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清,呂奕鵬,董軍強, 胡超群,張鷺鷺
·部隊衛生·
基于平戰非理念的傷病譜結構及其編碼方法
徐振清,呂奕鵬,董軍強, 胡超群,張鷺鷺
目的 解決目前我軍在各類行動中復雜傷情信息收集不全,資料繁雜不利于信息化處理的問題;彌補救護技術與不同的傷情不能準確相互對應,一線衛生救護人員不能完全遵循統一的標準采取精準高效的戰救措施的缺陷;糾正現存的行動后統計傷情不規范現狀,并擴展補充傷情統計信息。 方法 查閱國內外最新文獻報告,研究主流編碼方法及其不足,應用德爾菲法,經過多輪專家咨詢,用于演習數據采集,修改后定稿,并設計適用我軍的傷病譜結構及編碼方法。 結果 建立了涉及9個部分,涵蓋傷部、傷類、傷型/疾病、并發癥、傷勢、AIS/ISS評分、編碼、百分比、處置規范的平時、戰時、非戰爭軍事行動三維理念傷病譜結構及其編碼方法技術體系。 結論 適宜統一的傷病譜結構及其編碼方法,有利于傷情信息電子化合成及其后期統計分析,也有利于不同數據間橫向縱向比較,統計結果差異小。本研究提高了衛勤資源配置效率,為一線衛生救護人員提供了精準有效救治標準,涵蓋平時、戰時、非戰爭軍事行動損傷三個維度。
傷病譜;衛勤保障;編碼
現代衛勤發展日新月異,各類民用、軍用技術發展迅猛,高科技技術手段下的大規模集團軍作戰可能性變小[1-2]。隨著高精尖武器及技術的應用,局部戰爭的殺傷破壞性增強,減員損傷的規律變化也日益增大[3]。現代衛勤保障精準高效的基礎原則是對減員損傷特點的準確預計[4-5]。傷病譜的研究正是衛勤保障標準化配置、衛勤力量統一部署的重要技術依據[6-7]。目前國內外專家對傷病譜的研究現狀進行了諸多分析,綜合專家意見,本研究統一了傷病譜標準,拓展內涵,有助于軍隊在平時訓練、戰斗任務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優化衛勤資源利用,提升衛勤應急處置能力,合理高效配置行動力量。
1.1 國內外常用編碼方法
1.1.1 美軍戰傷編碼(patient condition codes, PC-CODE) PC-CODE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軍專家組總結歷次戰爭傷病員數據后提出[8]。PC-CODE將需醫療救治相近的戰傷人員歸為同一類,進行作戰行動中的衛勤資源的需求、籌措和供給預估計[9-10]。
美軍使用該體系對歷次戰爭中戰傷、非戰斗外傷和疾病的結構分布分別進行了標準化處理[11],得出了戰場各傷病在地面作戰、海上作戰、非常規作戰等多種條件下的發生頻率,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傷情發生頻率工具,并進一步應用于各種衛勤仿真軟件,如傷員發生器、傷員流分析工具、戰術衛勤計劃工具和補給預測工具等[12]。
1.1.2 我軍傷票 傷票是我軍進行戰場傷情信息傳遞,傷員處置信息記錄的一項重要依據,其主要包括傷員基本信息、傷情信息、處置、后送以及團以后機構處置信息等[13]。其中關于傷情信息主要包括傷部、傷類、傷型、并發癥以及傷勢等要素。
1.1.3 國際疾病代碼(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ICD是WHO制定的國際統一的根據疾病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將疾病進行分類并用編碼表示的系統[14-15],主要用于大型綜合醫院病案搜集、整理和分析,允許對不同的國家、地區以及不同時間內收集的傷亡數據進行系統地整理比較和解釋分析。
1.2 常用編碼方法現況與不足 PC-CODE從001開始進行順位編碼,其編碼內容不能直觀反映出傷情信息,在后續研究中必須比對編碼表才能了解該傷情基本情況,其描述方法并不符合我軍常規統計。我軍戰場環境下的傷情信息統計主要依靠傷員隨身攜帶的傷票進行統計[16],PC-CODE包含了一定的救治信息,不同的傷情帶有相應的戰場救治措施和藥品等衛生資源消耗等信息[17],但是此類信息與我軍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編碼信息中未發生百分比這一內容,不利于后期傷情信息的統計和分析,因此PC-CODE也不能直接使用。
我軍傷票中關于傷情信息的5項內容填寫并無相應的計算機編碼方法,使得各部分編碼不統一,后期比較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難。此外傷票對于現代戰爭中的心理造成的減員未涉及,且主要是對于戰場外科傷情的統計,對于疾病等信息的統計存在疏漏。
ICD從病因出發進行統計,統計信息包括病因,解剖部位,病理和臨床表現4個方面,注重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在大型綜合性醫院病案搜集、整理和分析中采用的。在戰時條件下既要抓緊時間搶救傷員又要完成信息采集,如果按照ICD來編碼時間和形勢不允許,不適合戰時環境下大批量傷員救治,并不能滿足野戰救治的要求。
1.3 “平戰非”三維理念的廣泛應用 非戰爭軍事行動是軍隊在非戰爭時期,為應對國家面臨的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等緊急事件威脅,較大規模動用軍隊進行的應急處置活動[18]。在和平時期,伴隨著軍事任務要求的變化和軍事行動樣式的拓展,為了更好地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要求衛勤力量具備戰時衛勤保障能力,也要具備適應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德爾菲法,設計符合我軍新形勢下傷情統計的傷病譜結構及編碼方式。查閱大量文獻后分析現有傷情編碼優缺點,設計出包含12項內容的傷病譜初稿。經過多輪背對背專家咨詢,反復修改后獲得傷病譜結構及編碼方法專家修訂版本,刪除初稿中的3項內容,增加1項內容。應用于某基地5000人規模演習實踐,獲得反饋后及時修正缺陷,刪除1項內容,最終綜合各影響因素,構建包涵9項內容的完整傷病譜結構及編碼技術體系。
本研究所涉及的傷病譜結構及其編碼主要包含9個部分:傷部、傷類、傷型/疾病、并發癥、傷勢、AIS/ISS評分、編碼、百分比、處置規范。傷情編碼類似于身份證號,傷情編碼在確保能提供盡量詳盡的信息之余減少編碼的復雜程度。所有編碼采用數字編碼,便于后續計算機錄入與分析。編碼為12位阿拉伯數字,其信息分別為:傷部(2位),傷類(2位),傷型/疾病(3位),并發癥(2位),傷勢(1位),AIS/ISS評分(2位)。
具體方法:① 傷部按照00無(疾病)、01頭部、02面部、03頸部、04胸(背)部、05腰(腹)部及骨盆(會陰)、06脊柱脊髓、07上肢、08下肢、09多處傷、10其他,進行分類編碼;② 傷類按照00無(疾病)、01炸傷、02槍彈傷、03刃器傷、04擠壓傷、05沖擊傷、06撞擊傷、07燒傷、08凍傷、09毒劑傷、10電離輻射傷、11生物武器傷、12激光損傷、13微波損傷、14復合傷、15其他,進行分類編碼;③ 傷型/疾病按照000無、001貫通傷、002穿透傷、003盲管傷、004切線傷、005皮膚及軟組織傷(擦、挫、撕裂、斯脫傷)、006骨折、007斷肢和斷指(趾)、008凍傷、009心絞痛、010腹膜炎等,進行分類編碼,其中1-7為戰傷常見傷型,其余為非戰斗減員等疾病信息。疾病、非戰斗外傷和核化生損傷借鑒美軍PC-CODE 進行編碼,96個表示疾病,146個表示非戰斗外傷,75個核化生傷情;④ 并發癥按照00無、01大出血、02窒息、03休克、04抽搐、05氣胸、06截癱、07氣性壞疽、08其他,進行分類編碼;⑤ 傷勢按照0無、1輕傷、2中傷、3重傷、4危重傷進行分類編碼;⑥ AIS/ISS評分按照實際分值進行編碼AIS評分為01-06分,ISS評分最高為75分。AIS簡明創傷評分通過將不同傷情嚴重程度轉化為一組編碼數字,按人體區分進行診斷編碼,對損傷程度進行傷情分級,而ISS(創傷嚴重程度評分)是針對多處傷傷員評分的一種方法,其為3個不同部位最高AIS評分的平方和。在實際的信息采集中,可以事先對不同可能發生傷情進行評分區間的設置,便于戰場環境下快速打分,收集信息;也可指導戰場衛生員進行快速檢傷分類,確定處置優先順序。
3.1 傷情編碼示例 以胸部、槍彈、貫穿傷、休克、重傷、ISS評分20分為例,該編碼為040200103320,傷病譜結構及其編碼見表1。
表1 傷病譜結構及其編碼示意

項目編碼方法分值(示例)傷部00-1004傷類00-1502傷型(疾病)000-010001并發癥00-0803傷勢0-43AIS/ISS評分01-06/01-7520
3.2 數據化信息 獲得利于統計的數據化傷情百分比結果及對應的戰傷救治規范。以編碼040200103320為例,對應緊急處置為抗感染治療、抗休克治療、緊急手術等。
4.1 傷情信息化程度提高 本研究集合PC-CODE,我軍傷票及ICD上的采集內容,包含了傷部、傷類、傷型等9項內容。傷情的統一編碼解決了目前我軍戰場傷情信息收集不全,信息收集不便于信息化處理的問題。有利于戰傷傷情的電子化采集[19],也有利于后期計算機統計與分析以及后期不同數據之間進行對比。4.2 實戰指導性增強 目前的傷病信息采集系統只包含了相應的傷情信息,但是對于逐條傷情信息的救治策略并未說明。軍隊既往幾次戰后衛生統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為統計路徑的不一致,統計結果之間差異較大,不同統計結果之間對比存在較大困難。本研究解決了目前戰救技術與不同傷情之間不能明確對應、基層衛生人員不能依照一定的準則采取及時有效戰救措施的問題,也解決了目前傷情結構統計信息不全、戰后傷情信息統計不規范的問題,有利于指導軍醫衛生員實施快速精準救治措施。
4.3 拓展傷病內涵,囊括戰傷、疾病以及非戰爭軍事行動損傷 以往我軍的傷病編碼研究中常關注各武器傷所導致的戰傷,對于非戰斗減員、平時傷病損害、非戰爭軍事行動關注不足,因而統計信息中也常缺失這部分內容。本編碼系統專門納入了疾病及損害的信息,加強衛勤統計人員培訓[20]。對于戰傷,編碼系統包含了常規的五大要素:傷部、傷類、傷型、并發癥以及傷勢信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對于疾病和非戰斗損傷,系統專門在傷型一欄增加了“疾病”,若發生內科疾病等傷病損害,其填寫規則為傷部、傷類填寫為空,而傷型/疾病一欄按照實際患病填寫,并填寫并發癥、傷勢等信息。行動類別分為平時、戰時、非戰爭軍事行動,該傷病譜結構就包含了平時、戰時、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三維概念,統計信息更為全面,將心理疾病、核輻射損傷等傷病納入其中,其設計更加符合現代軍事行動的特點,適用范圍更廣。
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傷部、傷類、傷型/疾病、并發癥、傷勢、AIS/ISS評分、編碼、百分比、處置規范的傷病譜信息采集結構和傷病編碼方法,將戰傷傷病擴充為平時、戰時、非戰爭軍事行動三個維度使得傷情信息更為豐富,不但囊括戰傷傷情,也包含平時部隊訓練傷病及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損傷和疾病,待更大范圍實證檢驗其應用效能。現代衛勤建設應著眼現場救治基礎上加強信息化進程,建立統一規范指標體系有利于合理高效配置衛勤資源,也有助于衛勤部隊適應各類軍事行動,發揮最佳效能。
[1] 溫世浩,陳國良.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減員規律和衛勤保障[J]. 國防衛生論壇,2002, 11(1): 27-29.
[2] 公 斌,劉思含,郭樹森,等.軍隊地震災害應急醫學救援組織體制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研究[J].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5, 3(1): 20-22.
[3] 劉豐輝,張若東,鄭新民. 高技術條件下空戰航衛保障探討與思考[J]. 第四軍醫大學吉林軍醫學院學報,2000, 22(4): 215-217.
[4] 安瑞卿,張曉麗. 空降作戰衛生減員分析[J]. 航空軍醫,2005, 33(5): 216-218.
[5] 呂奕鵬,薛 晨,葛 陽,等. 基于美軍TML+的海軍海上衛勤保障模擬仿真研究現狀分析[J].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6, 37(7): 890-894.
[6] 涂致遠,曾國彬,莊慶仁. 基于衛勤分隊構建模塊化地震醫療救援隊的救援模塊及重組編成[J].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6, 4(10): 584-586.
[7] 蔡宏偉,譚小云,朱長發,等. 驅護艦應急處置衛勤思考[J]. 東南國防醫藥,2015, 9(17): 558-560.
[8] Wojcik BE. The challenge of mapping between two medical coding systems [J]. Mil Med, 2006, 171 (11) : 1128-1136.
[9] 趙建軍,彭海文,江 雷,等. 美軍傷情編碼理論及對我軍的啟示[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3, 20(2): 161-163.
[10] 周 俊,連 平,龔紅偉,等. 基于傷情編碼理論的實兵交戰戰傷訓練模型[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5(2): 120-123.
[11] 呂奕鵬,葛 陽,薛 晨,等. 戰傷傷病譜研究現狀分析[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2014, 21(11): 1037-1039.
[12] Wojcik BE.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and Patient Workload Generator Injury Distributions [J].Mil Med, 2008, 173 (7):647-652.
[13] 莊慶仁,曾國彬,涂致遠. 基于軍隊醫院衛勤應急分隊構建模塊化地震醫療救援隊的設想[J].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 2015, 3(10): 582-584.
[14] 劉曉榮,陳國良,賀 祥,等. 利用病人ICD編碼對戰傷人員進行傷情分類研究[J]. 醫藥世界, 2007(9): 102-104.
[15] 陳 博. 強震后檢傷分類及醫療需求的研究進展[J].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6, 4(4): 213-217.
[16] 王東川. 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衛勤保障實踐[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 19(6): 563-564.
[17] 李麗娟,吳曙霞,刁天喜. 美軍戰傷救治院前急救新理念[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 19(9): 885-887.
[18] 胡小南,孔偉棟,李 箏,等. 淺談醫院應急醫療救援平臺建設[J]. 醫學研究生學報,2012, 25(12): 1295-1298.
[19] 謝嵩源,謝 孟,廖忠友,等. 加強軍隊地震醫學救援應急衛勤統計建設的思考[J]. 東南國防醫藥,2013, 15(7): 422-426.
[20] 顧懷敏,李 瑩,于京杰,等. 學科館員制度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應用探討[J].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2, 25(9): 964-966.
(本文編輯:劉玉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233008,91224005);軍隊“十二五”重大專項基金(AWS12J002);上海市衛生系統重要疾病聯合攻關項目(2013ZYJB0006)
200433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衛生勤務學系衛勤教研室
張鷺鷺,E-mail: zllrmit@aliyun.com
徐振清,呂奕鵬,董軍強,等.基于平戰非理念的傷病譜結構及其編碼方法[J].東南國防醫藥,2017,19(3): 324-326.
R821.41
A
1672-271X(2017)03-0324-03
10.3969/j.issn.1672-271X.2017.03.027
2017-04-20;
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