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夢玲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應用分析
文/音夢玲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課堂提問作為教師和學生互動的一種手段,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又能夠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課堂提問是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小學語文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那么如何有效的進行提問是每個語文老師關心的問題。本人針對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性提出了幾點措施。
小學語文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對學生今后學習語文具有重要的影響。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學習語文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很多語文課的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教師提問偏離了學生學習的能力水平和思考習慣。教師的課堂提問內容過于形式化,有些教師在問題選擇上過于簡單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阻礙了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長期如此,會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提高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顯得十分必要。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師生互動和對話,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課堂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提供教學線索、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新課程實施。課堂提問要準確恰當,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適時、準確、恰當的提問,能夠將課堂變得輕松自如,能夠將學生引向知識、能力、發展的目標。能夠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提問對老師更好的駕馭課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結合學生能力提高課堂參與
在很多語文課上,課堂提問的作用發揮得不夠,有時學生答非所問,有時答者寥寥,教師提問得不到學生配合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原因是教師提問的內容只能處于淺層化,沒有從學生實際能力出發。問題的設置比較隨意化,導致了很多提問都成了無效提問,學生參與性差。所以,在語文課堂上問題設置要結合學生的能力,不能過于簡單或超出學生知識能力范圍。問題的設置要接近學生最近的發展區,根據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思考,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小狐貍賣空氣》時,老師就不要設置“小狐貍把東西賣給了誰”,這樣過于簡單的問題。如果把問題換成“小狐貍為什么要賣空氣”,這個問題難度適中,具有思考價值。這樣的問題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興趣,增強小學生的參與性。
2.2 設定主要問題統領課堂效率
現在的語文課堂上還是存在著“滿堂問、隨便問”的現象,使課堂效率低下,學生思維得不到有效鍛煉。時間久了,簡單機械的問答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課堂提問入手,增強提問的整體性,教師要圍繞教材內容,根據教學目標設置一個能夠統領全文的問題。課堂設計抓住一兩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統領性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田忌賽馬》時,教師就應該設立兩個統領課堂的問題。教師可以設置“田忌賽馬的結果如何”,“他用什么樣的方法得到了這樣賽馬的結果”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生對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及要體現的中心含義就會全面的掌握。這樣設置可以明確問題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教師教學效率。
2.3 豐富提問形式保證課堂互動
豐富多樣的提問形式可以豐富語文課堂的內容,活躍語文課堂氣氛,讓學生對課堂提問這一環節充滿興趣,從而增強師生互動。教師要拋開以往單一的提問形式,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課堂提問,提高課堂的互動,更好的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可以通過填空式、過渡式、選擇式、比較式、連環式等提問方式進行課堂提問,通過這些提問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例如在復習拼音時,教師可以把全班同學進行分組,由教師依次向每組提問,提出的問題要照顧每組的所有成員,讓每一個成員都有與教師互動的機會。回答正確的成員可以從教師那里得到一個小獎勵。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堂提問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調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課堂提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教師的教學成果。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上做到有的放矢,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問題設置要把握課程節奏,適時提出問題,提高問題的有效性。讓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提高學生語文水平。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造甲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