張超 山東臨沂蘭山區煙草專賣局
淺談涉煙妨害公務罪的適用
張超 山東臨沂蘭山區煙草專賣局
隨著煙草專賣執法部門對涉煙違法行為打擊力度的加大,部分違法行為人抗拒執法甚至暴力抗法的情形時有發生。準確認定妨害公務罪對于遏制暴力抗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妨害公務罪的概念、犯罪構成、具體認定等問題進行探討,以期能夠指導專賣執法實踐。
公務犯罪 煙草 執法
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阻礙人大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以及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
妨害公務罪的客體為復雜客體,妨害公務的行為主要侵犯了國家對社會的正常管理秩序,同時,還侵犯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人身權利。對于煙草執法來說,妨害公務罪侵犯的客體是煙草市場經營管理秩序以及煙草專賣執法人員的人身權利。
1.妨害公務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以下四種情形:(1)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2)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行為;(3)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4)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結合煙草專賣執法實際,這里主要探討第一種情形。
2.本罪中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主要是指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那么煙草執法人員是否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呢?《煙草專賣法》第四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轄區的煙草專賣工作,受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雙重領導,以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為主。第三十八條: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本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煙草專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煙草專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根據以上規定,煙草專賣局是煙草專賣法賦予的對轄區煙草市場進行管理的執法部門,煙草執法人員理當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其次構成本罪要求必須在煙草執法人員執法職務時實施阻礙行為。從保護依法執行職務的角度來考慮,執行職務不僅包括正在執行,而且包括將要開始執行職務的準備過程,以及與執行職務密切聯系的待機狀態。就連續性的職務行為而言,不能將其行為分段考慮進而分別判斷其職務行為的開始與終止,而應從整體上認定其職務行為的開始和終止,即使外觀上暫時中斷或偶爾停止,也應認為是在執行職務。
3.本罪中的暴力,是指對煙草執法人員不法行使有形力。既包括對人的暴力,如實施毆打、捆綁或者其他人身強制行為,也包括對物的暴力,如打砸煙草執法部門的辦公場所、破壞辦公用品等。本罪的威脅,是指以惡害相通告,迫使煙草執法人員放棄職務行為或者不正確執行職務行為。包括采用書面、口頭等方法,以進行殺害、傷害、毀容、搶奪相脅迫,不包括一般性的吵鬧和謾罵。
妨害公務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已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的主體,單位不能構成本罪。實踐中,如果有的單位(如公司等)為了自身利益,組織單位員工以暴力、威脅方法妨害煙草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應當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妨害公務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妨害煙草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會發生擾亂煙草市場管理秩序的危害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這一結果的發生。根據《刑法》的規定,危害結果不需要是具體的某種結果,只要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足以出現妨害公務的抽象結果即可。
實踐中,如果行為人認識錯誤,出現過失或者意外而阻礙了煙草執法人員履行職責的,應當根據實際情形進行認定。例如行為人對煙草執法人員的身份認識錯誤,即行為人不知道正在履行職責的是煙草專賣執法人員進而不知道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加以阻礙的。此時,由于行為人缺乏對侵害對象的特定身份的明知,因而主觀上缺乏罪過,不構成妨礙公務罪。
(一)妨害公務罪與一般違法行為的界限。妨害公務罪與一般違法行為的界限主要在于行為方式和危害結果上。根據《刑法》第277條規定,只有使用暴力、威脅方法妨害公務的,才能構成犯罪。因此,在專賣執法過程中,如果行為人沒有使用暴力、威脅方法而只是言辭爭執、頂撞,或者雖然使用暴力、威脅方法但顯著輕微的,則屬于一般違法行為,不能構成妨害公務罪,可以由公安機關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處罰。
(二)妨害公務罪中職務行為合法性認定。通說認為,對于妨礙公務罪中職務的執行必須是合法的。對違法執行職務的行為進行反抗,應當認定為正當防衛。至于職務行為合法性的判斷,應根據執行公務時的具體情況作出客觀判斷,而不能根據執行公務的人員是否確信其行為合法作為判斷依據,也不能以一般人的理解作為判斷標準。
(三)妨礙公務罪的罪數形態認定。妨礙公務罪與其他犯罪存在競合的,應當按照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進行處理。此外,妨害公務罪與其他犯罪還存在想象競合犯、牽連犯的情形,對于前一種情形的,應以重罪論處。比如,行為人妨害公務的暴力超過輕傷的程度,造成煙草執法人員重傷甚至死亡的,應當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處理。對于第二種情形的,妨害行為又牽連觸犯其他犯罪的,應依照牽連犯從一重處斷的原則處理。
[1]涉煙犯罪司法認定與法律適用指南[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2]張明楷,刑法學[M],法律出版社,2016年7月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