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英
摘要:實踐新課改后,小學教育提出核心素養概念,改變了原有教學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式,促進單一化教學向素質教學轉變,實現能力與品格并重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 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含義
縱觀小學數學教育改革過程,"雙基"—"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的中凸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聚焦性。當前,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育的熱點,教育工作者將其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將核心素養和數學課程有效的連接在一起,而數學素養和核心也具備共性與特性之間的包含關系。從這一層面上看,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組成,必備品格中涉及到聯系、語言、量化、綜合、反思,而關鍵能力主要指學生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特征
(一)具體化
明確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由一向多發展,提高教學結構的合理性和層次性,進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綜合質量水平的提升。
(二)整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課堂教學體系要具備完整性,豐富課堂教學環節,從課前引入到課后反思鞏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淺顯易懂到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整個課堂教學體系的數量和質量。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豐富學生數學知識,還可以提高數學素養,進而實現能力與品格并重。
(三)操作性
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樹立正確的數學思維,積極探索利用多種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進而實現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更新教學理念,感受數學
人文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升級和優化,為了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要從數學素養開始著手,這就要求小學數學結構體系的完整性,而教學理念則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局限性,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引入人本化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內容設計,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進而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落實核心素質教育。除此之外,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互動與交流,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出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教學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學習效率的提升。在課堂管理方面,融合民主元素,在課堂教學評價和反思等環節中,以民主理念為主導,尊重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了解學和收集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反饋,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結構調整,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實現核心素質教育。
(二)創新教學策略,提高數學意識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核心素質教育的目的,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將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以及翻轉課堂等方式結合在一起,了解各個教學模式的優勢和缺點,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整合,服務于教學目標,輔助數學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進而提高學生核心素質,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教師要將現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引入小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就目前而言,最常見為信息教學手段為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軟件開發網絡課程等形式。
(三)完善教學內容,貫徹數學思想
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使得教學內容不僅局限于書本知識中,而是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注意觀察,善于用辯證性思維看待數學問題,豐富解題技巧,豐富學生數學知識網絡體系,掌握基礎知識,在遇到實際問題中可以自動檢索網絡體系中的相關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綜合數學素養,落實核心素養教育。
四、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一)課程分析
本文以小學四年級《倍數和因數》一課為例,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具有自然數知識基礎,通過本課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豐富學生自然數的認識,明確自然數之間倍數和因數有相互依存的關系,了解每個自然數都有不同個數的因數,為以后學習公倍數和公因數,通分、約分和分數加減作必要的準備。本節課教學目標一是通過操作活動得出相應的乘除法算式,幫助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求—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二是在探索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培養有序思考能力,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三是通過倍數和因數之間的互相依存關系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二)過程探究
在課前導入環節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問題:"兩對父子去吃飯,每人用一個碗,可只要了三個碗,這是怎么回事呢?"這一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相互依存關系,為倍數因數的理解打下基礎。在探究環節中,教師要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微課視頻播放,讓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并出示實例,先安排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觀察與比較,為因數探究指明方向。學生尋找因數的方法有很多,既有根據乘法算式想,也有根據除法算式想,但溝通方法之間的相同之處,他們都是"一對一對"找的,教師啟發式的提問"這有什么好處呢?".經過這樣從不同到相同,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學生的思路也因此變得清晰。最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自主發現、歸納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某些特征。
(三)教學反思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概念較為抽象而難以理解,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先通過實際問題或者是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基礎認知,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探究,進而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同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然后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檢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數學素養,進而落實核心素養。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研究,在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含義與特征的基礎上,借助教學案例論證提高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