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 曾照志 劉明標

[摘要] 目的 探討CT聯合MRI檢查對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診斷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療的50例子宮內膜癌患者,分別觀察CT、MRI及二者聯合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及分期的診斷準確率。 結果 本組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Ⅱb期15例,Ⅲa期 4例,Ⅲb期 10例,Ⅲc期 13例,Ⅳ期 8例。CT+MRI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準確率、診斷子宮內膜癌分期的準確率分別顯著高于CT、MRI單獨檢查的診斷準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CT聯合MRI檢查對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顯著提高臨床分期的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 子宮內膜癌;CT;MRI;臨床分期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7-009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combined with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t different stag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5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MRI and combined examinations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staging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operation in this group was 15 cases of stage Ⅱb, 4 cases of stage Ⅲa, 10 cases of stage Ⅲb, 13 cases of stage Ⅲc,8 cases of stage Ⅳ.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MRI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the diagnostic staging accuracy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T and MRI,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T combined with MRI have great value in the clinical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staging.
[Key words] Endometrial carcinoma; CT; MRI; Clinical staging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rna)是婦產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癌治療方案的選擇與患者的年齡、病變范圍、臨床分期等密切相關[1]。及早進行診斷和正確的術前分期對于治療方法的選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子宮內膜癌術前評估及診斷的方法主要有B超、CT及MRI。其中,B超是常用的檢查方法,但對腫瘤侵犯肌層程度的判斷能力欠佳[2]。CT具有較高的密度分辨力,但難以評估腫瘤向子宮肌層侵犯程度[3]。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所產生信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成像技術,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力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等特點[4]。本研究旨在探討CT聯合MRI檢查在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療的50例子宮內膜癌患者,年齡38~72歲,平均(55.1±11.3)歲。其中絕經患者30例,未絕經患者20例。病理類型:子宮內膜樣腺癌22例、透明細胞癌11例、漿液性腺癌9例、混合癌5例、腺鱗癌3例。臨床癥狀:絕經后陰道流血22例,陰道不規則流血15例,經期長、量多9例,陰道分泌物增多4例,下腹痛、接觸性出血各1例。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64排SOMATOM Definition AS+螺旋CT,層厚層距5 mm,自恥骨聯合始至宮體顯示完畢,部分患者作全腹部掃描。均行CT平掃及增強掃描。增強采用團注法,造影劑為碘海醇300 mg/mL 100 mL。采集靜脈期圖像選擇注藥后約55~58 s掃描。
MRI檢查使用磁共振掃描儀及磁共振成像系統,掃描患者的冠狀面、T2WI脂肪抑制序列、矢狀面、橫斷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等序列。給予患者平掃,然后對患者實施增強掃描,所有信號均采集2次。
CT與MRI聯合檢查為CT檢查結果與MRI檢查結果的結合,其中CT判定周圍淋巴結的侵犯情況,MRI判定患者的宮腔及子宮內膜變化情況,將檢查結果與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比較CT、MRI單獨及二者聯合的診斷及分期準確率。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子宮內膜癌的CT表現
子宮增大:前后徑53~102 mm,平均67.1 mm,子宮內膜增厚,宮腔前后徑6.4~20.1 mm。宮腔內改變:宮腔不同程度擴大40 例,宮腔內見強化程度低于子宮肌壁的乳頭狀、息肉狀或不規則狀軟組織影24 例,宮腔內出現不同程度積液、積血或積膿30 例。子宮肌壁變薄、厚薄不均,規則34 例。宮頸增大、密度變低或不均8 例。見封三圖8。
2.2 子宮內膜癌的 MRI 表現
50例子宮內膜癌患者在 T1WI 和 T2WI 均能清楚顯示子宮的形態、大小。其中彌漫性增大15例,不規則局限性增大6例,無明顯增大6例。在T1WI,腫瘤均與宮腔呈等信號而不容易辨認,T2WI腫瘤信號強度高于子宮肌層但低于子宮內膜。見封三圖9。
2.3 診斷準確率
本組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Ⅱb期15例,Ⅲa期 4例,Ⅲb期 10例,Ⅲc期 13例,Ⅳ期 8例。CT+MRI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準確率、診斷子宮內膜癌分期的準確率分別顯著高于CT、MRI單獨檢查的診斷準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以往對子宮內膜癌的術前診斷主要依靠B超和診刮,B超是常用的檢查方法,但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且對腫瘤侵犯肌層程度的判斷能力有限。診刮術被公認為診斷子宮內膜癌的金標準,但其診斷宮頸受累的特異性較差[5,6]。隨著CT及MRI的廣泛應用,子宮內膜癌的術前診斷率顯著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對判定分期具有重要作用。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較多,但手術仍是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手段,而手術治療又與疾病的病理分期密切相關。早期進行分期診斷,對早期合理確定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7]。其中,CT檢查具有較高空間分辨率,可通過三圍重建技術確定病變范圍,清晰顯示周圍器官侵犯情況,但CT檢查難以評估腫瘤向子宮肌層侵犯程度[8-10]。子宮內膜癌的 CT表現即子宮體積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可見水樣的低密度影,增強后無明顯的強化。子宮腔內有乳頭狀、息肉樣及半球形軟組織的突起,呈現不同程度的強化。強化的局限性增厚子宮壁肌層和子宮內膜分解清晰。CT 對于子宮內膜癌淋巴結、遠處轉移的診斷價值較高,通過 CT 平掃、增強檢查并進行冠狀位、矢狀位等多平面重建對病灶進行觀察,從而提高腫瘤的臨床分期均有較好的效果。
MRI則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力,能夠通過改變成像參數以提高對比度,清晰顯示腫瘤情況及腫瘤預測范圍,清楚顯示周圍肌層及器官的侵犯情況[11,12]。MRI能夠通過改變成像參數來進一步提高組織對比度,提高腫瘤預測準確性,有助于全面掌握患者子宮、腫瘤的形態、大小及附件情況,為手術方案提供重要參數;子宮內膜癌患者以子宮內膜異常增厚最為常見,可見宮腔擴大及增寬現象,并出現和子宮內膜形同的高信號,或出現高低混雜信號和與肌層相同的信號[13,14]。
陳翠云[1]將300例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CT檢查,試驗組患者行 CT聯合 MRI進行診斷及術前分期檢查。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聯合檢查的敏感性為89.3%,試驗組的診斷準確率為92.7%,術前分期檢查的準確率為86.0%,分別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CT聯合MRI在晚期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檢查中準確率高,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竇斌等[15]將影像科收治的36例經病理證實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進行單純CT、MRI檢查以及CT聯合MRI檢查,以病理診斷為依據,結果顯示,單純CT分期診斷的準確率為55.6%,單純MRI分期診斷的準確率為66.7%,CT聯合MRI分期診斷的準確率為88.9%,CT聯合MRI檢查的準確率明顯高于單純CT或MRI,證實CT聯合MRI用于子宮內膜癌分期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與單純的CT或MRI檢查相比,其診斷準確率更高,可以為患者后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研究發現,CT及MRI各具優缺點,前者對遠處器官及淋巴結轉移具有較好診斷價值,后者對肌層浸潤具有較好診斷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CT+MRI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準確率、診斷子宮內膜癌分期的準確率分別顯著高于CT、MRI單獨檢查的診斷準確率,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與俞麗等[16]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CT聯合MRI檢查對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顯著提高臨床分期的診斷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陳翠云. CT和MRI聯合檢查在晚期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0):1545-1546.
[2] 崔凌,龍小武,郝敬軍.CT和MRI聯合檢查在晚期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醫學,2013, 34(16):3092-3093.
[3] 江艷,趙云,周軍.子宮內膜癌影像診斷新進展[J].醫學綜述,2009,15(23):3649-3650.
[4] 陳圣歡. CT 和 MRI 聯合檢查在晚期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12:100-101
[5] 蘇鵬飛.CT聯合MRI檢查在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診斷中應用研究[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6,3(12):44-45.
[6] 崔凌,龍小武,郝敬軍. CT 和 MRI 聯合檢查在晚期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分析[J]. 吉林醫學,2013, 34(16):3092-3093.
[7] 曹廷志,吳元赭,張宗軍.CT和MRI聯合檢查在晚期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中的價值[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3):298-301.
[8] 李雪丹,佟曉光,劉屹,等. 磁共振成像在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及肌層浸潤深度判定中的作用(依照新修訂的 FIGO分期系統)[J].現代腫瘤醫學,2011,19(12):2511-2514.
[9] 易秀云,宋志強,艾北方.MRI 在診斷子宮內膜癌及正確分期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4):75-76.
[10] 賈愛英.MRI 成像在子宮內膜癌診斷及分期中應用價值[J]. 當代醫學,2011,17(25):35-36.
[11] 歐陽振波,毛東瑞,劉萍,等.MRI 在子宮內膜癌中的應用及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22-25.
[12] 孫艷.超聲、CT和MRI在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診斷中的價值分析[D].新疆醫科大學,2011.
[13] 潘曉玉,胡瑩瑩,林華,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4, 28(4):195-207.
[14] 王夕富,張貴祥.子宮內膜癌的 MRI 診斷進展[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0,33(1): 55-57.
[15] 竇斌,李兆蕾.CT聯合MRI用于子宮內膜癌分期診斷的價值分析與效果觀察[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 14(4):107-109.
[16] 俞麗,宋迪.CT和MRI聯合檢查于晚期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的價值[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6):943-945.
(收稿日期: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