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平++國曉軍
摘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僅可以促進農村金融和經濟發展,更可以通過進一步擴展信用體系的功能,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努力,目前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在總結寧城縣農民信用評估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民信用;評估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僅可以促進農村金融和經濟發展,更可以通過進一步擴展信用體系的功能,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努力,目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寧城縣農民信用評估工作的主要做法
從2015年開始,寧城農商銀行利用近一年的時間,組織全行職工逐村逐戶對全縣農戶進行信息采集,建立了完整、覆蓋多數農戶的信息檔案,并以此為基礎開展農戶信用評級。進入信用體系的農民可以憑農商行發放的“金牛富民銀聯卡”直接辦理貸款業務,將傳統的“貸款證”升級為“貸款卡”,有效解決了農民貸款難、貸款貴、手續復雜等一系列問題,有力地支持了縣域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采集農戶信息。寧城農商銀行組織全行200余名職工上門實地走訪全縣15個鄉鎮305個村,詳細采集農戶本人及家庭基本情況,包括身體及婚姻狀態、基本技能和社會關系、家庭資產現狀、生產潛力和致富能力等,將農戶所有的林地、草場、耕地、牲畜、房屋、車輛等情況登記《農戶信息采集表》,同時將信息數據與影像資料錄入該行的客戶信息系統。通過近一年的努力,共采集9.86萬農戶信息,占全縣常住戶數的84%,為農戶信用評級及其他金融服務提供了科學可靠的數據依據。
(二)開發研制信息管理軟件。本著立足縣域、支持“三農”、適合區域特色及成本低、易操作的原則,寧城農商行聘請上海安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信貸輔助管理系統,將采集到的農戶信息全部錄入到系統之中。該系統以實現電腦端、ipad端的自由訪問,每名信貸員可通過ipad(類似手機方式訪問)隨時查詢農戶基本情況,有效解決了只能通過柜面辦理信貸業務的局限性。若農戶信息發生變動,信貸員可及時通過ipad端進行更新系統數據庫,確保農戶信息的準確性。
(三)進行信用評級。寧城縣農商銀行制定《農戶信用評級授信管理辦法(試行)》,成立由行長、副行長、客戶經理、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組成農戶信用評級小組,采取綜合分析判斷法,對農戶償債能力和信用狀況進行定性評級;利用采集到的農戶信息,將農戶的14項指標設定標準值,通過與標準值對照計算得分,進行定量評級; 對居住一年以上的轄區內農戶按照定性和定量評級得出的分值,分別評定為優秀、較好、一般、較差四個等次進行授信,原則上一年不變動,有變動要填報評級結果變動表,并經評級小組成員共同認定后才能調整。寧城縣農商銀行采集到的9.86萬農戶中,有效信息7.66萬戶,特殊群體(常年外出、老弱病殘等)2.2萬戶。在有效信息的7.66萬戶中,評為優秀的5.75萬戶,占75%;評為較好的1.38萬戶,占18%; 評為一般的0.383萬戶,占5%; 評為較差和非信用戶0.077萬戶,占1%;另有0.07萬戶未評級。
(四)發放“金牛富民銀聯卡”開展授信活動。寧城農商銀行為符合貸款授信標準的5.16萬農戶發放了貸款授信卡,目前此項業務已授信24.88億元,其中本年度直接用于縣域設施農業項目信貸資金為1.8億元,為打造5萬畝設施農業產業園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方便農民取款,寧城縣農商行在每個村建立了助農服務站,農民不用出家門就可取現、繳費、結息、還款等惠農服務。
二、寧城縣農民信用評估工作的啟示
(一)解決農民存在的現實困難必須真心為農民著想。寧城農商行耗時一年時間,組織200多職工,深入到一家一戶采集信息,整理有效信息7.66萬戶,技術人員連續3個多月日夜加班加點錄入信息,初步建立了農民信用評估體系。這一工程耗用了較大的人力、物力、時間,有效解決了農民貸款擔保難、辦貸款手續繁、跑貸款路途遠的現實問題,較好地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
(二)開展農民信用評估,既能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又能增強農民信用意識,對農村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發揮了引領作用。從寧城農商銀行的實踐看,在給農戶評級和授信時,鄉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的積極參與,本身就是宣傳誠實守信理念、增強信用意識的過程。信用等級高的農民不出家門就可直接拿到貸款,信用不好的就可能被降低貸款額度,這樣一種獎優罰差的機制,必然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三)開展農民信用評估工作需要各部門積極配合。在入戶采集信息和評級時,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村鎮組織積極配合和支持農商銀行的工作,村兩委班子成員隨信貸調查員一起入組入戶,提供真實情況;財政系統和農業系統將農民“一卡通”信息資料完整提供給寧城農商行,通過信息共享進行數據比對,極大地提高了評估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寧城農商行充分利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和“黑名單”制度,大額貸款發放前必須查詢個人征信報告和“黑名單”系統,促使了不良貸款的收回。
(四)農戶信用評估信息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應該實用易操作。寧城農商銀行為建立農戶信用評價體系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所有村建起助農服務站,實現了村村直接取現,信貸員下鄉入戶時可通過隨身攜帶的移動辦公設備,現場進行農戶信息的后續更新,實現了信息系統低成本運行,這與信息輔助軟件的開發和應用的實用性有關。
三、做好農民信用評估工作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提高認識。早在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就下發了《關于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建設以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信用體系,對搞好農村金融、支持服務“三農”、提高現代農村經濟水平、改善農村信用環境至關重要。《意見》要求,各地要推動由人行牽頭、政府相關部門、金融監管部門、農村金融機構等參與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組織架構,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工作措施。但時隔7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到位。隨著農村日益迫切的金融服務需要和農牧業產業化發展需要,有必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使各級黨委政府和各人民銀行高度重視起農民信用評估工作。
(二)進一步總結經驗,率先在一些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全面推開農民信用評估工作。寧城農商銀行的探索提供了一些經驗,但仍有許多制度不完善和覆蓋不全面的問題,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完善制度。同時,要根據當前農村產業發展的需要和農民致富的要求,抓緊在各地農業銀行、農商銀行、村鎮銀行和涉農的地方銀行推開這項工作,進一步簡化放貸手續,提高信貸額度,降低貸款利率,增強風險控制,改革信貸員利益引導機制,以惠民、便民、利民的實際舉措推動農村經濟的平穩發展。
(三)農民信用評估工作要與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和金融監管作用結合起來,與扶貧開發攻堅結合起來,用制度引導各銀行開展工作。要充分利用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導向作用,嚴格對商業銀行進行考核,農民信用評估工作做得好的要予以資金傾斜。同時,建議建立農民信用評估風險基金,市本級和旗縣財政各拿一塊,支持農民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和應用,并為有生產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提供信用擔保。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