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岐+馬偉麗

(安陽市第五中學 河南 安陽 455000)
【摘要】愛國是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內容,無論是從學科內容還是從中招考試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特別是中招思想品德考試,命題體現時代性,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關注國內外形勢,關心國計民生,反映社會實際,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培養愛國主義和熱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文章從“結合時政,引導學生理智愛國”的角度,探索初三思品復習課中如何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時政 愛國 思想教育
初三思想品德第二輪復習階段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時政重點、熱點與課本知識的有機結合的問題,即專題復習(包括時政專題和方法專題)階段,本階段復習將直接影響著對中考方向的把握以及復習的效率。同時,也因為學生能更頻繁地接觸到時政熱點、重點,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從備課、上課、作業、反思等角度,探討如何結合時政,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一、備課環節:關注熱點,精選專題,緊跟時代脈搏
初三的第二輪專題復習,要求教師能夠關注熱點、篩選熱點,把握好時代的脈搏,構建好時政與課本知識的融合。
聯系近三年中招試題分析,結合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以及思品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可以分類整理專題資料:第一類:立德樹人,強調價值觀導向,如“救火英雄”王鋒、女排精神、武亦姝等;第二類:關注社會建設,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如:健康中國、扶貧、關愛弱勢群體等;第三類:貼近學生生活體驗,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如:中小學安全教育、校園欺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等;第四類:地域性與時代性結合,彰顯河南形象,如:河南好人、“三個高地”、四個強省、中原人文精神等;第五類:微話題及其他,如:社區教育、汽車文明、心理教育、課后服務、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五位一體”總布局等。
二、課堂教學:分析時政,感悟明理
課堂教學的一般流程是:展示時政資料→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其中的要點句子,幫助學生理解→用知識網絡構建知識結構,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以“黨的建設”專題為例:
(1)出示時政資料(結合《說明與檢測下》)——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P24、《時政聚焦》P23等。
(2)分析時政資料:黨中央的核心、四種意識、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做法、“四風”、“三嚴三實”、“兩學一做”、抓好關鍵少數等,結合《說明與檢測上》P40-41黨的建設的有關內容,幫助學生更深刻全面了解黨的建設。
(3)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絡(如圖):
三、作業布置:精選時政習題,升華認識,提升技巧
中招試題最明顯的特點是時政性很強,所以,應結合我們對時政資料的把握,精選精編習題,先讓學生獨自完成,然后教師對材料進行針對性的解釋,再然后結合審題、答題的技巧,幫助學生完成答案。
如:不忘初心,從嚴治黨!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議程是研究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這次盛會的召開奏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征程,必將開啟中華民族闊步前進的新局面。請你結合社會現狀和黨的工作宗旨分析從嚴治黨的必要性(兩個方面即可,4分)。
解題思路:審問法——必要性,答案格式:是……的需要;審內容——從嚴治黨——社會現狀和黨的工作宗旨;審要求——兩個方面,至少寫三點。
答案組織:要求——分條寫,條理清楚。
從社會現狀看:部分黨員法制觀念單薄,損害人民利益;部分黨員干部存在貪腐行為,敗壞社會風氣,損害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踐踏了法律的尊嚴,嚴重威脅到黨的領導;從黨的宗旨看:從嚴治黨是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需要……
四、總結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時間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在這樣的復習課中,依據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師的教學反思應包括以下內容:學生理解時政材料的程度、學生答題技巧及答案組織的情況、學生從中受到的愛國主義等思想教育情況、基礎知識點的滲透情況、教學相長的知識生成情況等。同樣的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答題、聽課的反思,學會將答題技巧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從而提升應試的能力,學會辯證地看待社會現象,正確理解社會時政,增強分析理解能力。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因為要考試而忽略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更需要持之以恒地進行。
參考文獻:
[1]《說明與檢測2017》思想品德(上冊)[M].大象出版社,2017.
[2]《說明與檢測2017》思想品德(下冊)[M].延邊教育出版社,2017.
[3]思想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