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球
(梧州學院)
作為高校宣傳主陣地之一的微信公眾平臺,因為使用方便快捷、交互式應用廣泛、開放性功能強大,備受全校師生的關注。但是要充分發揮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幫助形成高校的校園文化氛圍,則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體現在缺乏亮點、制作粗糙、定位模糊、版式凌亂等方面。
筆者通過以梧州學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為例,從內容、定位、排版、機制等角度淺析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經驗。
領導負責,團隊制作。微信作為自媒體的一種表現形式,一定要體現出學校和個人的風格,特別是目前許多高校微信大部分內容都具有原創性,更加強調了只有形成完整的編輯部門,才能更好的完成微信內容的制作。以梧州學院為例,該校官方微信由黨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科科長(正科級)負責,并成立以青年師生志愿者為主體的校級新聞運營工作室,下設創意、行政、設計、攝影等崗位,招募師生志愿者做攝影師、美編、文案、策劃等工作。
清晰地欄目定位。高校官方微信工作平臺作為高校的宣傳主陣地,要有清晰的內容定位。官方微信內容包括本校的行政新聞、領導工作、院系動態、科研創新等“硬新聞”,也要涉及一些“師生故事”“話題交流”“新聞策劃”“高清組圖”“文案策劃”等等。總之,新媒體時代下,宣傳突破口不僅僅是以往的傳統渠道(校報、廣播臺、電視臺、新聞網站),更多的是需要和年輕師生建立起交流與對話的平臺。官微不再是簡單的行政新聞窗口、更多的是一種學校和師生的情感交流紐帶。以西安石油大學為例,該校的微信公眾號以“展示西石大風采、服務全校師生校友”為宗旨,致力于推送學校權威信息、展現校園生活、傳播校園文化。現設置有“定格梧院”“有聲閱讀”“說吧”“梧院好街訪”“十問”“青春紀事”等欄目,內容覆蓋政治理論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傳承、學習生活服務等方面,通過“精耕細作”延伸報道廣度、拓寬報道深度,重點講好“校園好故事”,傳播“梧院好聲音”。在做好報道的權威性前提下,通過運用簡潔明了的敘述風格、親民化接地氣的報道方式,致力于報道師生員工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深受廣大師生校友好評。
排版與內容的統一結合。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在手機端閱讀的一種內容載體,強調排版和內容的統一結合。只有排版和內容統一結合,才能顯示官微的高大上。
排版主要分為兩大部分:首頁排版,首頁排版包括頭條、小邊框新聞、頭圖、小方框圖片。內頁排版,內頁排版主要包括文字段落、字體、底色、標題、圖片清晰度、圖片編輯。現在網上有許多微信編輯器,方便了微信編輯。以梧州學院為例,從該校的官微內容可以看出,梧州學院官微的內容都是細致入微,將許多長篇大論的新聞稿件分解成小段落,而且采用不同顏色的字體表現出來,雖然都是小細節,但是可以看出工大人那種細心、認真、踏實的科研精神。
始終要以內容為王。高校微信運營由于非商業行為,不過于強調轉化率、轉發率、閱讀率、點贊率等硬性指標。高校微信重點強調“輿論陣地、精品內容、傳播價值、師生助手”的主要作用,踏踏實實打造優質內容,服務師生是高校微信公號的主要作用。高校微信公眾號的內容設置非常重要,既要涵蓋學校主旋律宣傳、輿論引導,又要高大上、接地氣,師生喜歡閱讀。
通過調研可以,高校微信公眾號盡可能以原創為主,內容涵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校園的角角落落。以梧州學院校園微信公眾號《梧院麻辣燙》為例,該公眾號內容設置健全,而且許多內容多屬于原創,例如:“小編來了”:針對近期的校內重點話題或者是社會熱門話題根據本校內的師生生活,打造的一款話題性欄目。內容例如:《奔跑中的“文藝范”》、《分別在即,你還有遺憾要彌補嗎?》、《換屆,留下或離開》。“主題盤點”:針對一段時間內(通常是一學年)校內師生關注的話題或者是畢業季、開學季重要節點、專題盤點等內容打造的一款欄目。《當你老了》、《舌尖上的梧院》、《你不知道的南門小巷》、《母親眼中的你》。“人物”:針對該校主要學生和老師的專訪,內容活潑新穎,從多個角度去撰寫師生的經歷、心態、故事等內容。《梁家寬和他的馬拉松情緣》、《梧院里的“閱讀者”》
注重應用開發。高校官微除了做好咨詢服務外,還可以大力開發微信的第三方應用,制作一些方便師生的應用。例如:綁定校園卡、通過微信查詢成績、微信選課、表白墻、二手交易等。校園應用是往后校園公眾號的主要趨勢,隨著端口的開放,越來越多的校園應用將通過微信實現。
建立長效運營機制。許多人認為,寒暑假期間,學校還有必要再推微信內容嗎?其實不然,寒暑假學校依舊有必要發送微信內容,但是不是跟以往一樣發如此多的內容,可以通過語音、圖片、文字等形式發送一些輕松的內容,通過這些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學校的認可,也可以將學校的關心轉移到每一個學生。
特殊節點的宣傳。高校在新聞宣傳有它的特殊性,特別在一些特殊節點的宣傳,校方官微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校慶、開學季、畢業季、招生季、五四青年節、建黨節、教師節等節日需要重點宣傳。
總之,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是一個需要學校各單位、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整合微信公號的素材。同時,采用多種有效的運營方法,讓微信公號更接地氣,更受師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