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春華
談談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
文/梁春華
幼兒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與發展的最初階段和重要時期,維護和促進幼兒健康是第一位的,為幼兒提供一個溫暖、輕松、支持的心理社會環境,是使幼兒感受到成人給予的尊重、理解、關愛和接納,使幼兒愉快地生活和活動,并形成安全感和對成人的信賴,這有助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幼兒教育關系著我國數千萬幼兒的發展,寄托著數千萬家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幼兒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與發展的最初階段和重要時期,維護和促進幼兒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最為重要的。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指“一種在身體、心里上的健全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狀態。”從這段文字當中我們可以把它歸類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它是外在的可以明顯看到,幼兒的心理上的健全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它是心理健康這個大范疇,而往往我們都忽略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比如進餐。很多幼兒園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均衡的膳食,提供這樣好的膳食,怎樣來實施的過程就存在一些問題了。例如孩子在進餐的時間是否愉悅,老師根本不會考慮這個問題,她們考慮的是什么呢?就是讓孩子把這東西吃進去,包括我們的家長也是這樣。孩子是在怎樣的環境當中進餐呢?老師不會考慮這個。當然老師的想法是好的,讓孩子不要偏食、挑食,所以就在語言上提醒“這東西很好吃,我們不要挑食。”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的她們就做引導,這種想法是好,但是老師會從語言上壓制“我們不要偏食、挑食,樣樣都要吃,這樣對身體好。”“XXX小朋友又挑食了,不要挑食,這樣不好,對身體不要好。”老師會重復嘮叨。同時孩子進餐的行為習慣我們也要培養,但是在進餐是又會出現這樣的狀態,老師說:“不要東張西望,要快點吃;不要說話,要專心吃;不要磨蹭。”在進餐的環境中充斥著要、不要、要、不要;然后老師就表揚好的孩子。我想在這種環境中進餐你會是什么感覺,孩子們會有什么感覺。還見到有的孩子流著眼淚在吃,可以說進餐時大部分的孩子是不愉悅的。我們說要重視孩子的心理、身體健康,但是往往在具體工作中有很多偏差。進餐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如果不愉悅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呢?很自然我們的副交感神經不興奮,不興奮胃液的分泌就比較少,吃的東西就不容易消化和吸收。心理狀態不好它會有條件反射,每天到這個時間她就會很痛苦。所以怎樣讓孩子愉悅地進餐,這就是心理的維護和保健,重視孩子身體心理健康我們往往只考慮要做這件事,沒考慮對孩子的影響。所以我們在進餐的時候不但個孩子良好的食品,還要為他們創設一個愉快的進餐環境。
在幼兒園工作中,圍繞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們要做什么呢?是為幼兒提供一個溫暖、輕松、支持的心理社會環境,是使幼兒感受到成人給予的尊重、理解、關愛和接納,使幼兒愉快地生活和活動,并形成安全感和對成人的信賴,這有助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這是整個幼兒園的環境和家庭環境,還有社會環境要很好的統合起來進行教育。那在幼兒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內容呢?有情緒教育。怎樣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素質的培養。關于情緒教育,要把握3個要點:
(1)積極的情緒要多。積極的情緒就是快樂、愉快。愉快的心態,愉快的情緒表現,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看班上的孩子整天樂呵呵的,不高興時轉過頭一會兒就高興了,或一哄他就高興了、這樣的孩子的心理就健康。相反有的孩子經常不高興,經常打人,消極情緒很多,反映出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老師就不能因為這孩子情緒不好就不理他,跟別的孩子,可愛的情緒好的孩子玩,這樣孩子就會在今后的成長里在心理健康上出現問題。老師在工作中一定要針對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特征,以自己的積極情緒去促進他們的發展,促進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好的老師不是看她教學水平有多高,而是她有多關心孩子,在每個孩子當中她是一個好老師。我們進行評優比賽,評優只看到教學水平有多高,但對孩子來說,哪個老師最愛他,最關心他,最能幫助他成長,最對他的發展有幫助,才是真正的好老師。所以老師怎樣平下心來踏踏實實為每個孩子服務,這是幼兒園教育和老師們要靜下心來思考的問題。
(2)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每個孩子要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好還是不好的情緒。表達從個性地角度說它是開朗,要大膽說,不憋在心里。舉個例子,新生入園我們見到的聽到的都是好多孩子的哭聲,這是孩子情緒的一種表達,一種發泄。經驗告訴我們一來就大哭大鬧的孩子他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就快,而那些在角落里偷偷哭泣或憋著不哭,回家大鬧的孩子就需要更多的時間適應。為什么呢?大聲哭,向所有人表達了他的情緒,老師聽到看到,自然關注得多。
(3)消極情緒的適當調整。情緒教育最終的目標是除了孩子積極情緒多外,還要對消極情緒的適當調整。其實3-6歲的孩子也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比如小班的孩子不高興,他哭鬧,你只要給他喜歡的東西或轉移他的注意,他會接受你的引導進行調整,而大班孩子很容易自己遷移情緒,誰不跟他玩,他會去找別的人玩,玩的過程中他的消極情緒就會得到調整。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情緒教育,還有個性品質的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適宜的性教育等。我們的工作是愛的教育,愛是教育的起點,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然而,只有愛,還不是教育,還要有愛的智慧。
(作者單位:恩平市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