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麗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雷鋒精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與傳統美德的結晶,它凝結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時代精神,體現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的趨勢和要求。近半個世紀以來,雷鋒精神成為全民的精神導向和行為導向,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今天,更具有提升人們道德品質,促進個人全面發展的價值需要。
【關鍵詞】學雷鋒活動 常態化 必然性 實現路徑 分析
“雷鋒精神,既是雷鋒同志的精神,也是一代雷鋒式的人物共有的精神風貌,作為中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概括和總結,是社會主義道德的人格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雷鋒精神在不斷豐富和發展。
一、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基本釋義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在人民日報發表后,每年的3月5日便被稱做“學習雷鋒紀念日”。由于老一輩革命家的積極倡導,學習雷鋒的活動很快從軍隊向全國各行各業發展,迅速興起了一個全國范圍的學雷鋒熱潮。“學雷鋒活動”一詞也迅速在全國范圍內使用開來。在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中,常態化中的“化”是表示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為某種性質或狀態。“常態化”的含義就是:趨向正常的狀態。多用于指某事物更趨近于合情合理。那么據此,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便被合理地解釋為:把雷鋒精神作為集中、統一的規范,對雷鋒的事跡進行宣傳,對雷鋒精神進行弘揚,并采用游戲、學習、勞動等活動的基本形式,使學雷鋒活動趨向正常化、合情化、合理化,達到教育人們,提高人們素質,使人民全面發展,推動社會和諧向前的目的。
二、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必然性
1、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客觀性和必要性。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價值觀的集中反映和完美體現,正因為此而富有廣闊的發揮空間,就如同毛澤東思想是全黨智慧的結晶,因而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樣,雷鋒精神也應當是國家和民族精神品德的結晶而同樣擁有廣闊和豐富的發展空間。因此,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具備合理的客觀性和具有重大意義的必要性。
2、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時代性。雷鋒所處的時代講求精神、講求信仰、講求奉獻,人們為新中國的建設,在物質條件匱乏,自然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靠一磚一瓦地壘砌奠定了我們今天富足社會的基礎。雖然我們所處的年代基礎和本質發生了改變,但人們善良、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品質還是主流,在一些人的精神世界被嚴重物化的時代。雷鋒精神更加彰顯出無窮的生命力,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更具時代性。精神是可傳承的,雷鋒精神的實質與內涵對物化生存基礎上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積極的作用。
3、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大眾性。學雷鋒精神活動常態化的最終目的是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最終的落腳點是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有利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總的來說,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所涉及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在其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活動組織的有關部門和有關的人注重把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實質和主導要求轉化成民眾的主體需求,把政治話語轉化成大眾話語,把抽象理性轉化為感性直觀,把意識形態轉化為對民眾的文化滋養,把單向灌輸轉化為雙向互動,把思想政治教育轉化為實踐效果。
4、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社會性。唯有全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精神的社會作用和價值才會產生出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需要創造更富時代氣息、更能打動人心的新方式。因此,強調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社會性是從社會的既有現象入手,分析社會現象依托的根源,從而全面、準確地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正是基于解決社會道德問題、社會精神問題而進行的一種活動,所以其具有廣泛的社會性。
三、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路徑分析
多年以來,人們對學雷鋒活動“走過場”、熱鬧一陣子又歸于平靜的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要讓雷鋒精神常駐人間,必須注重實效、注重常態化,從精神內涵、行為實踐、典型宣傳、活動載體、文化產品、制度機制六條路徑展開,體系化地推進。
1、精神層面體現時代化。必須把雷鋒精神和時代相結合,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結合,和建設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相結合,廣泛深入地研討回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更加清晰地認識雷鋒精神所體現的偉大品質和時代價值。
2、行為層面體現融入化。“向雷鋒同志學習”,關鍵是落實在具體行動上。特別是要融入到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平凡和細小的事情中,融入到基層和最廣大群眾中去,倡導大家在各自的崗位和各自的生活中自覺自愿地做好事,并且持之以恒、一以貫之。
3、人物層面體現典型化。典型引導是推動活動深入開展的鮮活載體和有效路徑。在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挖掘、選樹、宣傳各種反映新時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新偶像,廣泛利用大眾媒體網絡、手機、微博等新媒體,通過典型營造良好氛圍,帶動示范更多的人學習雷鋒精神。
4、活動層面體現載體化。活動是推進雷鋒常態化的重要路徑,實現活動的持久與規模有耐于活動載體的新穎性與豐富性。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過程中要多設計出符合時代氣息和青年喜聞樂見的載體。比如學習雷鋒奉獻精神,就要多設計志愿服務活動等奉獻載體,推動有計劃、有組織、有規律、有內容的志愿者行動,做到“人人都是志愿者、處處都有崗位、時時都講奉獻”,讓愛心行為不再流于表面、局限于一時一地。
5、文化層面產品化。傳媒、文學、藝術、時尚以及體育活動,對道德建設有著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在多年的學雷鋒活動中,創作出了一大批有關雷鋒題材的文化產品,并以雷鋒的名字命名了一批公共機構,這些構成了學習雷鋒、弘揚雷鋒精神的重要基地。
6、制度層面體現機制化。公民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公眾的助人心愿需要引入制度化渠道。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靠廣泛而科學的思想道德教育,靠健全的法律、政策和規章制度,靠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靠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結束語
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是時代進步的迫切要求、社會文明的集中表現;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永遠是個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我們相信,隨著人們意識水平的提升和學雷鋒活動的蓬勃開展,“學習雷鋒好榜樣”以后將不再是個口號,而是一個社會現象,一個常態化作風,一個文明時代的象征!
年度項目編號:HB14JY020,學科分類:教育學,項目名稱:推動學雷鋒活動實現常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