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琳 邵啟民 蔣茂瑩


[摘要] 目的 對單純性肥胖兒童的血脂檢測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并進行干預。 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確診的86例單純性肥胖兒童作為觀察對象,隨機選擇同期與其性別、年齡及身高匹配的86例正常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比較肥胖組與對照組的身高、體重及BMI、血脂指標包括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orol,LDL-C)。 結果 肥胖組的體重及BMI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肥胖組與對照組的身高比較,差異不顯著。肥胖組的TC、TG及LDL-C檢測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但肥胖組的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肥胖兒童存在脂質代謝紊亂,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因此,應對肥胖兒童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對于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命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單純性肥胖兒童;血脂;干預;BMI
[中圖分類號] R723.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7-00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blood lipid test results of the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and to carry out intervention. Methods 86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who were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subjects. 86 healthy children who matched the gender, age and height of the observation subjec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ight, body weight and BMI, blood lipid indices including TG, TC, HDL-C and LDL-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obesit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body weight and BMI in the obesit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difference in the height compared between the obesit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testing level of TC, TG and LDL-C in the obesit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HDL-C in the obesit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obese children have the disordered metabolism of lipid, which may cause the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refore, timely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on obese childre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adulthoo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Blood lipid; Intervention; BMI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體力活動的減少,使單純性兒童肥胖的發病率越來越高[1]。兒童單純性肥胖易合并高脂血癥,而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也是促進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而肥胖患者往往都存在血脂異常[2]。研究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被認為是一種始于兒童時期,在成年期發病的疾病,動脈內膜的脂質沉積在兒童就已經開始,到血流減少一定程度出現心肌缺血癥狀[3,4]。因此,通過檢測單純性兒童肥胖血脂水平,探討單純性兒童肥胖血脂特點,從而采取有效的的預防和干預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間我院確診的86例單純性肥胖兒童作為肥胖組,其家長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嚴重疾病及內分泌失調者,排除繼發性肥胖兒童。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齡6~12歲,平均(7.2±1.6)歲。86例單純性肥胖兒童中,隨機選擇同期與其性別、年齡及身高匹配的86例正常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齡6~12歲,平均(7.1±1.3)歲。兩組入選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晨空腹取肘前靜脈血3~5 mL室溫下凝固后,分離血清,應用HITACH 7170型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血脂指標。采用酶法測定甘油三酯(TG)和總膽固醇(TC),采用磷鎢酸鎂沉淀法測定高密度脂蛋白(HDL-C),按 Friedewaid 公式計算低密度脂蛋白(LDL-C)。測量入選對象的身高、體重并計算BMI指數。身高、體重的測量按照統一標準進行。采用電子體重計測量空腹去衣體重,精確到0.1 kg[5]。使用金屬立柱式身高計測量身高,精確到0.1 cm。BMI=體重(kg)/身高(m2)。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 SPSS 12.0 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肥胖組與對照組身高、體重及BMI 水平比較
肥胖組的體重及BMI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肥胖組與對照組的身高比較,差異不顯著。見表1。
2.2 肥胖組與對照組患者血脂檢測水平比較
肥胖組的TC、TG及LDL-C檢測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但肥胖組的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目前兒童肥胖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還是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兒童肥胖對成年后的影響更大,可能致成年后代謝綜合征(Ms)的發生,從而進一步導致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及心肌梗死等[6-10]。動脈粥樣硬化(As)的病理機制較復雜,多種血脂異常均可導致AS的發生。肥胖兒童脂質代謝異常,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逐漸引起動脈管壁損傷,導致發生動脈粥樣硬化[11-16]。
本研究表1結果顯示,肥胖組兒童的BMI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肥胖兒童存在明顯的血脂代謝紊亂下。表2結果證實,肥胖組的TC、TG及LDL-C檢測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但肥胖組的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居云[11]的報道研究一致,其中,血漿TG增高本身不直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但可影響脂蛋白的交換,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而HDL-C則是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性因子,可將動脈壁內過多的膽固醇逆向轉運至肝臟進行分解代謝,有預防As的作用;血漿LDL能通過血管內皮細胞間隙滲入內皮細胞下層,并長期停留,可減低可顯著降低冠心病的進展和臨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12-20]。研究證實,與正常體重兒童相比,肥胖兒童血脂異常的發生率為正常兒童的3~10倍。張艷紅[21]將就診的單純性肥胖患兒47例作為病例組,按1∶1比例與47名同性別、同身高、同年齡的正常兒童配對。結果顯示,單純性肥胖組兒童的體重、BMI指數、腰圍(WC )、臀圍(HC)和腰/臀指數(WHR)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兒童,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同時血脂譜中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顯著高于正常組兒童,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但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載脂蛋白A(apoA)則較正常組兒童為低(P<0.05)。偏相關分析顯示,單純性肥胖兒童血脂譜中的TC、TG、LDL-C分別與兒童BMI、WC和HR指數呈明顯正相關(P<0.05);而HDL-C和apoA則與上述指標呈明顯負相關(P<0.05);多因素配比條件Logistics回歸分析,嬰兒時期超重病史、出生巨大兒、運動時間少、喜食高脂肪、高熱卡食物及母親、父親肥胖及家庭其他肥胖患者是兒童肥胖患病的危險因素,證實單純性肥胖兒童存在著明顯的脂質代謝紊亂。吳麗萍[22]對72例超重或肥胖和72例體重正常的兒童進行血脂檢查,結果顯示,72例超重或肥胖兒童的血脂異常發生率為52.7% ,其中膽固醇(TC)升高占22.6%,三酰甘油(TG)升高占29.4% ,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占14.3%,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12.6%;72例體重正常者血脂異常發生率為16.5%,其中膽固醇(TC)升高占7.2%,三酰甘油(TG)升高占7.6%,低密度脂蛋白(LDL-C)未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1.4%。TC、TG、LDL-C、HDL-C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隨著BMI的升高,血脂異常的發生率也上升,證實超重或肥胖的兒童存在明顯的血脂紊亂,且與BMI有直接關系,應制定相應措施,積極預防和干預超重或肥胖兒童的血脂異常。鐘和悅[23]選擇6~7歲學齡前兒童1021名,測量其身高、體質量,并根據測量結果劃分為正常體質量組,超重組和肥胖組。對自愿參加血脂濃度檢測的494名兒童(正常體質量組127名,超重組219名和肥胖組148名),采集空腹肘靜脈血測定TC、TG、HDL-C、LDL-C濃度。結果顯示,肥胖組血清HDL-C濃度低于超重組、體質量正常組;超重組血清HDL-C濃度低于體質量正常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肥胖組血清TG及LDL-C濃度高于超重組及正常體質量組;超重組血清TG及LDL-C濃度高于正常體質量組(P<0.05)。三組血清TC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學齡前兒童存在明顯的血脂異常;應加強超重和肥胖兒童血脂檢測,并進行綜合干預。
綜上所述,肥胖兒童存在脂質代謝紊亂,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因此,應對肥胖兒童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對于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命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如培養兒童的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對體格測量指數和血脂各生化指標進行長期、動態觀察,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及降低兒童單純性肥胖的發生率[24-25]。
[參考文獻]
[1] 李林中,胡小琪,崔朝輝,等.北京市城區9~10歲兒童肥胖相關指標與血脂水平關系的探討[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8):734-735.
[2] 吳秀娟,王健,董華,等.單純性肥胖兒童脂肪肝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1):19-20.
[3] Reinehr T,Schmidt C,Tosehke AM,et a1.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obese children with noil-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2-year follow-up study[J]. Arch Dis Child,2009,94(6):437.
[4] 阿依古麗,陳永紅,杜軍保.單純性肥胖兒童臨床與血脂成分分析,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7):39.
[5] 王亮,南曉琴,李新景.肥胖癥兒童血脂及脂聯素研究.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6,12(11):115
[6] 韓芹,劉戈力,楊箐巖,等.肥胖兒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酶檢測意義及與血脂的關系[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1,17(3):373-374.
[7] 吳秀娟,王健,董華,等.單純性肥胖兒童脂肪肝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1):19.
[8] 賴光濤,萬欣,巫哲謙,等. 鶴山市3~6歲兒童單純性肥胖癥調查及相關干預對策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6):159-161.
[9] 劉艷明,農光民,吳嬌華.單純性肥胖兒童青少年糖代謝異常的多因素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9):827-830.
[10] 高正春.兒童單純性肥胖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303-305.
[11] 居云.246 例體檢兒童超重或肥胖與血脂異常調查[J].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6):38-29.
[12] 趙源源,馬貴民,趙靜,等. 92 例單純性肥胖兒童血脂檢測結果分析[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4(1):65-66.
[13] 亢文漢,鄭舉鵬,王巧云,等.深圳市南山區學齡前單純性肥胖兒童血脂、脂蛋白及載脂蛋白的變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10):79-80.
[14] 李冬梅,李梅.天津市河北區學齡前兒童血脂、血糖狀況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5):2069-2070.
[15] 周貞,魏春雷. 學齡前肥胖兒童血脂水平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0,20(2):343-344.
[16] 張美,馬志華,張季紅. 新疆哈薩克族肥胖兒童 C 反應蛋白與血脂水平相關研究[J]. 新疆醫學,2016,46(7):774-775.
[17] 楊建平,梁愛軍. 宜春市肥胖兒童血脂含量的調查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574-2575.
[18] 吳英,張俊青,高茗,等. 綜合健康干預對肥胖兒童血糖血脂水平的影響[J]. 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17-18.
[19] 張世偉,馬軍,鄔盛鑫,等. 北京市體重正常和超重肥胖兒童血糖血脂狀況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2):1087-1088.
[20] 程淑青. 621 例園所 3~6 歲兒童血脂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1,2:115-116.
[21] 張艷紅. 單純性肥胖兒童血脂譜水平及肥胖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33(5):555-556.
[22] 吳麗萍.超重或肥胖兒童的血脂特點及其與體質指數的關系研究[J]. 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33(6):921-922.
[23] 鐘和悅.恩平市城區學齡前兒童血脂狀況分析[J].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2,18(1): 56-58.
[24] 唐丹. 光灸治療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1):2106-2107.
[25] 王珊琳,邵啟民,蔣茂瑩,等. 120例學齡前兒童單純性肥胖的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6,54(36):10-13.
(收稿日期: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