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
摘要:預算會計改革以后,把事業單位會計同行政單位會計區分了開來。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制度二者之間在存在差異的同時,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又逐漸地在向企業會計制度進行轉變。基于此,本文就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企業會計之間的區別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事業單位 企業 會計核算 區別
由于市場經濟的的全面發展,會計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漸體現出來,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事業單位和企業的發展前景。事業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在會計要素構成、會計核算基礎、會計等式、會計核算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實質性的差異。所以,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體系之間也應進行對比分析,深入了解其意義,并不斷完善整個會計核算工作。
一、會計體系
會計在經濟發展中是一門十分重要的體系,它幫助事業單位或企業進行財務上的審核管理。目前我國的會計體系主要分為企業會計體系和預算會計體系,企業會計體系適用于商業單位,涉及金融、農業、工業、商業等行業。企業會計體系為這些商業單位的正常運轉,提供資金預算與監督,并對這些商業單位的資金流通,進行合理規劃。預算會計體系的使用對象為政府財政機關、行政單位及大多數的事業單位等。預算會計體系的主要作用為監督各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由于事業單位隸屬于國家,直接服務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因此事業單位主要的業務活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在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兩者存在的眾多差異中,是否具有物質生產職能和經營職能是最為明顯的一個差異,事業單位進行的是公益性的活動,資金的投入屬于無償服務,其目的只為增加社會效益,為人民服務。因此,事業單位中的會計工作需要進行如實的記錄與報告等。而在企業中,企業的任何資金投入都以營利為目的,因此企業會計的工作,會涉及大量的資金核算與規劃,以幫助企業的發展。企業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嚴格統計企業每一筆資金的收入與支出,在保證資金正常、合理運轉的基礎上,幫助企業規劃最大經濟效益。
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企業的區別
(一)核算基礎的差異
事業單位會計的核算基礎,可以根據單位內部具體的發展情況來進行制定。我國的事業單位除去公益性的社會服務活動外,還會有一些盈利性質的業務活動。因此,事業單位對預算資金的收支進行核算與監督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對經營性收支業務可以權責發生制為計量基礎。對于企業單位來說,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一般都是以權責發生制為計量基礎,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二)收入的區別
事業單位的收入來源為國家財政撥款或其他合法資金,因此其收入具有無償性,它的目的是為了補償支出,而不是為了盈利。“收入”對于企業會計體系而言,是指企業在正常活動中形成的、會致使所有者權益提升的、并與所有者的投入資本不相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企業收入的實現主要是靠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企業的盈利。
(三)支出與費用的區別
事業單位會計體系中,“支出”是一項重要構成要素,事業單位的支出是指開展業務活動和其他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和損失以及一些諸如基建項目等的開支。在企業會計體系中的“費用”,是指為促進企業發展而進行的生產行為投入或市場經營投入等支出的資金,這些資金的支出,以獲取更多“利潤”為目的,這些以營利為目的的支出都被稱為“費用”。
(四)會計核算方法與內容的區別
事業單位會計體系的科目設置相對簡單,核算方法也多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而企業會計體系中,采取的核算方法則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這是企業會計體系和事業單位會計體系之間存在的實質性區別。在會計核算的內容方面,1、事業單位的資金“收入”由國家財政統一撥款,所以不具有成本核算這一內容;但在企業會計體系中,企業的生產經營投入,以及后期的“利潤”核算,都要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進行。2、事業單位有一些會計核算的內容和企業相比有明顯的特征,比如(1)固定資產的核算。事業單位核算固定資產需設置“固定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兩個科目,而企業對于以購入等方式增加且無需安裝的固定資產可直接計入“固定資產”科目而無需核算“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2)專用基金的核算。專用基金是事業單位按規定提取和設置的專門用途資金,包括職工福利基金等等。在執行新會計準則企業日常的會計核算中,對于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是不設“專用基金”這一科目的,而是直接計入“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科目。(3)投資基金的核算。事業單位對外投資一般要設立“長期投資”及“非流動資產基金(長期投資)”兩個科目進行核算,而企業一般只需通過設立“長期股權投資”等科目來進行核算即可。事業單位此項科目的設置和核算內容與固定資產核算有些類似。當然,以上列舉僅是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企業不同表現的一部分,其他方面也還存在較大差異。
三、事業單位會計向企業會計轉變趨勢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與財政改革也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事業單位會計體系也要逐步的轉變。事業單位的經營模式,由原來的國家定期撥款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額或定向補貼、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轉變,會計核算的構成元素與內容也逐漸呈現多元化,并開始加入成本核算內容,嚴格把控現金的收付與資金投入使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向企業會計制度的轉變,將會成為今后會計體系變革的重要發展趨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事業單位的會計體系與企業會計體系之間的區別進行了簡要分析,現今二者的差別較大。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會計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相比而言,事業會計由于事業單位大多是非盈利性單位,所以發展的相對較慢。只有在理念與制度上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才能夠更好的促進事業單位會計體系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巖.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的區別[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2:11-12.
[2]丁曉英.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準則的區別與聯系[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8:6.
[3]羅忠.“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的核算比較[J].價值工程,2013,24:124-125.
[4]郭永鳳.試論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的區別[J].財經界(學術版),2017,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