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茂文 東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
擁抱“共享經濟”
——走向人人分享時代
呂茂文 東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
隨著互聯網Web2.0時代的到來,信息爆炸式增長,“共享經濟”一詞變得火熱起來。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務、旅游以及生活服務等領域,以滴滴、Uber為代表的共享經濟企業不斷涌現。共享經濟逐漸成為國民經濟增長中的生力軍。所以研究和分析共享經濟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有助于我國共享經濟快速發展。
共享經濟 模式 發展
2014年開始,協同共享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在全球形成了風潮,各國政府也都積極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共享經濟下,消費者參與到共享經濟中,既作為共享經濟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也作為共享經濟的受益者,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能源、信息和實物的共享,“交換價值”被“共享價值”代替,使用權替代原來的所有權,人類進入“共享經濟”新紀元。
共享經濟的理念是:共同擁有而不占有。也就是在不影響所有權的前提下,擁有閑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借助網絡等社會化平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別人,提高資源利用率。其本質就是使用權的分享以達到互助和互利。
當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以后,巨量的閑置社會化資源在社會價值觀轉變的前提下,在交易成本降低的條件下,閑置資源的主動逐利就產生了共享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對資源“占有權”的重視開始讓位給了對環境質量、社會關系、幸福感等新的價值觀念的追求。將閑置的物品、時間或者其他資源共享出去以獲得貨幣(“錢”、“精神貨幣”、“社交貨幣”等)的需求越來越強。這一需求在移動互聯時代終于被滿足——移動設備的普及讓以前交易成本過高的“共享經濟”得以實現。
我國的共享經濟起步較晚,從整體上晚于國外3年多。多數共享經濟企業于2011年前后開始創建,2014年開始井噴,目前中國處于共享經濟發展的黃金期。
我國共享經濟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期:在2010年之前,伴隨著互聯網的蓬勃興起,國內互聯網、IT行業開始發展,出現了給予互動式問答的知識分享的各種網絡虛擬網站,并逐步出現一些眾包平臺,例如,273二手車、P2P借貸信而富、豬八戒網等。
2.起步期:2011—2013年:國外共享經濟浪潮涌進國門,國內眾多領域開始出現分享型企業。如人人快遞、途家網、滴滴出行等。
3.黃金期,2014年——至今:隨著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不斷成熟、用戶的廣泛參與以及大量的資金投入,共享經濟領域的企業數量和市場規模都呈加速成長態勢。目前,我國有16家共享型龍頭企業,另外還有30余家估值超過10億、累計估值超過700億元的大型企業。
近年來,我國共享經濟發展迅速,平臺企業快速成長。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在線短租市場起步時市場規模僅有1.4億元,短短三年間就達到了15年的100余億元,我國共享經濟產業的增長速度呈現幾何態勢,增幅驚人。網貸行業仍處在發展的高速增長期,諸多領先企業保持著較高的增長勁頭。以京東為例,截止2015年底,京東產品眾籌總籌資額已突破13億元,金額級別在百萬的項目超過200個。共享經濟的成長速率已經遠遠超過傳統行業,共享經濟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自2010年,易到用車、嘀嘀打車、快的打車等諸多交通出行共享平臺相繼創立。從共享經濟的發展歷程來看,作為領頭羊的交通領域,無疑起到了示范引領的作用,對其他領域的競爭策略以及行業政策制定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直至今天,交通領域依然是共享經濟的風向標。
共享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其勢必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并以其革命性和顛覆性的力量對傳統行業進行轉型重構。當今中國之共享經濟形勢,頗為類似于2015年的互聯網+、2014年的互聯網金融與2013年的O2O,正處于爆發的前夜。
在中國,共享經濟除交通領域外,其他領域還處于市場起步階段,市場格局并未最終落定。基于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潛力,中國的創業公司通過對國外模式進行本地化的改良和升級,未來在共享經濟領域,這些中國公司的估值將越來越高,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共享經濟在2015年初具規模,產值約為1956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增長速度將穩定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將超過10%。
隨著共享經濟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滲透,其內涵和外延都將發生變化,其影響也將從提升經濟效率拓展到推動社會轉型。隨著共享經濟產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大,共享經濟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將顯著上升。目前,共享經濟主要活躍在交通、金融、餐飲、住房、物流、教育、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未來將會逐漸滲透到基礎設施、農業、能源、制造業、城市建設等更多生產性領域。
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給國家社會的監督和治理帶來了挑戰,政府需要在制度層面因勢利導,把握有效監督和積極鼓勵之間的尺度,而并非一味扼殺創新。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政府的監管和制度的設計將以鼓勵創新為基礎,有利于共享經濟成長的“試錯空間”將越來越大,將會有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到共享經濟中來,創新活力不斷提高,共享經濟充分發展的紅利將惠及每一位社會成員,推動人類走向更加開放、包容、和諧的信息社會。
[1]楊博.”共享經濟”正在崛起.中國證券報
[2].阮曉東.共享經濟時代來臨.新經濟導報
[3].劉國華,吳博.共享經濟2.0[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5
[4].李華豐.Uber啟蒙共享經濟.商界:評論.201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