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興 廣西大學
金融衍生品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影響
汪正興 廣西大學
金融衍生品從出現伊始就被視為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為企業提供套期保值服務又能被用于投機交易,但同時金融衍生品讓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增添了不確定性。因此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針對積極開展金融衍生品買賣操作的企業,在發放信貸時要更加注重信貸資格審查,提高對這些企業的風險認識,在發放貸款后也要嚴格監控其在金融衍生品風險內部控制方面的機制建設情況,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銀行自身的相關風險控制機制,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金融衍生品 商業銀行 信貸風險
金融衍生品,顧名思義,是從基本金融工具上衍生發展形成的,因此具有一般金融工具和產品不具有的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其也被視為金融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金融市場增添了生機和活力。但是,從出現之初,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金融衍生品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作為衍生品,其放大了金融產品原有的風險,一旦利用不當將造成很大的損失。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至今仍受其波及的2008年金融危機,其產生的導火索就是對金融衍生品的過度使用。
企業如果開展大量金融衍生品交易,將為企業的資產狀況帶來不確定性,企業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償債能力急轉直下,發生財務困境。因此,為了能夠保障自身貸款的按時償還,商業銀行在發放信貸之初就應當將企業金融衍生產品交易規模視為影響信貸風險的重要因素,并有針對性的開展風險控制工作。
典型的金融衍生產品有四種,分別是遠期、期貨、期權與互換。而在中國比較常見的是期貨和期權。金融衍生產品是根據基礎金融工具衍生而成,因此將金融產品的杠桿效應進一步擴大,因此既可以基于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用于投機用途,又可以基于設計靈活的特點開展套期保值工作。
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品開展套期保值工作,就是希望借助設計靈活的衍生品實現風險的全覆蓋,只有這樣才能夠規避現貨市場上價格波動的風險,尤其是那些不可預測的風險。典型的開展這一工作的企業主要是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因素眾多,尤其是對外貿易時匯率變化難以把握,開展套期保值來控制交易成本和穩定利潤水平勢在必行。
在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時,如果沒有鎖定交易成本或者利潤,利用金融衍生品去發現價值,做成利潤敞口,套期保值就變成了投機交易。因為金融衍生品的特點是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在開展投機交易時,利潤敞口也就意味著風險敞口,對企業的償債能力提出了條件。
最基本的金融衍生品就可以滿足企業開展套期保值或者金融投資的的作用,但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和國際投行對于投資回報率要求的提高,本就設計靈活多變的金融衍生品被設計的更加復雜。2008年的金融危機波及范圍如此巨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買了很多復雜設計的衍生品,導致風險來臨時企業完全沒有辦法控制自身的損失,沒有辦法針對衍生品的設計提出有效的止損措施。鑒于投資銀行在推薦金融產品時有可能欺詐企業,管理層很有可能在巨大利潤的誘惑下忽視高風險的存在,鋌而走險地為企業安排大量復雜結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將企業置于巨大的金融風險敞口中。
貸前的信貸風險防范是對銀行保護力最強的一種措施,這一防范措施包括對貸款申請人的財務和發展環境的盡職調查及相關風險的測算與分析。而在針對金融衍生品的部分,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事前防范時要針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目的進行審查,仔細區分套期保值與投機,同時對已經存在大量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業的管理層和內部風險控制情況進行審查,必要時可以對管理層中主管金融交易的人員進行訪談,堅決杜絕運用貸款開展投機活動的情況發生。
信貸風險的事中監控由兩部分組成,即貸時控制和貸后控制。其中,貸時控制是指審查人員針對企業為了申請貸款遞交的各項材料進行仔細核實和風險測評后,最終給出審核意見。而貸款被批準發放后,貸款合同中應當包含針對這部分的特殊性限制條款,對企業套期保值業務進行約束。企業的長期發展情況與償還貸款的能力息息相關。在貸款發放期間,商業銀行應當定期了解套期保值業務操作情況,嚴防套期保值變成高風險投機。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事后處理,指的是在出現不良貸款后商業銀行應當采取的控制措施。如果貸款企業擅自進行金融衍生品投機從而導致了巨額虧損、償債能力急劇下而產生不良貸款。那么商業銀行應當對這些突然出現的不良貸款提出一個有效的處理方案,從而將自身的損失降到最低。這一過程中,銀行也應當對自己的事前和事中風險防范措施進行反思,是否存在對企業內控機制的監管缺失。
商業銀行在對企業發放貸款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風險控制工作。但是金融衍生品的出現為這項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金融衍生品被用作投機工具時為企業帶來的風險敞口,成為商業銀行在評價企業貸款資質時最大的不可控因素,這也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銀行傳統風控管理工作的漏洞。針對這些漏洞,需要商業銀行針對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點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方面進行完善。
[1]朱青.金融衍生品業務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5.
[2]杜鵬.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J]. 中國外資,2013,(01):202+204.
[3]胡陽,李藝凡,王欣然.金融衍生品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影響研究[J].金融論壇,2010,(02):49-54.
汪正興(1994.12.10-),男,漢族,安徽人,廣西大學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