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敏
淺談農村地區小學科學啟蒙教學
文/胡敏
當前教學改革一個重要趨勢,就是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啟蒙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地處邊遠的農村學校,由于辦學條件有限,資源匱乏,教學設施落后;社會、家庭、學校科學觀念相對淡薄,科學意識相對差,科學素養相對淺顯。所以,農村教育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良好的觀察品質和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本文就以上這些問題作簡單交流。
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科學教學改革,仍然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和學會生存。而啟蒙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實際上學習習慣就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指標,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
1.1 養成熱愛科學、懂科學,不斷學習、扎實科學基本功的習慣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誡我們自己的功底都不扎實,又怎能做好兒童的科學啟蒙呢?地處邊遠農村的孩子都來自落后的山區,他們的科學素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自身一生的發展。作為農村小學科學老師責任重大,所以必須不斷學習以至終生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扎實根基,真正做好學生的科學教育。啟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好的啟蒙可決定孩子的一生。例如,孩子們經常會問:哪種樹最重?世界上最重的木材——鐵力木(Mesa ferrea)藤黃科,世界上最重的木材是鐵力木,每立方米重達1122公斤。哪種樹最輕?世界上最輕的木材——輕木(Chromes lagopus)最輕的木材是原產于美洲的木棉科大喬木輕木,每立方米僅重115公斤。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可以抬起約等于自身體積8倍的輕木。最大的種子植物是什么?美洲紅杉(Sequoya semmpervirens)高100多米,直徑8-10米,年齡在2000年以上…… 特別是剛接觸科學的學生更喜歡問諸如此類的問題。像這樣的問題我們的老師、家長、孩子身邊的人很多時候都不能正確回答,所以,要正確有效的做好農村小學的科學啟蒙,必須得有扎實的科學功底,而扎實的科學功底又來源于不斷的學習、觀察、研究、總結和實踐。所以老師要不斷的學習科學知識才能給孩子們科學知識的營養;才能給不懂科學的孩子們一塊更科學的天地;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
1.2 養成良好的觀察品質的習慣
觀察是科學的開始,是外界信息輸入的窗口。“看見了”不等于“觀察到了”,科學史上的重大發明往往歸功于科學家細致的觀察結果,如:牛頓就是從大家熟視無睹的蘋果落地現象,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簡單的單擺現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轉的。所以,良好的觀察品質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觀察品質主要包括:
(1)客觀的觀察:“求實、客觀”是培養科學過程技能的基礎,更是科學精神的精髓。應使小學生從小養成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觀察時說實話,說真話,不偽造結果和編造數據,真實反映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
(2)持久的觀察:有價值的科學發現絕不是“走馬觀花”的結果。如:著名科學家竺可楨通過24年的物候記錄,發現了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和植物花開花落等物候之間的關系。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分析,要培養學生耐心持久的觀察品質,從而培養他們一絲不茍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
(3)全面的觀察:要引導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對事物進行觀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關聯的孤立事物放在整體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中對古代《受水型水鐘》的觀察,要將漏斗、水筒、浮標、齒輪、刻度盤、刻度尺等綜合起來,進行全面地觀察,才會發現它們之間的關聯。同時,要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感覺器官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
(4)有選擇的觀察: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經常抓不住觀察的重點,注意些不該注意的東西,如:用酒精燈加熱物品時,本該觀察被加熱物發生的現象,但有些學生卻只看到了酒精燈的火焰在跳動。因此,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只有帶著明確具體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觀察得準確、全面、細致。所以要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方向,養成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習慣。
1.3 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
“動手”只是一種手段,會“動腦”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學生往往是樂于動手,但不善于動腦,在實驗操作中也只顧“熱鬧”,看不到“門道”。所以科學教育要養成學生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即動手之前先動腦。活動中要提醒學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的并用,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同時在活動中,要使學生養成勤于做科學筆記的習慣,把自己發現的東西及時記錄下來,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探究,才能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
總之,擔負科學啟蒙任務的小學科學教育,養成小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比獲取知識的多少更為重要,它將決定著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追求科學甚至會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作者單位:四川省宜賓市珙縣觀斗苗族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