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振業??
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是促進大學生實現就業的重要方法。本文通過分析國內有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服務視角下為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服務視角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138-01
一、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自我定位與自我認知
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多數大學生過于注重自我,忽視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忽視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在自我定位與自我認知環節中難以形成正確的認識,導致其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缺乏一定的協調性與前瞻性。
(二)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較低
多數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正確的認識,高校對于大學畢業生也沒有做出相應的職業規劃指導,導致大學生忽視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多數高校針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還缺乏必要的教學場所、教學師資力量以及指導經費等,這些因素都阻礙著職業規劃教育的發展。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
目前,國內有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還缺乏完善的教育體系以及雄厚的師資力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多半由任課教師或者班主任擔任,在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往往缺乏針對性與專業性。同時,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式也較為單一,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沒有實行差異化教育指導,導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乏實踐性與針對性。
(四)測評指標不統一、測評體系不完善,測評水平較低
現階段,國內實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測評體系主要引用國外的測評體系,缺乏對國內教育環境以及教育實際情況的綜合分析,從而導致測評結果不一。并且,多數測評體系并不適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測評,這無疑會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基于服務視角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路徑
(一)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服務質量與整體水平
首先,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目前,多數大學生規劃意識相對薄弱,在就業過程中存在過分強調自我地位或者自我認知的問題。要引導大學生對自身形成正確的認識,正視自身的實際情況,并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其次,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學校要采取多種手段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其就業打下實踐基礎。高校可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與企業合作,將專業對口的學生輸送到企業中去,為學生提供提前學習與實踐的機會。同時,學校也可為學生創建創業園或者創業中心,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創業,在實踐過程中提升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另外,暑假期間也可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能力。
(二)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素質
首先,指導教師隊伍應由專業的指導教師承擔,專職指導教師不僅具備職業規劃指導能力與指導水平,同時也具有更高的指導熱情與教育動力,能夠積極投身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活動中來,在掌握學生職業規劃需求以及學生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符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學方案以及教學計劃。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還需要獲得相應的職業認證資格證,學校要為指導教師提供必要的培訓課程。最后,教師要積極創新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創新教學形式,使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學習過程中能真正掌握職業規劃技巧,同時也促進學生順利實現就業。
(三)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與資源共享空間
高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實現資源共享,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最新就業信息。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建立三個“中心”。第一,建立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大學生心理狀況對就業產生直接影響作用,高校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為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心理依據。第二,建立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根本在于指導就業、促進就業,高校可通過開設講座或者課程教育的形式向大學生傳遞就業知識,并通過就業指導中心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咨詢服務。第三,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目的在于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教育質量與教學水平。
(四)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評價體系
在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測評,從而發現其中的問題,進而對職業生涯規劃做出相應的改善。測評體系的建立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案例研究法,通過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成功案例與先進經驗,結合國內大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符合國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測評體系。二是跟蹤反饋法,通過對大學畢業生進行跟蹤,獲得反饋信息,并結合現有的測評體系做出適當的調整,從而不斷優化測評體系,提升測評結果的有效性與可靠性。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