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摘要: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使我國對外貿易受到嚴重影響,而且隨著“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rIP)的推進,我國外貿發展面對更為嚴峻的挑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為我國外貿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我國應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深化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不斷拓展我國外貿發展新空間,推動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 對外貿易 機遇 挑戰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地域范圍廣闊,是歐亞大陸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動脈。“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我國沿海發達城市、西北地區特別是新疆,同中亞五國、俄羅斯、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印度等中、西、南亞國家及東歐、中歐、西歐、北歐等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經濟合作輻射區,輻射30多個國家,涵蓋30億人口。“絲綢之路經濟帶”開啟了我國與俄羅斯、中亞、西亞、南亞乃至東歐、西歐、阿拉伯國家及北非等國經貿合作的新時代,是一種大范圍、多層次、寬領域、多文化的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模式。“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以跨國綜合交通通道為基礎,以沿線國家中心城市為發展節點,以區域內商品、服務、資本、人員自由流動為發展動力,以區域內各國政府協調制度安排為發展手段,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內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新型跨國經濟合作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為絲路沿線各國、各地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契機,必將帶來歐亞各國經貿合作繁榮,也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帶來新機遇。
一、為我國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與日本。2004~2010年,歐盟、美國和日本一直是我國前三大貿易伙伴,2010年,我國與美國、歐盟和日本的貿易額占我國外貿總額的39.12%。我國對外貿易長期集中在歐美等傳統發達國家,導致我國外貿市場空間多元化戰略推進緩慢,外貿風險不斷加大。目前,美國的“財政懸崖”理由沒有真正解決,2014年美國勢必形成“新財政懸崖”,其債務危機積重難返,不會在短期內解決,將呈現“常態化”態勢。美債危機使人民幣匯率上升及我國出口成本增加,削弱了我國低成本制造業優勢,嚴重影響了我國對美國的出口和投資。而歐盟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形勢并不樂觀,2013年我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下降3.7%。目前,歐美國家國內需求減弱,貿易保護嚴重,而且隨著美國主導的TPP和美歐TTIP的推進,我國外貿面對嚴峻挑戰,實施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成為當務之急。
我國新疆與周邊八個國家接壤,區位優勢明顯,同時具有與周邊國家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和經濟互補等優勢,但經貿合作一直處于較低層次。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將從國家層面推進我國與中西南亞、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伊朗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2013年9月,中哈簽署22項經貿合作協議,總金額達300億美元;中烏簽署經貿投資協議31項,總金額150億美元;我國向吉爾吉斯斯坦投資30億美元。2013年10月,中俄簽署了涉及經貿、海關、旅游、教育、電信等領域的共21個經貿合作文件;中印簽署了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9項雙邊合作文件,其中之一是中印兩國政府邊防合作協議,為中印兩國經貿合作奠定了安全保障。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推動我國對外貿易西進戰略的實施,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使我國外貿市場地理格局更趨合理,開辟外貿發展的新市場、新路徑。
二、為我國能源多元化戰略提供了保障
“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能源資源豐富。俄羅斯是石油、天然氣大國,伊朗、伊拉克是石油出口大國,蒙古國煤炭資源豐富,巴基斯坦石油、天然氣、煤炭豐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將轉變目前我國進口能源過度依賴馬六甲海峽的目前狀況,為我國的能源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近年來,環“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豐富的國家紛紛制定和實施油氣能源興國戰略,以推動本國能源開發和出口,美國“頁巖氣”革命和國際金融危機后能源價格的波動,使能源出口多樣化成為能源豐富國家的能源戰略需求。而我國能源進口多元化的戰略需求,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豐富國家具有能源合作的互補性。
目前,我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不斷深入。2013年9月,中哈兩國達成能源合作協議,實施跨境油氣管道建設,加強油氣開發和加工業務,支持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參股卡沙甘油田建設;中土天然氣管線C線加快建設步伐,加快啟動D線建設,確保2016年D線建成通氣,實現每年運送天然氣650億立方米的目標。中土天然氣管線途徑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國,經新疆的霍爾果斯口岸進入我國境內,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D線建成后我國從中亞三國進口天然氣可達800億立方米。我國與中亞長期穩定的能源合作有利于雙方能源戰略的實施。2013年10月,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分別與諾瓦泰克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了液化氣買賣基礎協議。同時簽署協議,俄羅斯2018年以后每年將向我國增供1000萬噸原油,中俄能源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我國與中亞地區、俄羅斯能源合作項目的良好進展帶來更多的示范效應。中巴通道的加快建設,可加快中國與伊朗等阿拉伯國家能源、資源合作。中吉烏鐵路的建設,將我國鐵路通道延伸到中亞南部和西部,與里海鐵路相連,可加快與環里海國家的能源合作、推動大型能源合作項目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胡波.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三大原則[J].中國經濟周刊,2013(37).
[2]程云潔.俄、白、哈關稅同盟對新疆外貿的影響分析[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2(01).
[3]趙衛東.著力構建陸橋經濟帶合作共贏新格局[J].大陸橋視野,2011(03).
[4]朱顯平,鄒向陽.中國—中亞新絲綢之路經濟發展帶構想[J].東北亞論壇,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