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熾
摘要:一個節目會因為某個主持人成為品牌節目,一個主持人也會因為某個節目成為品牌主持人,兩者相得益彰,交相輝映。本文從欄目的定位和主持人的個性魅力出發,探討節目和主持人之間有著怎樣的魚水關系,如何才能使欄目定位和主持人個性魅力更好的結合,發揮最大優勢,以期電視節目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欄目定位 主持人 個性魅力 共贏
成功的節目主持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風格,而這種風格離不開欄目,并且與其長期主持的節目特色相得益彰。一名好的主持人可以托起一個節目,同樣一個好的節目也可以映襯主持人。節目和主持人的共贏是節目和主持人互相適應,互相促進和發展的一種狀態。當我們提到一些個性鮮明的主持人,就會想起他主持的節目,主持人和他主持的欄目構成了一個整體。美聯社在分析CBS的著名調查欄目《60分鐘》成功的原因時指出,《60分鐘》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允許主持人發揮個性,反過來,主持人把節目辦得也很有個性。那如何才能使兩者達到共贏呢。
一、主持人的風格要符合節目自身的特色定位
品牌節目主持人除應具備主持人最基本的素質之外,最主要的是要與節目的風格相適應,主持人的個性就是品牌節目的個性。代表這個欄目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實際上扮演的是一種角色,一種既體現欄目宗旨又體現特定的觀眾群體需要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受眾的承認和肯定,完好地實現欄目的意圖。否則,主持人既會與欄目形成隔離感、距離感,也會使觀眾感到格格不人,難以接受。
(一)主持方式和節目形態的完整統一
對于觀眾而言,屏幕上的主持人就是他們對節目印象最深,最容易記憶和識別的標志。這種識別和記憶,不僅僅是相貌與服飾,最重要的是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節目形態的完整統一。
說到崔永元,觀眾首先想到的是《實話實說》《小崔說事》,在許多觀眾的心中,崔永元已經與這兩個談話節目融為一體,而《實話實說》本應是一個大家將喜怒哀樂拿出來聊一聊的地方,崔永元用他的智慧和幽默的語言,讓大家聊出了實話,聊出了只屬于他自己的特有的個性和風格。新的主持人雖然也會讓人接受,但收視率的波動是必然的。因為更換主持人對于一個談話節目不僅僅是一次‘變臉,伴隨原主持人共生的許多定義性的東西都將發生改變,它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意義上的《實話實說》。
(二)主持人應當突出節目內容,學會甘當“配角”
對于主持人而言,在建構了一個適合自己的節目平臺的同時,還要懂得突出節目內容。受眾對于節目的關注是希望看到節目內容,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主持人應該縮小自我,放大節目。尤其在電視談話類節目中尤為重要,主持人要有善于當“綠葉”的精神,營造好的“談話”氛圍,讓參與者說出不加修飾的心理話。《實話實說》中每當節目開始,主持人崔永元首先要做的就是設法讓所有參與者的心情松馳,去掉緊張心理和對主持人的崇拜心理,產生說話的欲望,而不只是來“聽”主持人說話的。
主持人在整個節目中運用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來穿針引線,也就是調動現場的氣氛。這一切需要主持人通過問話、接話來完成。在崔永元主持的節目中,并不都是問話,會有很多種方式,有問句,有肯定的應答,也有否定句。因為否定句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一切最終取決于主持人的個性魅力。
二、主持人和節目的風格融為一體
電視節目的形式是為了節目內容服務的。主持人肩負著把節目內容完整、準確地傳遞給觀眾的重任,主持人直接影響著節目的收視率。主持人的風格、與整個節目的播出效應相關聯,而主持人風格必須服從于節目的整體風格,通過自己的語言、音色、節目的編排,串聯逐步樹立個性化的形象,主持人與節目是即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賴的。
(一)主持人與節目要門當戶對
一名節目主持人需要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欄目,一個欄目也需要一名適合欄目特色的主持人。多年前“實話實說”節目是因為有了崔永元,觀眾才喜歡看,在許多人心目中,崔永元已經和“實話實說”連成了一體,不少人是因為崔永元的幽默和平易近人而收看這個節目的。
作為電視談話節目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的主持人是整個節目的駕馭者、組織者,他能否控制場面,把握節奏直接關系到節目的成敗。不少優秀的主持人借助談話節目成為觀眾心目中的貼心人甚至偶像。《實話實說》的崔永元,《藝術人生》的朱軍,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的陳魯豫,《鏘鏘三人行》的竇文濤,等等。
然而同樣是談話節目,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與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就有很大不同。這種不同不僅表現在這兩檔節目選題的嚴肅性、積極性上,而且體現在崔永元和竇文濤這兩位主持人的迥然不同的個性上。同樣是以幽默見長,但崔永元的幽默往往是體現在他的機智和善于總結上,竇文濤的幽默則更多地體現在他的調皮甚至插科打諢上。
(二)主持人的風格隨著欄目的變化而變化
不同的節目要求主持人不同的素質,新聞類的主持人要具備新聞敏感性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事物準確的判斷,出口成章的能力。而對綜藝類的主持人的要求,除了要具有感性物質外,還應具有較強的模仿力和調動觀眾情緒的能力,即富有煽動性。
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他有著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他的“睿智、沉穩、樸實”的主持風格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針對不同的節目他也對自己的風格有所調整,《正大綜藝》中他在“沉穩”的基礎上添了幾筆幽默;《人與自然》里,他的睿智當中又帶上幾分對于即將滅絕的動值物的憂郁傷感。這些細微的調整并沒有使觀眾產生陌生感,相反,他主持這些節目全都顯得絲絲人扣,合理到位。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優秀電視節目離不開欄目的準確定位和個性化的主持,而兩者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只有主持人與節目的風格相一致,使主持風格與節目的風格水乳交融,節目始終貫穿著主持人的人格魅力,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才能成為節目的標志,達到節目和主持人的共贏。
參考文獻:
[1]肖曉琳.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品牌打造[J].現代傳播, 2002(3):130.
[2]孫金嶺.直問中國電視人[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