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
摘要:秦嶺北是西安鄉村旅游發展重要的集聚地,本文以該地區的鄉村旅游為研究對象,找出其目前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以期為該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秦嶺北麓 鄉村旅游 開發策略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鄉村旅游在西安的秦嶺北麓地區就迅速發展起來,經過20余年的發展,秦嶺北麓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逐漸成熟起來,已經成為西安市居民重要的休閑方式。但是,該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一直存在同質化嚴重、品牌薄弱、輻射性弱等問題,同時,在生態環境約束日趨收緊的情況下,在國家大力發展旅游扶貧的情形下,進行鄉村旅游的提升發展成了目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一、研究區概況
秦嶺是我國中部東西向延伸的一條巨型古老的褶皺山系,具有山高谷深、山峰林立、溝谷縱橫的景觀,平均海拔超過2000m,是我國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重要分界線—暖溫帶與北亞熱帶的分界線。秦嶺不僅是我國多條地理界線的劃分依據,還造就了渭河平原這一孕育了我國古代文明的數百里沃野,由秦嶺北麓流出的多條河流灌溉滋養著涇渭平原,形成了該區域良好的自然生態和農業生產條件,進而演繹出了華夏民族農耕文化的輝煌歷史,而由此在歷史上逐漸形成的文明造就了人口密集的關中農業帶。豐富的自然資源、燦爛的人文資源與輝煌的農耕文化為秦嶺北麓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秦嶺北麓西安段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1、鄉村旅游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
秦嶺北麓占西安國土面積超過50%,主要是位于周至、戶縣、長安、臨潼、藍田以及灞橋區內,這也是西安鄉村旅游發展最為集中的區域。資料顯示,到2015年,我市該區域農家樂接待戶超過戶4000余家,國家旅游局審批掛牌的國家級農業示范點7個、國家級旅游特色名鎮1家、省級旅游特色名鎮9家、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13家、省政府確定的文化旅游名鎮4家,鄉村旅游發展、建設規模在全省處于前列。
區域鄉村旅游分布格局逐步明顯
秦嶺北麓西安段各區縣根據資源特色,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鄉村旅游分布空間格局,具體有:以登山、觀光、垂釣為特色的秦嶺北麓自然生態游;以賞花、采摘為特色的臨潼石榴園、灞橋櫻桃園、戶縣葡萄園鄉村休閑游;以鄉村生活體驗為特色的上王村、東韓村、祥峪村農家度假游;以戶縣農民畫、草編畫、周至刺繡、閻良根雕、周至沙·沙河水街等為特色的民俗文化游。
三、秦嶺北麓西安段鄉村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1、對秦嶺文脈挖掘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
秦嶺孕育了璀璨的文化,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先后或者同時并存于此,而且這些文化通過村落的建筑風貌格局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得以體現,但是,秦嶺北麓大多數村鎮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時卻忽視了這一點,鄉村建筑呈現出風貌格局同質化的狀況,而鄉村旅游項目也僅僅是簡單的采摘、垂釣、棋牌娛樂等,忽視了與秦嶺文化、當地特色文化的結合,旅游產品中文化的缺失,使游客感受不到文化與旅游結合的魅力,鄉村旅游的文化形象就難以得到確立。
2、公共設施建設落后
由于受到資金、政策等的限制,秦嶺北麓的交通網絡仍然不完善,與鄉村旅游發展相配套的給排水設施、通訊等設施仍然比較落后。近些年,市、鎮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基礎設施仍然較為落后,缺乏公共停車場、旅游標示系統、公共衛生間等,在部分村落,廁所、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仍不到位,衛生狀況較差,直接影響了游客的重游率,也極大的限制了日益增長的游客需求。
3、忽視社區居民的利益
鄉村旅游發展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進行旅游扶貧,但是在現實中,隨著鄉村旅游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在資源稟賦良好的區域一般進行的是企業或者城市居民為主體的大體量的鄉村旅游項目投資,這是原住居民無法承擔的,只能被迫以出租或者遷出的方式出讓土地,從而獲取少量的回報,這影響了旅游扶貧的進行。
4、生態環境約束趨緊
國家非常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對于秦嶺的主體功能定位有著非常明確地定位。陜西省、西安市先后出臺法規條例,以法律形式保護秦嶺,而且西安市秦嶺辦頒布的《秦嶺北麓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中,對于秦嶺的保護與利用做出了非常明確的規定與嚴格的限制,這些措施一方面保證了鄉村旅游良好的生態環境,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鄉村旅游開發的范圍以及土地利用問題。
四、秦嶺北麓西安段鄉村旅游開發策略
1、整體性規劃,注重對秦嶺文脈的利用
對于秦嶺北麓而言,儒、佛、道文化都曾在此發展,形成了秦嶺北麓的特色文脈,因此,要在挖掘秦嶺文脈整體框架之下,深度分析各個區縣、村鎮的文脈,使各鄉村旅游發展點之間之間形成相互聯系但又各有特色的產品鏈,這就極大的避免了鄉村旅游產品的同質化。
2、盡快完善公共設施建設
對于秦嶺北麓區域鄉村旅游發展點來講,必須在相關條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是要實施進入村鎮道路的修建與拓寬工程,增加游客的可進入性,二是要進行通信、通訊設備的改進,使游客能夠在任何地方接受到信號,三是要進行排污設施設備的建設,使村鎮的生活垃圾、污水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處理,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該區域接待游客的數量也會大量增加,與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也應該完備,如公共停車場、旅游標識系統、住宿、餐飲設施、應急場所、古村鎮景區WIFI等,方便游客。
3、關注社區居民的利益
村鎮居民的生活方式是秦嶺北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開發,就必須首先關注該社區居民的利益,而目前秦嶺北麓是省級貧困地區,居民的經濟收入較低,因此,居民無法進行規模的旅游投資,這就要求政府必須通過開拓融資渠道,為居民提供各種旅游貸款,或者引導居民以各種方式進行旅游合作,提高農民的收入,增加農民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
4、遵守法規條例,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秦嶺優美的生態環境是該區域鄉村旅游以來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必須嚴格環境的保護。一方面,遵守相關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只在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旅游開發,并及時進行生活污水垃圾的生態化處理,另一方面,在不影響本地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對鄉村旅游開發區域進行生態景觀環境的規劃重建,提升區域鄉村旅游的品質。
基金項目為:西安市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西安旅游資源整合研究(15WL08)階段成果;西安市旅游局:西安市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