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棟
(湖北君邦環境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 武漢 430022)
【摘要】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地增加,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帶來了許多問題,其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城市擁擠的問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地鐵技術的進步已經成為緩解交通擁擠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地鐵技術成熟之后的跨洋地鐵修建,已經成為時代的趨勢。地鐵的優勢非常明顯,那就是速度快、效率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交通的壓力,但是地鐵穿越海洋工程會帶來一系列后果,其中之一就是破壞生態環境,因此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監測。
【關鍵詞】地鐵 穿越 海洋工程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
地鐵的興起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步驟,能夠極大的緩解整個城市的交通擁堵現象,還能夠提高整個交通效率,極大的方便人們的生活,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了方便海峽之間的交流和交通的效率,地鐵穿越海洋也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點之一,但是在方便人們生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地鐵穿越海洋對整個生態環境的影響。海洋資源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會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因此要對地鐵穿越海洋工程給予足夠的重視,采取重點監測方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一、地鐵穿越海洋工程
目前,我國在地鐵穿越海洋工程方便還處于實行的初期階段,主要是在大連地鐵方面,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最近發布了《大連地鐵5號線(海底隧道工程)海洋環評公示》,根據公示將會修建一條3.4公里長的海底隧道,這條隧道將會出暗語梭魚灣海域,修建完成后市民可以乘坐地鐵穿越海底國際。可以說這是我國目前在地鐵穿越海洋方面的重要嘗試。這條海底隧道的主要方案是在原有的地鐵一號線和地鐵二號線的基礎上,修建四號線五號線以及七號線,通過對整個的海洋區域的研究發現,海底隧道工程選址在大連灣西側,根據目前的進度來看,該工程將會在2019年完工。
目前,我國在對地鐵穿越海洋的研究也處于不斷地深入的狀態,海下地鐵的發展勢必會成為我國接下來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發展地鐵穿越海洋的過程中我國還注重對海洋生態的監測,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環境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地鐵穿越海洋又是比較新興的行業,因此對地鐵穿越海洋工程的海洋生態環境檢測我國給予了足夠的重視,這對于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但是在海洋工程檢測中還需要許多的技術及碰到許多的難題,這些技術及難題將會下下文中進行分析,為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提供一定的經驗,改善我國的環境。
二、海洋工程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
海洋工程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非常重要,主要是在進行地鐵建設的過程中會對海洋造成一定的污染,出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的懸浮物會明顯的增加,這些懸浮物的增加不僅僅影響海域的環境質量,而且有可能對海產品養殖造成較大的影響,這會極大地影響整個工程的成本,進而影響到周圍人們的正常生活。海水中的懸浮物的急劇增高,會進一步影響到周邊的海域初級生產能力,一旦影響到生產能力就會擴散到海水養殖的區域,一旦這些海域初選污染就會造成大面積的感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另外一點就是在海洋監測中的監測區域問題,監測能夠發現在地鐵建設過程中的污染狀況和分布,能夠減少監測的指標以及地鐵建設對海洋的生態影響程度。還有一點要明確的是在地鐵建設的過程中要建立生態敏感區域,這種生態敏感區域也就是海洋中的自然保護區,因為即使沒有地鐵這種海洋過程也會出現病原生物感染的現象,因此要在地鐵穿越海洋工程中給予更多的重視,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態敏感區域,保證減少對養殖業的影響。
對于監測站點的分布也是非常講究的,一般分布在斷面,在海岸的垂直方向布設縱斷面三到五個,然后再整個工程的核心的主斷面布設幾個,這樣整個斷面的布設就能夠實現斷面交匯,實現比較完備的監測。另外,是監測范圍的問題,在進行監測范圍布置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對重疊布設站位,這樣可以使用歷史數據進行評價和比較。在監測生態敏感區域,布設的監測點應該具有代表性,能夠用最少的監測點獲取最多的監測數據,這樣才能夠方便數據的收集,并能夠作出可比性的評價,要始終以生態敏感區域的保護為主,適當增加生態敏感區域的監測站。
在進行監測時要對地鐵建設過程中的主要污染物進行監視,其主要的污染物主要是肉眼能夠明顯看到,進行GPS定位,尋找到擴散的范圍并進行及時的處理。另外,對那些重要的污染物要進行跟蹤監測,只有對他們追蹤的監測才能夠保證這些重要污染物不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最后,監測都是定期的,只有定期的監測才能夠保證監測的質量和效率,保證監測的效果。
三、結語
地鐵穿越海洋工程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措施,能夠極大的方便人們的出行和緩解交通的壓力,而且是我國國力的重要體現。但是地鐵建設畢竟是在海洋過程中進行的,在許多的方面是不成熟的,因此會造成一定的海洋污染現象,海洋污染的出現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最總要的是會影響到海洋敏感區域,破壞他們的生態結構,最終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參考文獻:
[1]孫萬山, 孫國治. 海岸港口工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指標優化[J]. 水運工程, 2007,(9).
[2]冼憲恒, 段國欽, 黃志雄,等. 海洋工程環保顧問工作制度初探——以港珠澳大橋工程為例[J]. 海洋湖沼通報, 2014,(3).
[3]郭平, 林建國. 海洋工程項目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跟蹤監測及其數據庫的框架構建[C].首屆全國海域論證海洋環評技術論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