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聞

摘要:政治關聯通常可以幫助企業高管了解政策動向,加強與政府的有效溝通,進而獲取其他企業所不具有的優勢,因而在法律層而上,企業政治關聯行為大多是合法的,這在本質上有別于政治腐敗。
關鍵詞:國有企業 政治關聯
企業政治治理的研究思路主要沿以下三方面展開:一些學者集中于個體層面的企業領導人政治關聯的研究;另外一些集中于公司層面的企業政治活動的研究;馬連福等突破了現有企業政治行為理論研究的二元劃分,將政治關聯和企業政治活動兩方面統一于設立黨組織的政治資源企業研究之中,深化了對中國情景下的政治資源企業政治資本的理解。
一、政治關聯概念
企業政治關聯的產生與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程度有關。我國對資本市場準入采取的核準制,其核心就是政府用權力配置資源。這樣就創造了一個資源短缺的市場,誰擁有這一市場的份額就相當于擁有某種特權,需要資源的企業則努力去獲取這些特權。
Fisman最早把企業與擁有政治權力的個人之間的緊密私人關系稱為“政治關聯”。趙峰和馬光明則認為政治關聯指企業與擁有政治影響力的個人之間形成的隱性政治關系。政治關聯不同于政府干預,也有別于政治腐敗。在政治關聯中,企業是主動的,試圖通過各種途徑與政府部門或政府官員建立關系,來追尋企業自身利益。而在政治干預中,政府是主動的,試圖通過干預企業經營管理、利用企業資源來達到某種公共目的,或官員獲取私人利益。政治關聯通常可以幫助企業高管了解政策動向,加強與政府的有效溝通,進而獲取其他企業所不具有的優勢,因而在法律層而上,企業政治關聯行為大多是合法的,這在本質上有別于政治腐敗。
在企業個體層面,以社會資本為構架,關注新興經濟中一種特殊的管理者連帶即政治連帶,拓展了公司政治關聯的研究空間;企業則通過控股股東、董事會和經理層成員等關系渠道與政府領導建立個人關聯獲取收益(如優惠融資、較低的稅率和寬松的管制)。影響公司政治關聯的調節變量包括:竟爭強度、結構不確定性、行業增長率、竟爭戰略產業類別、個人傳記特征。
二、政治關聯度量方法
綜上分析,由于各國的政治體制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很難選擇一個統一指標來度量世界各國企業的政治關聯程度。事實上,企業的政治關聯行為不僅涉及政治背景,還涉及文化背景、經濟制度、企業治理制度等內容。因此,采用多個指標來綜合度量企業政治關聯程度將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三、政治關聯形成機理
經典的公司治理理論自1932年提出以來,迄今仍是理論經濟、財務金融和組織管理等領域的研究重點。學者們分別運用政治學、經濟管理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從不同側而剖析了企業政治關聯行為的形成機理。
不同理論的側重點不同:尋租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側重于分析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利益相關者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側重于分析企業的內部治理機制,替代機制理論和交換理論則側重于分析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且尋租理論、資源依賴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側重于分析企業政治關聯行為的成本,利益相關者理論側重于分析收益,交換理論則側重于分析成本與潛在收益之間的相互權衡。
四、政治關聯形成動機及影響
以往關于公司政治關聯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關聯帶給企業的收益,較少關注政治關聯給企業帶來的直接成本。比如政治關聯能獲得更多政府補助、能夠避免違規處罰、改善契約執行環境、緩解融資約束、獲取更多的多元化資源、增強企業價值等。政治關聯顯著降低了高管變更的可能性、削弱了高管變更與公司業績的負相關關系,在法治水平低效、金融發展落后的地區,政治關聯對高管變更業績敏感性的負而影響更加顯著。
政治關聯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過度薪酬、盈余管理、抑制創新、詛咒效應等。政治關聯降低了風險資本投資對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在企業資金相對充裕的情況下,還可能造成公司經營口標混亂。高管所擁有的政治資源成為其構筑職位壕溝的資本,弱化了公司治理對高管應有的監管和約束機制,并加劇政府對公司的干預行為,從而遏制了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政治關聯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路徑與效率,政治關聯對信貨資源配置效率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剛.中國私營企業銀行貸款的經驗研究[J].經濟學:季刊,2005,4(2):605-622.
[2]蔡地,萬迪昉.民營企業家政治關聯、政府干預與多元化經營[J].當代經濟科學,2009,31(6):17-22.
[3]蔡新蕾,高山行,楊燕.企業政治行為對原始性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制度視角和資源依賴理論[J].科學學研究,2013,31(2):276-285.
[4]陳世瑞.國企黨建與法人治理結構協同性初探[J].華東經濟管理,2012,26(1):105-109.
[5]陳仕華,盧昌崇.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治理參與能夠有效抑制并購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嗎?[J].管理世界,2014(5):1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