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漢林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人口結構與“東北振興”
夏漢林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大背景下,研究東北地區人口結構變動規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東北三省人口結構分析,東北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優化人口結構,吸引培養留住優秀人才,促進人口與經濟協調發展,保障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人口結構 “東北振興” 經濟發展
現今中國核心的人口問題是人口結構問題。人口結構與區域經濟發展相互影響。不同人口結構的社會具有不同的消費需求,不同的勞動效率,不同的技術發展路徑,而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產業技能必然會影響產業結構和社會經濟發展,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背景下,我們應注重東北地區的人口結構問題,更好地促進東北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各省2016統計年鑒看,遼寧省0~15歲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1.18%,而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3.51%,這說明了遼寧省不僅老齡化程度高,而且過了“人口紅利期”,從近五年統計數據看,15-64歲人口占比,從2012年的71.90%下降到2016年的67.18%,遼寧未來會面臨社會人口負擔重的問題。吉林省0~14歲人口比重為11.98%,15-64歲人口比重為77.10%,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0.92%,吉林省0-14歲人口比例較65歲及以上高,勞動人口比重較高。與2010年相比,年輕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比重卻不斷攀升,未來吉林省將面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黑龍江0~14歲人口占比為11.0%,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65歲以上人口占比為11.6%,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2016年遼寧城鎮人口占比為67.37%,鄉村人口占比為32.63%;吉林城鎮人口為55.31%,鄉村人口占比為44.69%,,黑龍江城鎮人口占比59.2%,鄉村人口占比為40.8%,其中遼寧和黑龍江城鎮化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7.35%,而吉林省低于這一水平,總體看來,東北地區的城鎮化率較高。
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遼寧由2010年六普的102.54%下降為101.85%,吉林由2010六普的102.67%下降為102.02%,黑龍江由六普的102.85%下降為102.02%,這表明東北地區整體上人口性別比是下降的,不僅在水平值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5%),而且下降速度也是快于全國平均水平。此外,東北地區人口的性別結構還存在地區分布不平衡的問題。
東北地區中專以上學歷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逐年攀升,2016年東北地區本專科畢業生達到62.1萬人。整體來看,東北地區高等教育資源優于全國水平。分省來看,遼寧省近些年從業人員中受高等教育人口所占比重增大,整體知識水平持續上升,而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人力資本的知識水平相對來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東北地區人口不斷向外流失,就業人口中受高等教育人數占全國比重有所下降。[1]
在人口年齡結構中,不同年齡的人口對經濟影響不同。一般而言,0~14歲和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越大,社會負擔越重。由上述知,東北地區被撫養人口比在變大,而勞動人口比例卻在不斷下降,加劇了這一形勢。在人口出生率極低且不斷下降的背景下,東北地區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嚴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東北地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不斷上升,這一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顯然東北地區人口城鄉結構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在東北三省中,遼寧省的城鎮化水平最高,其次黑龍江,最后是吉林。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會逐漸涌入城市,在此過程中,鄉村人口和城鎮人口此消彼長,東北地區城鄉差距逐步擴大。
東北地區近些年的人口性別比始終在101%-103%之間,是處于合理區間的,也是不斷趨于下降的,人口性別結構由最初男性人口偏多向男女比例均衡的合理方向轉變,三省的人口性別結構趨于均衡,且差異不大。一般而言,人口性別結構均衡有利于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但東北經濟卻出現了較大問題,這其中的原因可歸結于男性人口流出數量大大超出女性人口流出數量,從而降低了人口性別比。
在經典宏觀經濟學中,人力資本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人力資本通過科技創新與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來推動經濟增長。東北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但由于經濟下滑,東北地區人口不斷流失,就業人口中受高等教育人數占全國比重有所下降。
東北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人口性別比由于人口流出而趨于平衡,人口城鄉結構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文化結構有待完善,如何解決人口結構問題,把優勢轉化為發展機遇,有待于東北地方政府制定有效的經濟政策和人口政策。
第一,優化人口文化結構,提升地區經濟社會服務水平和公共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東北地區勞動技能人口分布不均,缺少具有高級技術的人力資源,同時低技術或無技術的勞動力富余,導致結構性失業。加強人力資本投資,提升勞動者競爭優勢。
第二,打好扶貧攻堅戰,減少城鄉貧困人口。[2]提高東北地區人民的生育意愿,緩解東北地區低生育水平以及將來會出現的用工荒的問題,調整生育政策,以保持相對穩定的人口規模,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最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穩步降低失業率。東北地區勞動力人口多,就業崗位少,勞動力過剩,人口外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示范園區建設,落實培育東北地區新型產業,加快設立東北振興產業投資基金。
[1]于婷婷,宋玉祥等.東北地區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地理,2016,36(10):26-32.
[2]劉新榮.東北地區人口結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長白學刊,2012(1):138-142.
夏漢林(1992-),男,湖北武漢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