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慧婷
(開封市縣街幼兒園)
【摘要】創新精神、創造性人格需要從小培養,而美術活動恰恰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幼兒創造能力的養成。我們圍繞幼兒美術創意能力發展為核心,嘗試美術創意活動的多種方法,在促進幼兒美術創意能力發展的前提下,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充分發揮美術創意活動的內在價值,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創意美術 美術活動
一、活動中教師重視幼兒情感體驗和表達
《幼兒園綱要》: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要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繪畫是兒童心靈的圖像符號,是生命成長的需要。兒童通過繪畫完善與外部世界的交流,表達著人之初最無邪的情感。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的老師不僅重視幼兒創意活動的作品結果,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孩子們在美術創意活動中是否快樂?他們在活動中是否專注?教師不再過于強調幼兒技能的掌握,而是注重孩子在活動中情感的體驗和表達。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和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發展
幼兒模仿性較強,單純的示范,模仿,很容易使幼兒形成概念化的表達方式。我們的老師努力幫助幼兒建立求新、求異的創作思路。過去,美術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常說:“看誰畫得跟老師的不一樣”、“看誰跟小朋友做的不一樣”,這個泛泛的要求常常使幼兒無從下手,還是模仿老師為主。經過研究探討,我們明白,不能僅僅說要和誰的不一樣,更要給孩子以方法的引導。首先告訴幼兒要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創作,不滿足于自己已經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樣”具體化、明確化,如大變小、高變低,等等。幼兒通過自己的創作表現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帶來的驚喜和成就感便成為幼兒繼續進行創造的動力。
教師教了,不等與幼兒學了,教師教完了,不等與幼兒學會了。老師要準確地把握把“教”,什么時候“教”,如何“教”。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拿出范例向幼兒分步講解和示范。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美術活動中,教師的示范可以讓幼兒盡快掌握一些技能技法。但是對于一些活動,為了能充分調動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可以少示范,甚至可以不示范,而讓幼兒自己去探索方法,給幼兒以充分想象的空間,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如:在大班有一次的折紙活動《寶塔》中,李老師沒有直接一步一步帶領孩子學習折塔,而是把圖示發給每一個孩子,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的方法,讓孩子們自己嘗試看圖學習折紙。最終,孩子們通過看圖學習和相互學習學會了折寶塔。并在學會折塔的基礎上,老師引導孩子們把一個個塔插放在一起,可以變出什么樣子的寶塔。孩子們在老師提醒下,自愿結合,設計出大高塔、塔群等不同造型,又得到一次快樂體驗。
三、通過美術創意活動,幼兒的想象力得到發展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就是引導他們把頭腦的想象具體的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因此,我們組織多種多樣、形式各異的活動,充分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系統。如:在美術活動《剃須泡變形記》里面。老師就以故事導入活動,引到幼兒想象:剃須泡在變成海綿寶寶去大海里旅游外,還會變成什么?會到哪里做什么呢?孩子們的想象五花八門:有的說會變成飛船去月亮上找找看有沒有豬八戒和小白兔,有的說會變成好吃的食物,有的說會變成喜羊羊和美羊羊,去和灰太狼戰斗;有的說可以變成五顏六色的裙子,等等。在孩子們想象的基礎上,老師鼓勵孩子們動手創作,把自己的想象變成美麗的圖畫。孩子們的作品雖然沒有說出來的那么豐富,但在想象和制作過程中,能力得到發展。
四、重視幼兒繪畫技能的多種引導,為創造美、表現美打下基礎
幼兒心中的所想、所思、所創都是通過美術基本技能手段來表現的,如果幼兒有良好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而繪畫技能較弱也會影響幼兒的繪畫效果,影響幼兒收獲的喜悅心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注意用兒童化、趣味化、形象化的語言讓幼兒輕松掌握要求,達到教學目的,實施有效教學。如:在彩砂畫《喜羊羊的森林舞會》中,老師以小動物喜羊羊的口吻提醒小朋友制作“好朋友”時候要把膠水涂抹均勻、注意彩砂顏色的搭配,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多種策略的運用,促進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
小班段幼兒年齡小,這一階段我們研究重點是鼓勵幼兒敢于參與活動,獲得快樂,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活動習慣。所以在小班,我們的老師側重于孩子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不給他們壓力。老師們挖掘常見的材料做工具,如:菜根印畫、玻璃球滾畫、手指印畫,帶領孩子們動手“游戲”,在玩中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中班幼兒在小班基礎上,注重積累生活經驗,提高美術活動技能。孩子們的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是以他們的生活經驗、所學的知識、觀察生活得來的。中班幼兒既要掌握學習一些繪畫技能,同時又鼓勵孩子們自由發揮。我們老師利用晨間活動和區角活動時間,給孩子們練習繪畫、動手制作的機會;大班的孩子抽象思維已經萌芽,要積累美術活動知識和經驗,萌發審美情趣,大膽想象。我們的老師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方針,不給孩子壓力。讓孩子們在美術創意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經過老師們的引導,幼兒學習方式進一步發生變化,從過去的以“學”為主發展成為以“體驗、想象、表達”為主,繪畫真正成為他們表達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手段之一。同時,孩子在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同時,新奇的想象和富有創造性的作品也不斷涌現,彰顯了孩子難能可貴的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