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體輝
(河南省柘城縣人民醫院藥劑科柘城 476200)
●中西藥苑●
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與管理措施研究
張體輝
(河南省柘城縣人民醫院藥劑科柘城 476200)
目的:探討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與管理措施。方法: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門診收治的采用西藥治療的64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2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用藥指導,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西藥合理用藥管理措施。結果:研究組聯合用藥不當、重復用藥、用藥劑量不合理和用藥方法不合理的發生率分別為0.94%、1.25%、1.56%和1.25%,均低于對照組的4.69%、5.00%、5.31%和4.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低于對照組的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西藥用藥的安全性與合理性。
西藥;臨床合理用藥;安全性;管理措施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措施,其應用與管理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健康。目前,我國西藥用藥體系存在著管理不完善、臨床用藥不合理等弊端,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強化西藥應用的合理性與安全性已成為藥劑工作者研究的重點[1]。我院對320例應用西藥治療的患者實施了臨床合理用藥管理干預,收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門診收治的采用西藥治療的64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20例。研究組中男160例,女160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45.5±7.3)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90例,消化系統90例,神經系統75例,泌尿系統45例,循環系統20例。對照組中男165例,女155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5.8± 7.5)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92例,消化系統90例,神經系統73例,泌尿系統42例,循環系統2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用藥指導,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西藥合理用藥管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西藥管理:由于西藥的品種較多,所以應由專人負責藥物存儲管理,特殊的藥品應做好低溫貯存措施,全面實施抗氧化、避光管理。藥品調劑過程中,應遵循“先進先出”的調劑原則,避免藥品因存放時間過長而出現過期、變質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藥品應立即上報并銷毀。(2)藥物應用管理:西藥聯合用藥在臨床十分常見,部分西藥聯合應用可以有效增強臨床療效,縮短療程。然而,部分西藥聯合應用時存在藥物性質差異,會影響臨床療效,甚至誘發不良反應[2]。因此,藥師應將臨床經驗與循證證據相結合,保證西藥聯合應用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此外,西藥給藥時應準確掌握時間間隔與給藥時機,做好相應的標記,避免影響療效或誘發藥物不良反應。用藥期間,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的觀察,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停藥或調整用藥間隔和劑量。(3)人員管理:定期開展內部與外部培訓,強化在職藥師的業務能力培訓,針對新藥應開展科室學習活動,強化西藥師對合理用藥的理解與認識,不斷更新新藥的藥效、特點、作用機制與不良反應等知識,以便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此外,應全面建立合理用藥監管體系,由西藥管理人員不定期檢測藥物的質量管理工作實施情況,避免過期和不符合要求的藥物流入臨床。
1.3 觀察指標(1)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西藥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包括聯合用藥不當、重復用藥、用藥劑量不合理和用藥方法不合理等。(2)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皮疹、惡心嘔吐、疲乏無力、頭暈和嗜睡等。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西藥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對比研究組聯合用藥不當、重復用藥、用藥劑量不合理、用藥方法不合理的發生率分別為0.94%、1.25%、1.56%和1.25%,均低于對照組的4.69%、5.00%、5.31%和4.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西藥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研究組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低于對照組的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西藥臨床合理應用是指醫務人員以西藥理論知識作為指導,在臨床實施有效、經濟、安全的藥物使用模式,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發揮西藥療效,并保證用藥的及時性與安全性,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然而,臨床發現,西藥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影響藥物安全性的問題,如藥物存儲、藥物來源、聯合用藥和給藥途徑等,這給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健康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3]。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強化西藥在臨床中的合理應用,提高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十分必要。
我院對320例應用西藥治療的患者實施了臨床合理用藥管理干預,收效滿意。臨床合理用藥管理干預中通過對西藥用藥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循證依據,從藥品管理、應用管理和人員管理這三個方面著手,有效地強化了西藥臨床用藥的安全性與合理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聯合用藥不當、重復用藥、用藥劑量不合理、用藥方法不合理的發生率分別為0.94%、1.25%、1.56%和1.25%,均低于對照組的4.69%、5.00%、5.31%和4.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臨床合理用藥管理干預使西藥用藥更為合理化和規范化,這與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相符[4~5]。同時,研究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低于對照組的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進一步說明有效的臨床合理用藥管理保證了西藥用藥的安全。
總之,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西藥用藥的安全性與合理性,適于推廣。
[1]郭文姣,歐陽昭連,王艷斌,等.我國兒童用藥安全問題分析及政策建議[J].中國藥房,2013,24(21):1926-1929
[2]甄亞欽,孔德志,任雷鳴.傳統藥物對西藥藥代動力學影響的研究與探索[J].藥學學報,2014,49(2):175-182
[3]金銳,王宇光,曾蔚欣,等.中藥臨床藥學服務質量評價的初步探索[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7):1513-1516
[4]丘金珠.多種西藥合用的不良反應與臨床合理用藥探討[J].中國醫學工程,2016,24(5):138-139
[5]吳錦濤.西藥臨床合理應用與管理方式初步研究[J].中國處方藥, 2016,14(8):37-38
R969.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4.100
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