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夏滎
基于需求導向的跨境電商課程體系構建
◎蔡夏滎
跨境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對電商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與變革,同時也改變了行業人才的需求結構。在調研并分析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特征的基礎上,深入剖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并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跨境電商課程體系。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國際貿易方式,因能夠有效打破渠道壟斷,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交易成本,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嘗試使用網絡平臺與海外買家直接進行線上交易,同時傳統大額外貿逐漸走向微外貿,即訂單趨于小額化、碎片化,拼柜出口、甚至跨境零售不斷涌現,成為新流行和新趨勢。
隨著跨境電商規模的強勢增長,社會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調查顯示:目前高職院校培養的相關人才知識和技能相互孤立,較難勝任跨境電商相關崗位,表現在:在跨境電商運營環節,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懂得運營技巧,卻對外貿實務、商務英語等跨文化交際等方面不了解;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熟悉外貿實務,卻在電商運營和推廣方面的知識技能較為薄弱。因此既懂國際貿易,又有商務英語能力,又熟悉跨境電商平臺操作的復合型人才成為了目前市場的稀缺人才。鑒于此,探索基于需求導向的跨境電商課程體系顯得極為迫切。

表1 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技能需求排列

表2 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表3 跨境電商課程體系設置

表4 “跨境電商操作實務”課程學習情境設計
跨境電商是新興領域,專業知識背景涉及面廣,對于人才的需求分類還沒有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體系。如何確定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特征呢?本文主要采用訪談及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對象為隨機抽取的50家注冊地在廣州的從事對外貿易電子商務相關業務的單位,調查內容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最應該具備什么素質”,因為跨境電商人才勝任力要求不清晰,所以調查題目以開放性問答為主。問卷調查表共回收48 份,回收率96%,問卷有效率是100%。
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基本上屬于民營性質。有生產企業,有商貿企業,還有電商平臺,即為生產企業和商貿企業提供服務;訪談中得知規模都不是很大,但人才的需求量比較大;企業表示,他們希望的人才最好是復合型的,會市場營銷、會電商平臺操作、會電商網頁設計、會對外貿易、會國際物流、還有外文溝通讀寫能力。具體的技能需求前后排列如表1所示。
確定專業崗位群。通過調研與分析顯示,跨境電商人才主要集中在以下崗位:銷售、推廣、客服、貿易、物流、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平臺策劃、平臺建設、平臺運營管理、網頁設計、網站內容維護。整理歸納為五大崗位:跨境電商運營專員、跨境電商產品專員、跨境電商推廣專員、跨境電商客服專員、跨境電商物流專員。
歸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跨境電商主要崗位可以看出,高職電子商務畢業生的培養目標應以商務操作型為主要目標,其本身的性質是“電子是手段,商務是本質”,那么跨境電商學生的畢業去向應是“技術為輔,商務為主。這樣能一定程度地避開本科層次的畢業生。結合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技能需求排列(表1),可分析和歸納出以下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如表2:
構建基于需求導向的跨境電商課程體系。在構建跨境電商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堅持以需求為導向,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與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對接的思路,依據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的能力需求特征(表1)和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結果(表2),通過整合學校層面的公共課和已有專業課資源,構建跨境電商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由職業素養課、職業必修課和職業技能課和綜合實踐課四部分構成。如表3:
以“跨境電商操作實務”課程為例,設計基于崗位需求的學習情境。跨境電商操作實務為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以進出口企業通過跨境平臺交易的工作任務,以真實的產品和真實的平臺為載體,以實際跨境貿易流程為脈絡展開教學,把崗位真實工作過程中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情境,工作任務的內容及標準就是學習內容,設計出“跨境電商操作實務”6個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掌握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臺操作、運營、推廣等技能。如表4:
綜上所述,傳統的電子商務人才只能勝任傳統電子商務的崗位,而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在崗位能力以及勝任力條件方面有了全新的需求。學校在缺少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前期經驗的背景下,要與行業企業深度融合,以產業、行業、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重建、調整和完善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穩步向前發展。
(作者單位: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