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波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關于加強鞋類設計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思考
任小波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社會經濟持續穩步發展以及鞋企產業結構的調整,鞋類企業對高素質技術骨干和產品研發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提升鞋類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是滿足制鞋企業需求,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鞋類設計 職業技能 培訓 思考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培訓工作。早在2010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明確要求建立健全職業培訓制度,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對于勞動者的就業質量、維護社會穩定、提高城市化的質量以及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社會經濟持續穩步發展以及鞋企產業結構的調整,鞋類企業對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技術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提升鞋類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是滿足鞋革制品企業需求,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具體表現為:一是多數人仍存有重普教、輕職教的意識?!氨杀〖夹g工作以為不足道”的傳統觀念至今仍是社會意識中深層次的消極因素,并影響著鞋類設計專業學生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認識。二是企業參與職業資格認證的意愿不強,職業資格認證和企業發展結合得不夠緊密。當前,企業委托職業院校開辦工人培訓班的意識還不強,一方面是出于對職業技能培訓的不了解、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受“干中學”的傳統觀念所左右,認為用“以師帶徒”的形式,既可節省培訓費用,又能解決人手不足的壓力。因此,造成企業與職業院校技能培訓合作機會的缺失。三是由于受社會意識、各種待遇、重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一些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一部分職業院校的教師對事業發展的成就和前景認同感不強,對事業缺乏自豪感和工作熱情。四是鞋類設計專業職業技能培訓對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不強,尤其是西部地區尤其突出,導致招生難度加大,就讀職業院校的學生往往對現行的“雙證制”認知不夠而放棄培訓后的職業資格認證。
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落后是影響鞋類設計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盡管各個高校尤其是職業教育學院盡力增加對鞋類設計專業的投入,但遠遠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但總的來看,鞋類設計專業職業技能培訓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冷、散、僵、弱”等主要問題?!袄洹备鞣奖憩F冷淡,“散”各類培訓政出多門,“僵”培訓方式單調呆板,“弱”接受培訓動力不足。
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弱是影響本專業職業技能培訓的關鍵因素。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和任務,提高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學生這一能力的提高,依賴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然而,目前很多職校鞋類設計專業的教師由其他學科轉行過來,實踐操作技能不高,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目前很少有院校對鞋類設計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的學生實施獎勵措施,勞動部門也沒有將職業院校職業培訓與就業掛鉤,所以這方面的機制還較為薄弱,影響了鞋類設計專業學生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職業教育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落實習總書記的指示,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教育不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局面,當前亟須加快推動教育體制改革,通過轉變教育發展方式、深化教育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提升人才供給結構和質量,使其真正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我國是傳統的制鞋大國,但由于行業在自主設計和產品研發中存在不足,設計人才的使用和培養沒跟上,使得企業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水平遠遠低于產能的增長水平,研發能力處于劣勢狀態。在產品設計方面,很多企業還停留在模仿、照抄階段,產品款式單一,各品牌之間產品同質化和同類化現象嚴重。由于這些因素的制約,我國難以成為制鞋強國。企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非常強烈,設計師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視,所以迫切需要開設鞋類設計專業的院校推動教育體制改革,構建起多層次、多樣化的職業培訓體系;不斷加大職業技能培訓經費投入力度,為鞋類設計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平等、科學、健康的平臺,更好地促進行業的發展。
制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僅僅是技術設備的升級換代,更重要的是勞動者技能的提升。要適應現代科技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針對當前技能人才發展迫切需求,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適度超前部署,不斷創新和完善本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推動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他們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作用。
近些年來,一批年輕有為的中高級制鞋工、高級鞋類設計師開始成為鞋類設計行業中的核心力量。人力資源質量的提升必將從根本上改變鞋類設計產業的發展勢態。在鞋類設計本土化的過程中,設計水平的提高已經開始真正推動制鞋行業的發展。隨著人才隊伍的進一步擴大,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融入到強大的生產能力中,我國鞋類產品將走向全球,國際競爭力將大大增強。這對我國成為制鞋強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在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要構建各層級、各行業和企業院校技能大賽“三位合一”、縱橫交錯的競賽體系,將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技術難點和具有前瞻性、引導性的操作技法融為一體,通過技能競賽,提供切磋技藝、交流技術、展示技能的重要平臺,促進和催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積蓄和選拔。近幾年,“李寧杯”、“喬丹杯”、“重慶工貿職院杯”等國內鞋類專業的頂級賽事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要創新師承制培養模式,在實踐操作培養過程中,以實戰帶教學,通過“一師一徒”、“多師一徒”、建立“鞋類大師工作室”等,實現教室與車間、作業與作品的合一,帶動技能人才團隊建設。
(三)要有特色,充分發揮品牌效應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開設本專業的本、??圃盒RJ真分析自身的特點,根據市場需要,集中人力和財力資源進行重點培育鞋類設計專業;同時,挑選愛崗敬業、責任心強的教師重點培養,通過培訓和人才引進、特聘和特邀等方式,打造一支品牌教師隊伍;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主動加強與行業協會、當地政府和企業的聯系,爭取政策支持或資金幫助,打造品牌實訓基地。目前,我國制鞋行業設計人才的培養主要靠專業院校和行業協會舉辦的各種鞋類設計師的培訓班。北京服裝學院、四川大學、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內各大專院校均開設了鞋類設計專業。
(四)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有機結合
鞋類設計專業的校企合作,是實現本專業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制度保障和機制創新。把本專業學生安排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學生的教育教學模式,既可彌補目前鞋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不足、“雙師型”教師缺乏的問題,增強辦學活力,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工作作風,也為企業挑選吸納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
總之,加強鞋類設計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對提高學生適應崗位變化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穩定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中共中央,國務院.2014年6月24日全國職業教育會議精神.
[2]陳井安,柴劍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基于高技能人才發展趨勢的視角[J].成人教育. 2011.10.
[3]1996-0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4]:2002-08:《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5]石偉平.時代特征與職業教育創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倪守建. 試論成人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功能、地位與作用[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4.
[7]陳乃林,等.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社區教育發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注:本文系基金:基于川渝地區鞋業發展現狀的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發展對策 (項目編號:201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