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婷,嚴俊杰
(北京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基于需求價格彈性視角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對策研究
鄧 婷,嚴俊杰
(北京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文章從需求價格彈性的視角,通過分析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現狀與特點,比較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價格彈性。得出結論,提出針對性的策略建議,旨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需求價格彈性;市場占有率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在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譬如傳統汽車是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而引起社會公眾廣泛關注的霧霾、PM2.5問題,也與傳統汽車的使用有很大關聯。因此,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鼓勵社會公眾購買新能源汽車,以節約石油能源、緩解空氣污染。新能源汽車是環保型汽車,適應國情發展需要,將成為未來汽車的主導方向。各地政府機構也出臺了一系列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政策,包括提供補貼、提高搖號中簽幾率等。但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往往持有觀望態度,需求并不旺盛。本文從價格視角出發,通過收集客觀數據,比較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價格彈性,分析價格變動能夠對汽車需求,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需求產生怎樣的影響,并依據研究發現提出策略建議,旨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低。我國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十分低,在整個汽車行業中不到5%。2015年4月傳統汽車排名前十銷量共達288 560輛,而新能源汽車排名前十的銷量總共才7 600輛,只有傳統汽車的2.6%。2014年新能源汽車總體銷量在增長,達到7.5萬輛,但是相比2014年汽車總銷量2 300萬輛而言微不足道。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如此低,并不難理解,消費者是理性的,會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進行購買決策,新能源汽車較傳統汽車而言,技術不夠成熟、能源補充不方便、價格又相對昂貴,因此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盡管政府非常重視,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緩慢,購買需求不高,原因在于消費者所關心的新能源汽車的三個主要方面不盡如人意,包括技術不成熟、能源補充不便捷,以及價格普遍偏高。
(一)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成熟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總體而言,核心技術仍然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以電動汽車為主,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主要是核心技術中的電池技術還不夠成熟。電池技術與傳統汽車相比,無論是從成本、動力還是續航里程上都有明顯差距。一般鋰電池充一次電,只能行駛100多公里,且充電時間長,更適用于短距離代步,不像傳統汽車加一次油可以行駛400~500公里,新能源汽車難以滿足大部分消費者需求。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不夠成熟增加了消費者與新能源汽車的距離,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二)新能源汽車能源補充不便捷
新能源汽車有賴于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然而這些配套尚未普及,亦不完善,仍在逐步發展中。電池的生產以及充電設施的建設難以向通用化方向發展,充電模式或換電模式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各企業生產的電池規格不同[1]。各廠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五花八門,有的自帶變壓器,能在普通家用的電源插座上通過 220~380伏交流電源充電,有的則只能通過專業高電壓充電裝置充電等。對于消費者而言,只有充電樁的建立地點合適、充電裝置兼容與高效,使得消費者能夠快速、順利、便捷地為所駕駛的新能源汽車充上電,這樣才會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
(三)新能源汽車價格普遍偏高
新能源汽車價格普遍偏高,這也是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4月車型銷量第一的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差價將近16萬元,作為我國自主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比亞迪,其旗下的E6較比亞迪傳統汽車高出10~27萬元。混合動力汽車比同類傳統車型成本增加30%~40%,純電動汽車比同類傳統車型成本增加40%~50%。盡管除了經濟理性,消費行為還面臨著社會責任、群體規范等更多的影響因素,但預期成本與利益仍然是最常提及的重要影響,這也符合了Bardhi等人的研究,即在大多數消費情形中,對經濟性的關注超乎對于綠色性、道德性的關注[2]。新能源汽車價格的下調,將有利于推進新能源汽車提升市場占有率。
由需求法則可知,消費者的需求量隨價格變化而變化。當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這種商品的需求量也會發生變化。價格越低越能刺激消費,使得消費者的需求量增高,反之,產品價格越高,消費者需求量越少。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家用轎車消費調查》顯示,目前有的被調查者在購車時主要考慮的因素仍然是價格[3]。所以在影響汽車需求量的諸多因素中,價格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一)需求價格彈性
在經濟學中,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需求價格彈性Ed即需求量對價格變動反映的靈敏程度,即需求量變動率除以價格變動率。公式如下:

需求價格彈性反映的是僅價格因素變動而產生的需求量變化,其他影響需求量的因素靜止不變。本文試圖分別分析傳統汽車需求價格彈性、新能源汽車需求價格彈性,探索價格因素對需求量的影響作用,因此研究采取了橫截面數據,并將傳統汽車視為一類,將新能源汽車視為另一類展開研究,并不進一步細分品牌、車型等。上述公式中,Ed表示需求價格彈性的系數;表示需求曲線的斜率;一般情況下,價格與需求量成反方向變動,所以公式里有“-”號,表示當價格上漲,需求量減少,反之,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P1,P2分別表示研究樣本中傳統/新能源汽車的最低價格和最高價格,Q1,Q2分別表示價格為P1和P2時的傳統/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
(二)傳統汽車需求價格彈性分析
根據搜狐汽車數據,整理出2015年5月銷量排行榜靠前的車型的價格及其對應的銷量。排名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宏光價格4.88萬元,銷量高達3.45萬輛;排名第二的長城汽車哈弗H6價格12萬元,銷量達到3.0萬輛;排名第三的東風日產軒逸價格13萬元,銷量達到2.77萬輛;上海大眾朗逸價格13.7萬元,銷量2.72萬輛;上汽通用五菱寶駿730價格8.98萬元,銷量2.6萬輛;一汽—大眾捷達價格13.58萬元,銷量2.32萬輛;一汽豐田卡羅拉價格14.68萬元,銷量2.3萬輛;北京現代朗動價格12.78萬元,銷量2.27萬輛;一汽—大眾速騰價格15.88萬元,銷量2.2萬輛。傳統汽車車型銷量如圖1所示。

圖1 傳統汽車銷量
通過SPSS軟件,檢驗了價格和銷量的相關性顯著性水平為0.003,兩者顯著相關,表明傳統汽車具有一般商品價格與需求的關系,遵循需求法則。然后根據這些數據作線性回歸分析,擬合出的線性需求函數表達為Q=3.85-0.834P。再對線性回歸分析進行擬合優度檢驗,R2為0.695,表明需求函數的曲線擬合的較好,R2值不是很高,說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個人偏好、汽車質量等其它因素的解釋力度越來越大了。利用需求函數和需求價格彈性公式求得傳統汽車價格在4.88-15.88萬元價格區間的弧彈性。Ed=-(-0.834)×(10.38/2.845)=3.04。Ed>1,表明熱銷的傳統汽車車型是富有需求價格彈性的,且價格對銷量的影響非常顯著,汽車價格每下降1%,需求量將增加3.04%。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價格是影響消費者購買傳統汽車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新能源汽車需求價格彈性分析
根據搜狐汽車數據,2015年5月新能源汽車車型銷量靠前的需求量和價格,比亞迪秦名列第一,價格20.48萬元,銷量3 518輛;眾秦E20價格11.13萬元,銷量2 239輛;北汽EV200價格22.79萬元,銷量1 503輛;奇瑞價格8萬元,銷量932輛;上汽榮威550混動價格25.43萬元,銷量772輛;吉利康迪價格 4.84萬元,銷量 700輛;奇瑞QQEV價格4.73萬元,銷量602輛;江淮Iev4價格16.98萬元,銷量490輛;比亞迪E6價格33.98萬元,銷量406輛;奇瑞EQ價格7.23萬元,銷量330輛。新能源汽車車型銷量如圖2所示。

圖2 新能源汽車銷量
運用SPSS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與銷量相關性的顯著性水平大于0.05,說明銷量和價格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新能源汽車沒有一般商品的價格和需求的關系,不符合需求法則。而且,根據這些數據不難發現,在新能源汽車中,大部分價格越高,銷量反而越高,其中可能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價格偏高的新能源汽車的溢價能力突出,具備消費者更為看重的非價格屬性,包括技術水平、品牌形象、舒適性等,所以銷量不降反升。可知在新能源汽車這一細分市場里,對有能力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而言,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品牌、便利性、舒適性等其它因素,價格只是起到次要的影響作用。
(四)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比較分析
在傳統汽車市場中,消費者對汽車的購買是富有需求價格需求彈性的,說明價格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汽車的主要因素;而新能源汽車市場并沒有這樣的需求價格關系,表明價格不是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考慮因素。這一發現印證了徐國虎、許芳的研究,他們認為,在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影響因素中,安全保護性、使用便利性和質量可靠性排在前面,而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這個影響因素排在第6位[4]。
依據新能源汽車的特點,結合以上新能源汽車需求價格彈性的研究發現,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四點對策建議。
(一)提升技術水平與能源補充便捷性
新能源汽車不具備一般價格需求規律,不符合需求法則,相比價格,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和能源補充便捷性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更重要的因素。應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國家工程中心,設立專項資金,組織對關鍵零部件技術,尤其是影響未來汽車發展的汽車電子技術進行技術攻關[5],提升核心技術水平。出行在外,汽車的使用便捷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國家和企業經營者都要積極主動為消費者解決充電等問題,使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更方便。因此,充電樁的建立,不僅要考慮數量,更要高效,建立在消費者使用起來方便的地點,各企業應該攜手,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資源互補互用,消除充電裝置的五花八門,更加兼容方便,達到所有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不僅如此,充電設施的建設及維護需要地方電網、小區物業、停車場、專業第三方充電設施企業等相關企業的協作才能完成,而且提倡適當超前建設,促進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與基礎設施的完善之間進入良性循環[6],且能更好地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轉移,偏好轉移。
(二)利用中間價格的混動新能源汽車過渡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價格是影響傳統汽車購買的最主要的因素,而有能力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更看重技術與便捷等其它屬性,那沒有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的重大阻礙因素之一就是價格。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與革新,充電樁的完善與兼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在當前,可以通過混動新能源汽車作為橋梁,因為它的產業化進程比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更快,續航里程也比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好,價格處于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的中間,價格雖然比傳統汽車高,但是比純電動汽車低。在很多發達國家,政府、企業以及研發機構并不急于把不成熟的汽車投入市場,而是集中精力解決產品本身性能問題,把技術轉化成真正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產品[7]。因此,目前國家和企業在大力研發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不防把當前的重心放在混合動力汽車上,把混合動力汽車作為過渡,大力宣傳,增加優惠政策在混合動力汽車上,促進消費者更多的購買混合動力汽車,不僅可以減少傳統汽車的購買,緩和當前嚴峻的環境污染,還可以讓消費者接觸新能源汽車,為將來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作鋪墊。因此,混合動力汽車更方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轉移,帶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漸漸地實現汽車產業的改革,整體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汽車產業。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途徑如圖3所示:

圖3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途徑
(三)控制成本降低價格
需求價格彈性表明,傳統汽車購買者對價格十分敏感且傳統汽車銷量遠遠高于新能源汽車,所以不難分析得出那些沒有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價格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這也和劉浩華等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結論一致。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最關鍵公因子是新能源汽車技術,具體包括的關鍵風險因素是:車輛價格高等[8]。因此若想使消費者青睞新能源汽車,仍然要重視價格,通過降低價格能夠促進潛在的消費者轉變為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為此,首先要降低價格就要重視生產技術革新,降低新能源汽車的制造成本,提升電池能效和新能源汽車的質量,也可以對新能源汽車的用電電費從低收取,從而降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價格;其次,在征收消費稅時,可以給新能源汽車相應的稅收優惠,可以免收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變相降價,使汽車消費偏好轉向新能源汽車,促進汽車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四)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通過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可以有效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技術相對成熟,充電較為便捷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可以適當提高價格。因為這些屬性的溢價并不會因為價格的上升而影響此類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能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收入,高收入有利于投資研發,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于技術相對不成熟,能源補充不夠方便的新能源汽車,要適當降低價格,采取薄利多銷等其它策略發展,有足夠實力的企業甚至可以采用虧本銷售的營銷戰略。因為綜合考慮當下的大環境,未來必定是新能源汽車的主場,從長遠的眼光考慮,爭取獲得更多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打開本企業市場,產生知名度,將來可以獲得更多顧客,并且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本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1]劉蘭劍,陳雙波,2013.基于多回路競爭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政策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5):41-45.
[2]Bardhi F.,Eckhardt M.G.Access-based consumption:the case of car shar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2,39(12):881-898.
[3]邵世風,2003.影響我國家用汽車消費的主要因素[J].統計與決策(8):74-75.
[4]徐國虎,許芳,2010.新能源汽車購買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1):91-95.
[5]李曉鐘,王瑩,胡卉君,2014.我國國產汽車與進口汽車價格差異性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7):45-47.
[6]LUTSEY N,SPERLING D.Regulatory adaptation:Accommodating electric vehicles in a petroleum world[J].Energy Policy,2012(45):308-316.
[7]曹飛韶,吳迪,2015.基于信號博弈的新能源汽車研發補貼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14):21-25.
[8]劉浩華,程楊,2014.中國新能源汽車需求風險關鍵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9):217-223.
(責任編輯:C 校對:T)
F426.471
A
1004-2768(2017)05-0006-04
2017-02-22
北京林業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610022023)
鄧婷,女,重慶人,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嚴俊杰,男,四川人,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