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瑩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共享經濟模式逐漸提出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經濟發展成果惠及社會大眾,各城市不斷發展的共享單車為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共享單車在自身管理、發展模式上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各方面不斷地加以完善。
【關鍵詞】共享經濟 共享單車 ofo 摩拜
一、共享經濟的定義與特征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一種使用權的分享。明晰的產權保護和隱私權、安全性保護,是分享者愿意進行使用權分享的前提。共享經濟的特征主要是:
(1)存在剩余價值。即分享者擁有對某種東西多余的使用價值,這是共享經濟存在的物質基礎。
(2)重在使用權分享。共享經濟是在不影響所有權的情況下,對于某一種東西的使用權的分享,分享的范圍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非物質的。
(3)接近零成本的分享渠道。互聯網技術的發達,讓交易或分享的成本接近于零,是其存在的技術前提,無限降低的分享成本,是激發分享經濟誕生的基礎。
(4)去中心的點對點信息交互。
(5)分享者與被分享者之間是完全平等、自愿撮合與成交,不存在第三方影響力。
(6)建立與解除分享關系簡單。
二、共享單車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共享單車市場尚處在初級階段。2015年共享單車概念開始興起,資本和巨頭開始布局,2016年為共享單車發展的元年,共享單車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由政府主導分城市管理的有樁單車;第二階段是由企業承包模式的有樁單車;第三階段是以企業主導的無樁的互聯網共享單車。其中用戶主要以在校大學生和年輕的上班族為主,主要滿足用戶上下班、購物、短途旅游等需求,存在巨大的市場,并且主要在一、二線城市的人口密集區域集中。學校、公交站、地鐵站等附近的共享單車,給使用者提供了最快捷的“最后一公里”行程方案,不僅使用方便,而且對于城市來說,共享單車亦有著綠色出行的好處。最早介入共享單車領域的公司是ofo和摩拜,一個成立于2014年12月,一個成立于2015 年1月。其他平臺大多是這一年來才開始發力共享單車領域。雖說移動端時代的到來為共享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網約車大戰已經培養了用戶的付費習慣,但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就目前而言,不管是賽道上的選手還是用戶數,遠未達到飽和狀態,并且這個領域的尚處于早期,商業模式還不清晰。
三、共享單車所面臨的問題
(一)同業競爭加劇,整體運營成本高居不下,尚無足夠的盈利能力
通過優步、滴滴的模式我們可以看到,共享經濟的模式是通過互聯網、智能移動客戶端端等將社會上海量的分散資源與需求方進行匹配,模式的一端連接的是閑置資源,另一端則是存在需求的人群,而滴滴等則僅是作為一個提供交易的平臺,不直接擁有資源的所有權。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摩拜還是ofo,他們都是資源的所有者,僅有部分單車的少量部分為市場共享,因而很難被看做是共享經濟。以某單車為例,其原本的單車多是來自于校園學生共享,但隨著其市場規模的發展壯大,其開始了多輪的資本融入,自行設計并生產了大量的共享單車,以滿足市場擴張的巨大需求,導致其自有資產過重,很大程度上偏離了原本的目標。在共享單車的盈利方面,共享單車的使用需要交存一兩百元的保證金,形成了一定量的資金沉淀,給單車公司帶來了一定的資金收益。在單車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支付一定的使用費。但是和巨額的資本投入相比,極大地顯現出了共享單車的盈利能力不足。
(二)各當地政府政策尚不明確,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健全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共享經濟的發展需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作為指導和約束,才能逐漸得以實施。在共享單車的普及方面,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處于制定和實施階段,目前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作為指導。肆意破壞共享單車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其違法的成本較低,法律意識淡薄。同時,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存在較長的時間差,在這期間很多城市的共享單車遭到了較大的破壞,嚴重縮短了共享單車的使用壽命,損害了城市的發展形象,為整個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進而會影響到共享經濟的發展。
四、應對策略
(一)輕資產運營,尋找更多盈利點
正如某單車曾經說過,不成為自行車的生產者,而是成為自行車的搬運工。共享單車的出現,讓民間眾多閑置的自行車又有了更大的使用價值。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以及廣大居民對企業的不夠信任等因素,使得大量閑置的自行車資源并沒有充分的利用出來。單車公司應當加大對自身品牌的宣傳,提升自身的美譽度,獲得廣大市民的信任。同時,對參與單車共享的市民應當給予合理的補償與報酬。以此來實現真正的共享經濟,降低單車公司的運營成本,實現輕資產運營。另一方面,努力實現盈利點的增加,例如增加廣告收入,提升收入水平。
(二)加強宣傳提升大眾的共享意識
在共享經濟模式下,要想全面有序地推進共享單車,必須要全面強化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大眾的共享意識。通過在共享單車二維碼、公共場所宣傳欄、各大媒體等手段,對共享單車的使用和維護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使得社會大眾能將共享單車視為一種便捷的交通工具,提升其共享意識,不能肆意破壞或者占為己有。同時要促使社會大眾提升監督意識,在共享單車的使用過程中強化相互監督能力,營造良好的共享單車使用氛圍,使得社會大眾能夠真正認識到共享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為全面實施共享經濟發展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強化與當地政府合作,尋求財政補助
共享單車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通過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強對非機動車道的布局與管理,滿足日益增長的共享單車出行需求。同時,通過大數據的利用,與當地政府一起合理的布局自行車停放點,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另外,共享單車補足了公共交通的短板,雖為商業性的運營模式,但卻有很大的公益性成分,應當由當地政府適當加以財政補貼。
參考文獻:
[1]王趙麗.共享經濟模式下專車及出租車市場的運營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5).
[2]周禮艷.O2O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