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勇
摘要:“十三五”期間,新農村改造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而公路建設成為新農村改造的重中之重,其是促進經濟提升,實現全面小康的基本條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村公路是基礎保障設施之一。但是,環境污染、土地占用以及交通安全事故等一些負面效應也對農村公路的大規模建設造成一定影響。所以,相關部門需要科學規范,合理建設農村公路,使農村公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村公路是重要基礎設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公路;經濟建設;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F5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6-0052-02
農村公路不但能夠促進農業和經濟的發展,而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設施保障。通過良好的交通體系網,能夠使尚未開發且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與外界加強交流,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不過,仍有很多問題存在于建設過程中,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
一、農村公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
為了推動全國經濟的平衡發展,我國在“十三五”期間提出了新農村改造,不但給農民帶去了福利,而且進一步建設和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保障。對農村公路進行不斷完善,不僅能夠使農村收入有效增加,而且能夠使城鄉物資流通得到最大化的保障,使其生活水平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對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起到很好的作用,對非農業項目的發展起到刺激作用。暢通的公路能夠使農民想方設法去創業,減少農村的人口流失,給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進而促進農村的和諧發展,減少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現象的存在。
二、農村公路的特性
一是政府主體投資性。相比于高速公路,農村公路建設所投入的資金很少能夠通過征收道路使用費來收回,國家將農村公路定義為公共物品,公共服務是其主要任務,但有些地區也會征收一些費用,但大多數用于公路的養護和管理,所得利潤寥寥無幾。這種情況下需要各級政府在投入財政資金進行公路建設,使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順利完成。
二是公共物品特性。縣域、鄉鎮范圍內的居民是農村公路的主要受益者,通過良好的公路將生產和生活服務提供給居民,因此農村公路被定義為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三是具有較短的里程和簡單的路徑分配。由于農戶是固定的,因此農村公路運輸具有固定的運輸對象,所以很少受運輸環境的影響。另外,由于裝卸可由農戶自行解決,大部分保管和交付工作不需要運輸人員負責,從而使運輸環節得到簡化。現如今,大部分都是以村為中心的短途往返運輸的運輸流向,物資運輸具有簡單的路徑分配、較短的里程以及較強的隨意性等特點。
四是具有較廣的范圍、較大的規模以及靈活的修建方式。建設農村公路與鄉、村以及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勞工和資金很容易籌集,其具有靈活的修建方式、較廣大范圍和較大的規模。截止2015年年底,全國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397萬公里,全國鄉鎮通暢率為98.6%,全國建制村通暢率為94.25%。2017年我國將深化農村改革,新建改建二十萬公里農村公路,對農村公共設施加強建設,貧困地區七千個建制村通硬化路。
三、農村公路建設的現狀
(一)管理上存在缺陷
在我國農村公路建設中,大部分地區都是處于一盤散沙的狀態,缺乏良好的管理機制。各個地區的政府部門只有少數部分設置了監管辦公室對農村公路建設加強管理,必要的管理機制在大部分城鄉政府中都沒有設立,管理缺乏規范性和合理性。在農村公路建設中,缺少專人監管公路建設,工程施工質量得不到保障,不但無法達到國家的要求標準,而且會浪費大量的資金資源。還有部分農村公路在建設以后,缺乏相應的技術和資金開展公路養護工作,使公路使用的壽命大幅降低,阻礙了必要的經濟聯系溝通,會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二)缺乏充足的資金
我國有著眾多需要建設的農村公路,具有較大的投入基數。通過國家來對農村公路建設所需資金進行補助還遠不夠。截止目前,農村公路建設通過以下三種渠道籌集資金:一是建筑工程單位承包,二是社會愛心人士捐助,三是國家政府補助資金,但這些都是少量資金,農民自身需要承擔大部分的建設資金。不過,我國農村具有嚴重的常駐人口流失現象,選擇外出務工人員占大多數,造成很難籌集到資金,僅靠國家補助還相差甚遠,因此造成很多農村公路工程隊存在危機。
(三)缺乏專業人士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引入科學進步的思想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農村需要很多高學歷的有潛力的年輕人以及知識分子加入來實現這一步。首先就是如何在農村地區吸引并留住人才,另一方面是許多農村本地人員的政治認識薄弱,思想意識缺乏科學性,但他們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又是主要施工人員。這樣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認知上或多或少的偏差難免產生,對農村道路建設的進度進程產生影響和阻礙。
四、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促進經濟跨越發展的建議
一是改善投資環境,打破農村的封閉限制。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水平,有效改善農村的交通運輸條件,這樣能夠將大部分農村自然封閉的現狀徹底打破,在城市中便于銷售更多的農產品,同時便利的交通能夠吸引更多的公司和開發商將資金投入到待開發的農村地區,從而得到農村的經濟發展加快。農村地區在以前發展時,因為公路條件的落后造成很多農產品和農作物沒有辦法向城市中運輸,這種情況下農民們只能自產自銷。另外,因為有限的交通條件,在交通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開發商們不愿意進行礦產開采、土地建設、水電改造等投資,這樣就導致無法充分利用農村的各種資源,地區經濟也得不到促進。通過加強建設農村公路,不僅能夠使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運輸便利性得到加強,農產品和農作物能夠通過便利的交通及時運至城市進行銷售,而且農村地區能夠引進城市先進的設備和產品幫助農民進行生產工作。另外,大量土地、水電等資源蘊藏在農村,開發商一旦嗅到商機,就會前往農村進行大量的投資建設,這使農村的自然封閉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同時使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農村經濟的發展被帶動起來。
二是加強對外交流,使農村信息傳播不斷加快。以前,相對滯后的農村經濟發展使農村信息傳播受阻,在各大城市中分布著各種文化傳播機構。所以,在城市中集中信息傳播的市場和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就導致媒體很少關注占全國大部分人數的農民們。相比于城市,在農村的信息傳播覆蓋程度和傳播內容都少之甚少。但是如果有效改善農村的公路建設情況,能夠使農村交通公路保持暢通,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這時也會明顯改善農村的信息傳播和對外交流情況。如果缺少對外交流,信息得不到傳播,那么農村的農民如同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過著封閉的生活,他們缺乏新的技術和知識,因此很難采取科學的方法對農業生產進行管理,最終造成農民的生產效率始終保持低下的水平。但是,不斷深入的對外交流和信息傳播能夠逐步改善這種情況,農民們可以將新技術和新設備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從而使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另外自身的專業素質能夠通過專業的培訓得到提升。
三是增加農民就業,確保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對于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進城務工”是大部分年輕人的首要選擇,這樣就造成近些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不斷增多。但是如果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水平,農村們的傳統思維方式將被徹底打破,農民的收入能夠通過新的就業平臺而大幅增加。農民們增加就業崗位和機會的途徑有以下三種:一是對農村的自然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對農村的傳統文化、農村綠色食品、自然風光以及農家特色進行不斷豐富,使城里的人們能夠樂于前往農村以農家樂的形式進行消費,這樣農民們能夠將旅游、餐飲服務業開在家中;二是加強招商引資,在農村地區拉動開發商進行投資,如果開發商的廠房在農村建成,就需要設置眾多崗位,需要招聘很多當地的工作人員,這樣就避免了很多年輕人背井離鄉,減少出現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情況;三是對新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加強引進,將傳統的農業生產觀念進行拋棄,使農業的快速發展能夠通過現有的土地和水電等資源得到推動,這樣農民們能夠利用自家土地使經濟收入得到提高。一旦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將會推動整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
四是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使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農村公路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和城市之間有著更加便利的道路和交通運輸,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逐步縮短。當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以后,他們開始對物質文化生活加強重視。農村與城市利用便捷的交通能夠加強交流和溝通,相互學習,互相進步,使小的商業中心在農村中逐漸形成,進一步推動農村城鎮化建設。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的發展程度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對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國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對農村公路加強建設,使農村公路質量得到提高,及時解決阻礙農村公路建設的問題,確保農村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翠萍.淺析農村道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1).
[2] 瓊 達.加強西藏農村公路建設科學管理的必要性與策略[J].西藏科技,2015(12).
[3] 邢東坡.農村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和干預探索[J].交通世界:工程技術,2015(12).
[4] 吳偉峰,趙 煜.新農村公路交通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7).
[5] 程友明.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探討[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6] 蘇 澎,唐伯明,劉唐志.山區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評價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10(5).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