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薇薇 人民衛生出版社
當前我國金融與醫療融合的探究
戴薇薇 人民衛生出版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府戰略的部署,金融行業的改革與創新開始進入醫療行業,并正在逐步的進行融合,從而產生了醫療金融這一創新模式。本文首先介紹了金融與醫療融合的大背景,然后從四個方面對現階段金融與醫療融合的現狀進行了綜述,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最后對金融與醫療的融合進行了展望。
金融 醫療 融合 現狀 建議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快速發展,對金融行業也提出了創新的要求。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創造或引進的新事物。它不但包含金融制度、機構、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創新,還包括金融市場、產品等方面的創新。這就要求金融行業要突破傳統的工作范疇,找到與其他行業合作的途徑,更多方面更深層次的融合,通過金融創新而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
在西方經濟學中提到福利經濟學的概念,若想實現福利最大化,就要在有限的社會資源中,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醫療屬于社會福利的一部分,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保證每個個體都可以公平的享受醫療福利,是現今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
我國近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經濟會議中多次提到“金融創新”和“健康中國”,所以,在國家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與醫療行業的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金融創新的必然,它們的融合將會為推動社會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金融創新是指變更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現有的金融體制和金融工具所無法取得的潛在的利潤,它是一個以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金融創新大致可歸為七類:(1)金融制度創新,(2)金融市場創新,(3)金融產品創新,(4)金融機構創新,(5)金融資源創新,(6)金融科技創新,(7)金融管理創新。
醫療金融是一個新興的概念,廣義上的醫療金融是指在醫療行業領域內進行的所有金融活動的概稱。它包含了醫療行業整個產業鏈上的經濟活動。
在金融創新方面,更具體的有:(1)互聯網醫療金融,(2)醫療保險,(3)醫療信托和醫療保險基金,(4)醫療設備融資租賃。在二者融合方面,涉及金融活動的主要包括患者、醫生和醫院三個主體。患者方面的金融模式主要是醫療支付方式,包括醫療繳費、醫療保險、醫療貸款和眾籌互助;醫生方面的金融模式主要是用于醫學研究的經費;醫院方面的金融模式主要是醫院基本建設、醫療設備購買以及藥品采購,在醫療設備采購環節產生了融資租賃,在藥品流通環節產生了供應鏈醫療金融。
近幾年“互聯網+”的概念異常火熱,各個行業都希望借助“互聯網+”的新模式,促進本行業的新發展。在金融與醫療融合的過程中,互聯網醫療金融是融合最深入,發展最快的一個方面。
P2P(Peer-to-Peer)是一種將非常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在醫療行業中也存在融資渠道短缺的問題,借助P2P模式能夠有效緩解這一問題。醫療行業的P2P平臺主要有:醫界貸、醫療貸、萬盈金融、醫購貸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也是互聯網醫療金融的一種形式。它縮減了醫療業務流程,便捷了就診支付方式,有效解決醫院長期存在的“三長一短”問題。目前,全國近400家大中型醫院加入支付寶“未來醫院”,居民可以在各級醫療機構體驗線上預約掛號,線上支付等,就診時間縮短一半。微信的“智慧醫院”則通過“公眾號+微信支付”的形式,支持微信掛號和微信全流程就診。目前可在微信上掛號的醫院超過1200家。
目前國內各個保險公司也開始轉型,把商業保險的功能從傳統的醫療費用補償向預防、治療、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健康管理轉變。它們與互聯網醫療平臺合作。這種保險與醫療的深度融合不但能產生新的保險產品及相關服務,更重要的是通過從產品和服務端獲得的大數據及從用戶行為端獲得的連續性行為數據,可以對保險產品進行保險成本控制和產品服務優化。互助平臺模式有效彌補商業保險門檻高、社會保險報銷比率有限、慈善捐贈無法實現普惠的問題。目前,互助平臺的模式主要有相互保險平臺、互助眾保平臺和互助眾籌平臺。
醫療信托是指信托資金投資于醫療領域,以獲取投融資收益的業務,細分類別又可以包括醫療債權投資信托業務、醫療夾層融資信托業務和醫療股權投資信托業務等。近幾年醫療健康產業由于受到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吸引多家信托公司進行投資。醫療保險基金是國家為保障職工的基本醫療,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按國家有關規定,向單位和個人籌集用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專項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包括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兩部分,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定比例共同繳納。除去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外,個人還可以購買補充醫療保險來增加保障。除此之外,一些基金公司在醫藥領域內進行投資,推出醫藥基金產品供投資者購買。
醫院設備融資租賃業務已成為部分公立醫院的重要籌資渠道。設備融資租賃分為:設備售后回租、設備直租賃、設備杠桿租賃。醫院融資租賃業務更多的是以設備售后回租的形式進行,即醫院把相關設備的所有權出售給融資租賃公司,醫院得到設備出售的售價,然后又從融資租賃公司把設備租回來使用,分期支付租金,租賃期滿后,設備所有權歸還醫院的一種融資行為。設備直租賃是融資公司直接采購醫院所需的設備,把設備出租給醫院使用,醫院分期支付租金,租賃期滿后,設備所有權轉移給醫院。設備杠桿租賃至少有三方面的人參與:貸款人、出租人和承租人,使用這種租賃方式時,出租人自籌租賃設備購置成本的20%~40%資金,其余60%、80%的資金由銀行或財團等以貸款提供,租賃期間出租人擁有設備的所有權,醫院分期支付租金,租賃期滿后,設備所有權轉移給醫院。醫療設備融資租賃能有效地緩解政府投入的不足和醫院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1.健康醫療大數據不完善。我國現有的醫療大數據剛剛開始建設,還十分不完善。患者的數據信息只是停留在醫院層面,少數醫院間實現了資源共享,但大部分地區醫院中數據只保存在自己的數據庫中,沒有一個大的數據平臺來分享,這就使得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不能提供給保險業、基金和信托等金融機構,從而影響對醫療現狀的判斷和發展前景的預估。現在互聯網醫療公司的數據規模和質量根本不能滿足保險行業產品的設計需求。
2.醫療金融個人誠信體系不健全。由于醫療金融自身的大數據分析整合和誠信系統的不健全,各個機構各自之間也沒有進行信用的交流和共享,與銀行間的征信體系也并未關聯起來,導致對患者的誠信情況不太了解,所以容易發生惡意騙貸等信用風險問題。
3.金融與醫療的目前融合較少。目前金融與醫療的融合主要處在比較淺的層面,主要以資金投入的方式在醫院基礎設施建設,醫療器材租賃,養老醫療等方面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對患者的資金需求還不能提供更好的支持。貸款的最終目的是要刺激消費,但治病是一種剛需,不用刺激,對于缺少資金的患者,貸款后的還款能力也是問題。如何解決醫療貸款與治病之間的矛盾,仍需不斷探索。目前我國的商業醫療保險設計也比較保守,一般都以理財為主要目的,不能靈活的在治療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安全性問題。金融與醫療的融合目前還處于初期,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對于一些超出常規的行為很難用法律約束,容易使醫療金融的投資人利益受損。另一方面,雖然很多金融機構自身的網絡安全建設比較成熟,但業務內容多是傳統金融業務,在醫療方面多是通過購買系統模板來實現科技保障,所以其技術保障和突發管理投入不足,對待突發事件和抵御黑客的能力較弱,容易泄露機密信息和患者隱私。
1.醫療金融大數據的整合分析和完善。我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醫療金融大數據也剛剛開始進行,圍繞著醫院診療規模、醫院發展建設、患者疾病種類、費用支付方式和花銷、醫療消費偏好等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大數據來進行整合和分析,所以此項工作是當務之急,金融行業也可以對做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的企業進行投資和融資。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成立專門的醫療信貸公司,對患者的信用度和醫療費用,保健支出等進行專門管理。
2.醫療金融個人誠信體系建設。我國的誠信體系建設已經小有成果,包括淘寶等電商都對自己的客戶建立了誠信體系。但是醫療的個人誠信體系還在建設之中,還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醫療金融誠信體系,對于醫療貸款、眾籌互助等都有極大的幫助,可以提高效率,并且把資金用在該用的地方上。
3.金融與醫療更深度更全面的融合。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已經發展并且成熟的融合模式,使得醫療診治過程和繳費過程更加的簡單和方便。除了常規的臨床治療之外,在保健行業、美容行業都可以進行合作,為信用度比較好的客人提供分期貸款,并且在醫院就可以完成申請。
4.醫療金融安全性的完善。金融安全一直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基礎,同樣醫療金融的安全性也是醫療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對醫療金融服務產品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流程、風險控制、信息流通、隱私保密等方面都要給予更加嚴格的管理。安全穩定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對醫療基金、醫療信托、醫療保險的客戶們來說重中之重,這就要求相關的金融機構要實行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其自身內部的監管制度,完善保密系統,將維護醫療金融客戶的合法權益、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作為首要任務。
雖然金融行業在與醫療行業在融合的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但是這種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完善和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金融與醫療融合的優點會越來越突出,金融讓醫療服務越來越便捷,醫療水平越來越高,受益人群越來越多,人們的滿足感也越來越大。而受到社會發展、政府引導、技術推動、資本支持等因素的影響,金融與醫療的融合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高科技的金融與醫療的深度融合,對推動醫療體制改革的發展,提高整個社會醫療水平,降低人們的患病風險,都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銀發〔2015〕221號. 2015-07-18.
[2]賈春增. 外國社會學史(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 211-213.
[3] 金興,王詠紅.互聯網金融與健康醫療融合應用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