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摘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一個重要的改革目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這意味著混改承擔著重大歷史使命。筆者就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談幾點的淺薄認識。
【關鍵詞】國有企業 所有制
一、敢于推進混混合所有制改革
當前,在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過程中,國有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挑戰,要想贏得競爭和挑戰,需要通過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來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但是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的地方和企業畏手畏腳,抱有“無為就是無錯”的態度,不敢大膽推動改革;有的地方和企業不愿意改革,認為非國有資本的進入,會喪失國有資本的話語權。
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首先要轉變觀念,敢于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充分認識推進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意義,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促進國有企業轉化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實現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方式,是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政治方向。
二、善于推進混混合所有制改革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但有的地方和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過程中,只是把混合所有制當做企業脫困的一種手段,企業面臨生存困難,想到引進非公有制資本,助力企業脫困;發展相對好的企業,地方和企業都不愿意拿出來混改,沒有長遠發展眼光。對于非有公制資本來說,參與國有企業混改的根本目的是共享改革成果,獲取發展利益,如果只是用困難企業參與混改而不是拿出真金白銀,資本的趨利性決定非公有資本是不會真心實意參與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也有的地方將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當做“萬能寶典”,不去考慮企業的發展環境、總體規劃、體量規模等客觀條件,一味著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迷失企業正確發展的方向。
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我認為首先各地方、企業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要明確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僅是實現企業的脫困的有效手段,更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高資本運行效率和國有經濟控制力的有效途徑。同時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堅持宜改則改,穩妥推進的總體要求,對通過實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徑已經實行混合所有制的國有企業,要著力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資本運行效率上下功夫;對適宜繼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一企一策,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確保改革規范有序進行。
三、嚴格程序,規范操作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有企業經歷了多輪改革,但改革中腐敗及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時有發生。在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一條做不好,國有混合所有制將難以取得預期成效。
首先,要堅決按照《按照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國發〔2015〕54號)做到以下幾點要求一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引資本與轉機制結合起來,把產權多元化與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結合起來,探索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途徑。二是完善制度,保護產權。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切實保護混合所有制企業各類出資人的產權權益,調動各類資本參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積極性。三是嚴格程序,規范操作。堅持依法依規,進一步健全國有資產交易規則,科學評估國有資產價值,完善市場定價機制,切實做到規則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強化交易主體和交易過程監管,防止暗箱操作、低價賤賣、利益輸送、化公為私、逃廢債務,杜絕國有資產流失。
其次,要堅強監督。一是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督,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外部監督機制。強化出資人監督,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制度,加強審計、紀檢監察監督和巡視工作,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工作的閉環。三是實施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完善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保障社會公眾對企業國有資產運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四是嚴格責任追究。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重大決策失誤和失職、瀆職責任追究倒查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督問責機制,堅決遏制侵吞、貪污、輸送、揮霍國有資產等腐敗現象,嚴厲查處違法違紀問題。
最后,要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加強黨的領導。一是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對于“三重一大”事情要上黨委會審議,重大問題充分經過黨委會把關。二是切實落實黨組織反腐倡廉“兩個責任”。企業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紀檢機構要履行好監督責任。加強黨性教育、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建立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一案雙查”,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巡視工作,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建設,杜絕國有在改革中國有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