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東海
湖州鹽業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
■ 姚東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并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國務院印發的《鹽業改革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浙江省鹽業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均將“加快國有鹽業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轉換經營機制,盤活企業資產,增強生機和活力”作為鹽業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了明確。當前,我省鹽業正處于鹽業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浙鹽集團競爭能力,發揮職工積極性,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保持主營業務市場份額,增強企業激勵機制和盈利生存能力,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們今后改革發展的路徑之一。
當前鹽業體制改革已進行了4個月,各地都出現了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外省食鹽批發企業直接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現象,實際上增加了食鹽批發資質。過渡時期鹽改政策的漏洞(賦予鹽政管理可操作性不強)與鹽改后的應對不當,鹽業經營主體大都存在配送服務薄弱、專營期間產品結構性價比高、銷售渠道網絡建設不完善、市場管控能力差等因素。產生產品銷售同質化,加劇行業激烈競爭,市場占有率下降,導致鹽業批發企業銷量萎縮、盈利空間縮小,對省鹽業集團“十三五”發展規劃“打造百億浙鹽”有著重大影響。當前的鹽業體制改革雖然是“在堅持食鹽專營制度基礎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由于放開食鹽價格和銷售區域限制,其實質就是市場化改革。食鹽批發企業作為普通商業流通主體,如果沒有自己的品牌商品,沒有良好的營銷渠道,沒有清晰的經營理念,沒有新形勢下的發展思路,企業將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前糧食體制改革中倒閉的商業企業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
鹽業混合制改革應從產權開放和產業開放兩個方面著手。
從產權開放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該有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立足于國有企業,吸引民營資本、外資與國有資本融合。
第二,立足于民營企業,讓國資、外資與民營資本融合。
第三,立足于外資企業,讓國資、民資與外資融合。
第四,立足于企業員工,實行員工持股。
在這四種形式中,前兩條是重點,而第一種形式是重中之重。第一與第二重點實際是兩個思路:一個是瞄準國有企業的“國企改革式”;一個是立足于民營企業的“民企發展式”。二者并不是矛盾和排斥的,而是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
從產業開放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點是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壟斷行業改革應明確“三不破”“三破”。“三不破”是指:真正的自然壟斷性環節不破,但要實行一定范圍的市場競爭(鹽改方案規定專營體制下的改革);真正的法令性壟斷(比如煙草行業)不破;在競爭基礎上形成的產業集中不破。重點在“三破”:過時的、假冒的或本來就是壟斷性行業中的競爭環節,要堅決破;不合理的行政壟斷,要堅決破;阻礙和限制競爭的經濟性壟斷如價格操縱、廠商串謀、垂直約束、縱向一體化、掠奪性定價和搭配銷售等,要堅決破。
民營資本如何進入壟斷性行業。從戰略上看,首先需明確國有資本控制的幾條底線:第一,涉及國家安全的產業;第二,真正的自然壟斷性環節,指具有網絡系統性特征的環節,如電網、通訊網、民航網、鐵路網、郵政網等;第三,公共產品的生產和服務行業;第四,承擔政府特殊任務的企業。在底線之上,應積極推進壟斷性行業開放,逐步使民營資本進入壟斷性行業,鹽業作為專營流通企業就是其中之一。
(一)基本情況簡述
湖州地處浙江北部,與蘇、皖相鄰,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的地理中心,市域面積5818平方公里,下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吳興、南潯兩區,總人口262萬,流動人口39萬。
湖州市鹽業公司成立于1996年,與湖州市鹽務管理局合署辦公,實現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鹽業管理體制。于2005年人財物全部上劃浙江鹽業集團有限公司,是集團下屬二級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質。湖州市鹽業公司(包括三縣分公司)現有在職職工53名,根據前三年均鹽產品銷量在5.5萬噸左右,其中小包裝食鹽銷量在1.3萬噸,其他食品加工用鹽、腌制鹽、水產養殖鹽3萬噸,化工、印染、皮革等工業鹽1.2萬噸,年平均經營商品銷售總額10000萬元,其中非鹽產品經營銷售額2500萬元,實現利潤總額440萬元。
組織架構:湖州市鹽業公司(湖州市鹽務管理局)下轄德清、長興、安吉三分公司(縣鹽務局),市公司設總經理室(局長室)、財務處、辦公室(黨委辦)(項目辦)、業務運銷處(倉庫)、市場開發部、鹽政處,三縣分公司設經理室、綜合科(黨辦)(財務統計)、業務科(倉庫)、鹽政科。

(二)經營業務及營利能力
主營業務分為二大板塊:一是鹽產品經營,由小包裝食鹽、食品加工用鹽、水產養殖用鹽、小工業鹽組成,二是非鹽產品經營,由精細化工和基本化工組成,包括元明粉(無水硫酸鈉)、純堿、硫酸鎂、醫藥中間體等。
主要利潤產生于鹽產品經營業務,特別小包裝食鹽結構調整,是利潤主要來源,占比利潤總額2/3;非鹽產品經營,完全市場化操作,利潤空間較小,占利潤總額1/3。
(三)公司優勢及競爭分析
優勢:在專營體制下,我省鹽業集團是全國鹽業十強流通企業之一,上交稅利始終保持全國同行前列。而且國有獨資企業資金集中管理,財務狀況良好,現金流充足,資產負債率低,融資信譽度高。我市鹽業公司是本級惟一具有食鹽批發資質的經營主體,依靠省鹽業集團規模化經營,引進高品質澳大利亞海鹽、價廉物美印度鹽,形成高附加值多品種鹽、精品海鹽、竹鹽和蔬菜加工用鹽等多樣化產品系列,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做到同品不同質,進行差異化競爭,為我市在鹽改后占領主要市場份額起著重要作用。
競爭分析:目前進入我市的食鹽品種有:中鹽上海鹽業公司的精制海鹽(江蘇銀寶生產加工)、精制礦鹽、湖南省湘衡鹽化有限公司生產的“雪天”精制礦鹽、海藻碘鹽、四川樂山聯峰鹽化有限公司生產“嘉州牌”加碘食用鹽、久大(應城)鹽礦有限公司生產的“桂花牌”加碘精制鹽,購進價從32元/箱到40元/箱不等,轉批價都在50元/箱至70元/箱左右。主要鹽品大都是產能過剩的精制礦鹽,零售價都是2元。從流通渠道上分析,參與食鹽經營的都有自主經營商品,比如酒商、飲料經銷商、調味品批發商等等,主要經營食鹽的動機都是主營業務不景氣、競爭激烈、利潤率較小等原因造成,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對鹽業體制改革政策的理解偏差,認為專營改革了就是放開銷售,利用與有資質的食鹽批發企業和食鹽定點企業簽訂合同,在我市進行食鹽轉批經營。雖然目前數量不大,但是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應該加強鹽政監管職責,充分發揮聯合執法機制,堅決取締違法食鹽批發經營行為,為鹽業改革時期專營企業經營自主品牌保駕護航,也為今后實行混改奠定基礎。
鹽業體制改革過渡期不到兩年,如果失去較大的食鹽市場份額,就會失去經銷商參與混改的決心。我們應充分利用專營政策,提高經銷商(社會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的信心,運用本省6家食鹽定點企業良好的品牌效應,主推省鹽業集團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海鹽戰略,做到同品不同質不同價,進行食鹽市場差異化競爭。省鹽業集團在鹽品結構調整與市場促銷策略上和營銷政策上向流通渠道傾斜,統籌兼顧多方利益,引領經銷商利用海鹽優勢拓展營銷渠道、擴大經銷商自主商品銷售,達到雙贏互利目的。從渠道建設上,應加強對核心經銷商與二批商的管控,鼓勵多銷多利。湖州的地理位置決定著今后發展覆蓋面的優勢,東可以向上海、蘇南發展,西可以向安徽、中南進軍,北可以向蘇、魯挺進,只要我們把握機遇,迎難而上,浙鹽就能在改革中處于同行前列。
混改目標是選擇在我市鹽業公司簽訂安全保障供應協議的89家經銷商,也可從我市流通領域中選擇自主業績好、配送能力強、經營管理水平高的經銷商,還可考慮當地生產調味品企業的加入,利用他們的營銷渠道,拓寬自主品牌流通領域。
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按照《公司法》規定,由省鹽業集團作為出資人管理人發起人,成立湖州鹽業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稱),積極爭取政府理解與支持,出臺相關規范性文件,在符合改革條件下制定股份制企業章程、管理制度、發展規劃等。注冊資本由我市現在國有資產總額中考量,股權結構分為:國企持股、流通經銷商(民企資本)持股、國企職工持股。國企占比股份51%,流通經銷商(民企資本)占比股份39%,職工持股10%。
最后應強調,為了防止有人借發展混合所有制侵吞國資或民資,要嚴格把好資產評估關、價格確定關、交易透明關、資金到位關,建議省鹽業集團成立混改工作領導小組,指導混合所有制經濟,努力創新、規范運作、一視同仁,達到混改目標。
(作者單位:浙江省鹽業集團湖州市鹽業有限公司)
(編輯:李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