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開心+孟然然
摘要:當代社會投資理財項目的快速發展,在電子交易越發盛行的過程中,“詐騙”成為其中一個負面影響的典型代表。在多樣化的詐騙模式中,隨著其客戶層次的多樣性,為了成功實施詐騙,減少經濟成本,一般,犯罪分子多數傾向選擇認知和決策能力衰退的老人,一方面,社會中潛在的老年客戶詐騙風險因素眾多,另一方面,銀行和社會應該如何行動來保護其老年客戶使其免受損失,這值得探討。
關鍵詞:老年人風險決策 規避風險
一、老年人口受詐騙產生的原因
1.老年人口基數大。在《“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及,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在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最多,增長速度最快,這是最主要的因素。此外,老人財產儲蓄占社會財富比重較大。人口數量多和其儲蓄比重大成為犯罪分子對其下手,造成財產損失的重要原因。
2.理財產品的多樣化及投資的單一化。銀行為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減少網絡交易以及各種支付工具帶來的資金儲蓄量的減少,推出大量的理財產品,主體主要針對中老年人。一是因為青年人財產儲蓄較少,且儲蓄欲望不強,二是因為青年人已習慣現代網絡消費的模式,承受風險能力較強且選擇理財的方式多樣化,較少部分人能接受銀行的穩定性理財產品。但是老年人行為卻是相反。在眾多理財產品中,老年客戶由于對現代電商科技的不了解不信任,在同等甚至有更好收益的條件下出于追求穩定的心理依然多數人會選擇銀行進行儲蓄理財投資。另外,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老年人由于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在處理日常的理財業務如:醫療健康問題處理、理財投資建議、退休計劃安排和落實等各方面時容易遇見困難,在面臨投資決策時更易被欺詐或遭受不正當損失。
3.老年人口認知和決策能力的下降。首先,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投資決策和風險規避等方面的能力會逐漸走下坡路,其認知和判斷能力也大大降低。其次,老年人有時對于涉及財產問題的決策存在著概念不清楚、收益不明了以及后果不了解等問題,但是出于對財產的保值增值和對未來的可觀預期依然會繼續投資,在如此認知模糊的狀態下選擇的投資容易受到詐騙。再則,在受騙后還多有反應不及時和對長期投資認知上的誤區可能會接連受騙,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二、預防老年人受騙的措施
1.銀行及各金融機構:作為詐騙發生的主要源頭應從多方面進行有效防治。首先,各地區銀行可以結合現代電子系統對處于70歲以上老人的財產運營情況進行有效地監控,當發現某些老人的財產挪用不常規時銀行應反應敏銳的進行核對和審查,如此可在根本上有效防范財產損失。其次,各金融機構應該與時俱進,了解老年客戶的心理需求,以便做出更適合老年人群消費穩健的理財產品。這可有效拓寬老年人群的單一的投資渠道,“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優化投資,防范風險。最后,金融機構在業務拓展和服務改善方面有待提高,在應對老年人日常銀行業務的操作過程中遇見的困難時,各金融機構應該學習及組織培訓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更為有效的服務,對老年客戶認知和決策能力的衰退投入更多的關注。
2.政府:政府和社會是老齡化問題的承擔者,“十三五”時期,雖然政府在積極開展我國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的建設,同時強調改善和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使“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盡量落實,著力增進老年人福祉。但是對于當代老年人群所經歷的一系列具體問題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導性意見。在老年人預防詐騙的問題上,從宏觀層次而言,從根本出發政府必須注重對防詐騙法律的體系建設,在完備法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嚴格執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微觀層次而言,各級政府可通過召開專家座談會或民主評議會找出自上而下的應對的措施和方法,在對老年人群進行科普防范詐騙知識宣傳教育的同時,大力提高電子技術的系統預防和偵查能力,有效排除風險。設置專門機構應對詐騙問題,對警力進行合理配置,出現案件時確保其抓捕和追回財產,減少財產損失。
3.社會:在當代一個具有不確定性且泡沫多發的投資環境中,老年人進行投資多是利用手中閑置的資金進行資金的累積再創造。投資特點具有貨幣選擇性強,靈活程度高度自由等特點。在實際生活中,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應對風險的能力逐漸降低,若遭遇銀行詐騙或其他金融資產等的不正常損失,資金投資極易具有不可持續性,原因在于經歷過諸如此類的遭遇,其選擇多通過心理戒備及社會行為表現出來。不利影響一則在于資金的投入減少一方面減少了老年人群在投資理財的機會成本的損失,影響老年人的收入增長,另一方面不利于金融機構對老人群體資金的融通和理財產品的推廣。二則老年人遭遇詐騙易產生心里陰影,影響其固定的生活行為和生活態度,造成社會群體之間信任度的下降。另外,與家人易產生財產損失上的分歧,造成家庭矛盾,嚴重的甚至上升到質疑社會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幸福感層次等不利影響。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下的中國當人口紅利逐漸喪失和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面對我國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危機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應立足于本國基本國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積極應對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矛盾,建設和完善法律,推動發展規劃,促進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和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另外,嚴厲打擊一切違法犯罪行為,尤其在老年人詐騙問題上更應寓于重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保障好老人的經濟安全的基礎上,才能更加科學落實和規劃其他舉措,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舒煜,劉肇軍.電信行業老年市場社交營銷的探討.
[2]樊儒經.中國老齡化應對策略探究.北京大學人口所.
[3]2017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及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