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淑
(巫山縣龍塘小學校 重慶 04707)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不斷改變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朗讀能力。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朗讀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文將在新課程理念下,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進行分析,使其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小學低年級 朗讀教學
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位置,對學生日后學習語文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具備良好的朗讀能力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較好的交際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變教學方式,使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朗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明確的目標
目前,小學低年級開展朗讀教學活動,教師一般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學生按照教材內容依次進行朗讀,教師對學生沒有具體的要求,也很少進行有效的指導,在學生完成閱讀后未能及時作出評價,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更好的實現課堂教學的價值,更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教學缺乏整體性
很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朗讀教學中,都會出現教學對象過于集中的現象。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很多時候教師只是注重培養語文成績好的學生,忽略基礎一般的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身差異,針對全體學生,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如果教學不面對全體學生,課堂教學質量會嚴重降低,并且成績較差的學生會越來越差。
(三)評價體系不全面
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開展朗讀教學活動中,在對學生進行評價中,不能僅僅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調的調整,也要注重學生在朗讀中是否將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很多教師在對學生朗讀評價中,一般只用較好、一般、認真等詞來進行評價,這樣不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不足之處,也不能受學生增加自信心。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
(一)明確朗讀教學目標
教師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朗讀教學中,首先就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充分理解對朗讀教學的要求,并根據教材內容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如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好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這樣朗讀教學活動才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難忘的一天》這一課中,教師在課前可以向學生介紹有關鄧小平的事跡,對鄧小平爺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師要明確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中的具體要求,最后,學生朗讀后教師及時進行評價。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要體現出作者的激動、緊張以及對鄧小平爺爺的崇敬之情。這樣才能實現朗讀的意義。使學生更加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能夠較好理解鄧爺爺的話語,這樣的朗讀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針對全體學生
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因素,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能力、認知水平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考慮到個體差異這一因素,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工作。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接受知識水平來制定不用的教學模式。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朗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與古詩詞相關的生活中的趣事或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對學生做好有效的指導,保證學生最大程度的理解古詩詞內容,并在朗讀中融入自身的情感,提高朗讀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實施全面教學,不能因為學生語文成績差而忽略對朗讀的教學,在實際朗讀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對成績較差學位生的教學,朗讀教學不需要學生掌握多少基礎知識,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控制好語調,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就可以表現的非常好。這樣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能力,有效提高朗讀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制定全面的評價制度
任何學科在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都要及時進行評價,在對朗讀教學的評價制度中,教師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全方面評價學生,保證評價的公平性。由于每個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對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在評價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要有所不同。基礎較好的學生與基礎一般的學生一同朗讀一篇文章,會給聽眾呈現兩種不同的感受,由于基礎不同,他們的能力自然不用,因此,不能用統一標準要求他們。制定評價制度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習態度、情感投入等多方面因素,這樣才能保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好的評價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低年級的小學生是需要得到教師肯定的,他們的自尊心非常強,因此,教師在評價中,要注重積極鼓勵學生,對學生做好正確的指導工作,科學的糾正學生的錯誤,不能只是采用批評教育的方式,要從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出發。
三、結束語
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語文朗讀教學,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對學生做好充分的了解,針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以及性格特點,根據教材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計劃,使學生有效提高朗讀水平。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工作,使學生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閱讀內容中,使其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
參考文獻:
[1]朱曉零.淺議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J].才智,2014.
[2]王舉光.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路探索[J].亞太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