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入院的80例突發性耳聾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則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干預前后SASRQ評分、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 結果 實驗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后SASRQ、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人性化護理在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突發性耳聾;急性應激反應;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7-015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 care in the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given human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the SASRQ score, the SA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ASRQ and S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Humanistic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has a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Humanistic nursing; Sudden deafness; Acute stress response; Satisfaction
突發性耳聾泛指突發的非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可在短時間內急促發生,并伴有耳鳴、眩暈等臨床癥狀,至今病因不明,屬于耳科常見急癥,在臨床上較常見。突發性耳聾一般治療效果較好,多數患者均可痊愈[1]。研究發現,在突發性耳聾的治療過程中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主觀感受的改善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核心理念為以人為本,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人格、健康、情感等受到尊重的護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討在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治療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入院的80例突發性耳聾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兩組,每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制定的《突發性耳聾診斷指南》。同時排除:(1)合并精神疾病或心身疾病患者;(2)合并其他耳鼻喉疾病患者;(3)合并血液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其中,實驗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齡23~62歲,平均(41.5±13.5)歲;入院時間2~14 d,平均(7.6±2.3)d;聽力閾值40~80 dBHL,平均(58.6±6.6)dBHL;左耳17例,右耳19例,雙耳4例;平坦型24例,中低頻型16例。對照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齡21~67歲,平均(42.7±14.0)歲;入院時間2~14 d,平均(7.9±1.6)d;聽力閾值40~80 dBHL,平均(59.1±7.2)dBHL;左耳18例,右耳19例,雙耳3例;平坦型25例,中低頻型15例。兩組入選突發性耳聾患者在性別、年齡、入院時間、聽力閾值、患側與耳聾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前列地爾、地塞米松、丹參酮、舒血寧、神經節苷脂、聲頻共振與鼓室灌注術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手術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即入院指導、環境營造、用藥操作、飲食支持與家屬指導等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則在以上基礎上加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為:(1)引導宣泄:第一時間與患者溝通,建立溝通橋梁,贏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想法與心理問題;指導患者切勿隱藏內心情感,通過有效方式進行宣泄,護理人員保證其隱私,消除其顧慮,使得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減輕心理負擔。(2)指導領悟:以視覺放映的形式解釋疾病相關問題,告知疾病的可治愈性、醫院儀器先進性與醫生技術精湛性,講述以往成功案例,以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與依從性,使患者消除顧慮,治療時積極配合,恢復時維持充足睡眠。(3)認知行為干預:可通過書面、助聽器等輔助工具,隨著檢驗預后情況,使其目睹基本恢復的過程,并在恢復過程中逐漸普及相關知識,減少因知識匱乏或溝通不良而產生的排斥感與焦慮,并對患者產生的一些誤解進行解釋。(4)按摩:雙手拇指輕按雙耳孔,手指位于枕部,手指末節以按-松的模式輕柔旋轉,每次10 min,并以食指揉捏聽宮、聽會穴,拇指揉捏翳風穴,每次3 min,每日早晚均進行一次。(5)放松訓練:囑患者靜臥并輕閉雙目,慢深呼氣至自然屏氣,再進行自然深呼氣,感受放松過程,排除一切雜念,并自我暗示并逐漸進入安靜狀態,每日3次,每次10 min。
1.3 觀察指標
規定受損頻率聽閾達健耳水平或恢復至發病之前為痊愈,受損頻率聽閾提升30 dBHL以上為顯效,受損頻率聽閾提升15~30 dBHL為有效,受損頻率聽閾提升15 dBHL以下為無效。急性應激反應采用斯坦福急性應激反應問卷(SASRQ)進行調查,共包括分離癥狀、創傷事件再體驗、創傷刺激回避、焦慮或覺醒增高、社會功能損傷等維度,滿分為150分;焦慮情況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測定,共包括20個問題,滿分為80分,分數越高代表急性應激反應與焦慮情況越嚴重。總體護理滿意度由我院自行設計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定,總分50分,其中>45分為非常滿意,36~45分為比較滿意,26~35分為一般滿意,16~25分為略表不滿,≤15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IBM公司SPSS19.0軟件分析全部數據,等級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評價比較
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評價見表1,實驗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急性應激反應與焦慮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急性應激反應與焦慮情況見表2,經t檢驗后,實驗組患者干預后SASRQ評分與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兩組患者總體護理滿意度評價比較
兩組患者總體護理滿意度評價見表3,經秩和檢驗后,實驗組患者總體護理滿意度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突發性耳聾患病率高達10.9/10萬人,雙耳均可發病,但一般為單耳發病,可能與感染、循環系統與免疫系統障礙、負性生活事件等因素有關,至今病因未明[2-4]。該病發病急促,可在數分鐘或數小時達到聽力最低點,并伴有耳鳴、眩暈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加重家庭負擔,因此需要及時治療[5]。針對該病的治療,臨床上主要以藥物干預、聲頻共振與鼓室灌注術為主,大多數患者病情均可有效改善,痊愈率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有學者指出,該病患者患病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慮,因溝通困難,造成易怒與信心喪失的現象,對疾病的治療存在影響,甚至直接打亂醫務人員的診療程序,加上該病引發的機體應激狀態,進一步產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對疾病的治療十分有害,因此臨床上應該著重注意[6,7]。有研究指出[8],護理操作在該病的治療過程中意義重大,可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因此臨床上需要一套針對性、完整性與科學性的護理模式與臨床治療方案相輔相成。
另一方面,突發性耳聾發病迅速,病因不明,突如其來的變故患者可能一時接受不了,從而導致出現焦慮、緊張、沮喪等消極情緒,因此對突發性耳聾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具有重大作用。人性化護理是目前臨床上最受患者歡迎的護理模式之一,該護理模式更加注重患者本身的生理與心理狀態,針對疾病所帶來的生理應激與心理負擔進行重點干預,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改善治療期間的舒適度,大幅度提高患者對醫務人員的好感與信任,從而提升治療依從性,間接對疾病的治療起到輔助作用,對疾病的恢復意義重大[9-11]。
同時,護理人員應耐心、不厭其煩地通過手勢、寫字等多種途徑解決患者的疑慮問題,將患者所要的信息正確地傳達給他們,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家的溫情與關愛,從而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12-18]。為探討人性化護理在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將我院80例研究對象進行臨床觀察。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干預后SASRQ評分與SAS評分組間比較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總體護理滿意度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可明顯減少急性應激反應程度,改善焦慮狀態,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改善護理滿意度。人性化護理在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借鑒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彭素清.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對治療突發性耳聾患者臨床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2):292-294.
[2] 王獻梅.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4):103-104.
[3] 李天尹,張金平,劉娜秀.突發性耳聾患者的人性化護理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8):133-134.
[4] 羅月娥.護理干預對于緩解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影響分析[J].醫藥衛生,2015,(3):157.
[5] 張倩懿.42例突發性耳聾患者中醫臨床路徑特色護理技術的應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6):610-611.
[6] 林海燕,陶朵,黃銀芝,等.突發性耳聾患者的焦慮現狀及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下旬版,2010,26(7):36-37.
[7] 張園,王林蘭,羅紅.早期護理干預在突發性耳聾患者中的應用[J].醫藥衛生,2016,(5):144.
[8] 宋淑敏.護理程序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3):76-78.
[9] 蔡蘭珠.早期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4):602-603.
[10] 王雪晴,白雪玲.護理干預對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預后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26):2426-2427.
[11] 高苗莉.循證護理對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副作用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0):1715-1717.
[12] 黃佩云,吳豐果.綜合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心理狀態及療效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2):328-329.
[13] 王麗霞.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狀態及預后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3,42(3):345-346.
[14] 趙玉芳,鮮紅玉,鄧華英.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情緒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1, 49(27):130-131,146.
[15] 李建萍.加強護理干預對控制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4):124-125.
[16] 鄭秀珍,林曉江.循證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老年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7, 55(8):161-164.
[17] 陳小麗,葉錦素,肖彩群,等.護理干預對老年人突發性耳聾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4):110-112.
[18] 劉艷,劉慧巧,陶靜.預見性告知護理對改善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狀態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3):150-152.
(收稿日期: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