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巍
摘要:概括來講,智慧城市包含無處不在的網絡環境、無所不包的海量數據環境與共享、無所不容的業務管理和服務模式。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政府離我們越來越近,也給數字化檔案管理新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智慧城市 數字化檔案管理
實現智慧化的城市服務和管理,是21世紀初以來在全球開展的未來城市的新實踐。概括來講,智慧城市包含無處不在的網絡環境、無所不包的海量數據環境與共享、無所不容的業務管理和服務模式。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政府離我們越來越近,也給數字化檔案管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僅從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是數字化檔案實現資源共享,消除“數據鴻溝”,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前些年,很多城市規劃管理的各類材料均以紙質文件為主,即使各經辦人有電子文件,也無統一標準,且零星分散存放于各自電腦中,而且資料版本混亂、共享程度低,形成了嚴重的信息孤島和數據鴻溝。為了不斷推進規劃管理向便捷化、數字化、精細化、高效化發展,確保實現城市規劃系統業務檔案和圖形數據的資源共享。在規劃管理信息平臺應用之后,首先,項目從報建開始到審批結束,通過“邊辦理、邊歸檔”,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業務檔案的累積,使這些數字化檔案成為運用高科技手段服務智慧城市的點睛之筆。用戶在系統中可方便的查詢各類檔案,檔案利用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同時,通過對整個系統內總規、控規、專項規劃、規劃審批紅線等空間數據進行梳理,制定各類標準,建立更新機制,實現統一建庫、管理與一張圖應用,解決了數據版本混亂、信息孤島問題,為規劃編制審批和管理提供了科學可靠的圖形支撐。信息技術普遍在規劃部門的應用,促進了“智慧城市”建設。
二是數字化檔案成為延伸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平臺整體框架建設的神經末梢。我們看到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平臺與教育、醫療、社保、養老、交通、旅游、食品追溯等信息化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構建整個城市在線公共服務體系,讓公眾切實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便利和實惠。比如推廣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遠程醫療等智慧醫療應用,全面深化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還有深化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領域的信息資源共享和網上服務整合,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保信息服務體系,拓展社會保障卡發行和應用范圍,提升社會保障智慧化水平。這些都需要精準地落實落細在數字化檔案上。同時,結合無線城市網、城市物聯網建設,優化智能交通系統在交通監測、擁堵疏導、預測預警等方面的功能,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健全智慧出行體系。
三是智慧管網建設工程的數字化檔案為建立快速、高效、便捷的城市管理體系提供了強大有力的支撐。智慧管網建設工程對數字化檔案的依賴和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升地下管線監控、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必須借助高科技手段,對所有城市管理部件實施“身份證”管理,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現代化。對城市管理部件進行全面細致的普查、確權、定位,為數十甚至數百萬個部件建立電子檔案,并賦予每個部件“身份證”代碼,標注在電子地圖中,形成地理空間信息庫。這樣將城市所有供熱、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公用產品質量在內的數百類城市元素全部納入在線監測范圍,無一疏漏,使部件、事件的處置都有據可查、有章可循,從而構架起了城市管理的“千里眼”。
四是數字檔案的規范化、標準化是保證智慧城市建設先后開發系統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基礎工程。大數據是建設未來智慧城市的核心,已是不爭的事實。目前,從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思路來看,都是充分利用城市信息網絡資源,著眼于利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將城市管理由縱向管理向扁平管理轉變,從而大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但是我們看到,由于不少城市普遍存在缺乏自上而下的城市數字化系統平臺建設整體規劃,造成在建智慧城市在綜合管理信息交互、數據共享、網絡融合等方面還存在著瓶頸和困難。數字檔案的規范化、標準化是破解“信息孤島”問題的一把金鑰匙,也是保證智慧城市建設先后開發系統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基礎工程,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