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波
(信陽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河南 信陽 464000)
吉西他濱聯合國產卡培他濱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觀察
宋 波
(信陽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河南 信陽 464000)
目的 觀察吉西他濱聯合國產卡培他濱化療方案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近期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吉西他濱聯合國產卡培他濱化療方案治療21例既往曾接受過蒽環類、紫杉類化療失敗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者,2周期化療后評價近期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 21例患者中,CR 1例,PR 6例,SD 9例,PD 5例,有效率為33.3%。不良反應主要為Ⅰ、Ⅱ度血液學毒性、消化道反應和手足綜合征等。結論 吉西他濱聯合國產卡培他濱化療方案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吉西他濱;國產卡培他濱;晚期三陰性乳腺癌;聯合化療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所有女性惡性腫瘤的18%[1]。三陰性乳腺癌是指免疫組化結果顯示ER(-)、PR(-)與HER-2(-)的乳腺癌[2]。三陰性乳腺癌常見于年輕女性患者,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5%~20%,是預后最差的乳腺癌亞型之一[3],因為缺乏內分泌治療和曲妥珠單抗的靶點治療,在接受蒽環類、紫杉類等常規藥物化療后,容易出現早期的復發和轉移。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如何突破瓶頸,尋找更有效的化療藥物,獲得更長的緩解期成為當前研究關注的重點。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我們對21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濱聯合國產卡培他濱方案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組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間信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經病理學確診的21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0~65歲,既往曾接受過蒽環類、紫杉類化療失敗至少2周期。KPS評分≥70分。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四項、心電圖均正常,有客觀可評價病灶;淋巴結和(或)胸壁轉移10例,腦轉移1例,肝轉移8例,肺轉移7例。
1.2 治療方法 21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濱聯合國產卡培他濱方案治療:吉西他濱1 000 mg·m-2,d1,8,靜脈滴注;國產卡培他濱片2 000 mg·m-2·d-1,分2次口服,d1~14,每28 d為1周期。每2周期結束后,進行化療的近期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
1.3 近期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 根據RECIST 1.0標準對近期療效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和疾病進展(PD),以CR+PR計算有效率。不良反應根據WHO抗腫瘤藥物急性及亞急性評價標準分為0~Ⅳ度。
2.1 近期療效 所有病例均完成2周期以上化療,其中CR 1例,PR 6例,SD 9例,PD 5例,有效率為33.3%。
2.2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主要為Ⅰ、Ⅱ度血液學毒性、消化道反應和手足綜合征等。見表1。

表1 不良反應 n(%)
化療是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以蒽環類、紫杉類為代表的化療藥物一直被認為是治療乳腺癌的一線藥物,但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由于其分化差、侵襲性強的特點,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案。
吉西他濱主要用于實體腫瘤的化療,具有抗瘤譜廣,不良反應少等特點。Spielmann等[4]報道,單藥吉西他濱二線治療轉移性乳腺癌,有效率為29.0%。Rha等[5]的一項Ⅱ期臨床試驗研究表明,使用過蒽環類或紫杉類化療藥物并轉移的乳腺癌患者,使用單藥吉西他濱,總有效率為20.0%~25.0%。
國產卡培他濱是在進口希羅達專利到期后,我國生產的仿制藥,目前尚無資料證明兩者的優劣,從我們的臨床觀察來看,其療效、耐受性等諸多方面均相近。作為口服的氟尿嘧啶類藥物,國產卡培他濱本身無明顯的細胞毒作用,只有經肝臟轉化為5-Fu后才能起作用,國產卡培他濱不良反應比5-Fu低,并且具有一定選擇性[6]。
相關研究報道顯示,采用過蒽環類和紫杉類化療藥物治療失敗的乳腺癌患者,應用卡培他濱的有效率為20%~30%[7-8]。卡培他濱與吉西他濱聯合使用有協同作用,吉西他濱和卡培他濱同蒽環類和紫杉類的抗腫瘤機制不同,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復發耐藥后的常用治療方案[9]。
本研究中,21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濱聯合國產卡培他濱化療方案治療,有效率為33.3%。不良反應方面,主要為Ⅰ、Ⅱ度血液學毒性、消化道反應和手足綜合征等。由于不良反應的程度較輕,均未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并無致死性不良反應發生。
總之,吉西他濱聯合國產卡培他濱化療方案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因病例數不多,能否作為首選方案,尚需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進一步觀察。
[1] 潘峰,潘躍銀.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新進展[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6):566-569.
[2] BAUER KR,BROWN M,CRESS RD,et al.Descriptive analysis of estrogen receptor(ER)-negative,progesterone receptor(PR)-negative,and HER2-negative invasive breast cancer,the so-called triple-negative phenotyp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the California cancer Registry[J].Cancer, 2007,109(9):1721-1728.
[3] 關印,徐兵河.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8.30(3):196-199.
[4] SPIELMANN M,LLOMBART-CUSSAC A,KALLA S,et al.Single-agent gemcitabine is active in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Oncology, 2001,60(4):303-307.
[5] RHA SY,MOON YH,JEUNG HC,et al.Gemcitabine monotherapy as salvage chemotherapy in heavily pre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5 ,90(3):215-221.
[6] 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1-595.
[7] STAUDACHER L,COTTU PH,DIéRAS V,et al.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Institut Curie experience[J].Ann Oncol, 2011 ,22(4):848-856.
[8] FUMOLEAU P,LARGILLIER R,CLIPPE C,et al.Multicentre,phase Ⅱ study evaluating capecitabin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nthracycline- and taxane-pre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Eur J Cancer, 2004 ,40(4):536-542.
[9] RIVERA E,VALERO V,ARUN B,et al.Phase Ⅱ study of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 2003 ,21(17):3249-3254.
宋波(1982-),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工作。E-mail:597480718@qq.com
10.3969/j.issn.1673-5412.2017.03.013
R737.9;R730.53
B
1673-5412(2017)03-0225-02
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