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洪燕++李超
摘 要:“地方文獻是記錄某一地域知識的一切載體,是反映特定區域內人們社會活動的記錄,其內容涵蓋極廣,是地方資源中具有重要價值的一部分”。特別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地方文獻承擔著傳播民族歷史文化的社會重任。本文以地方文獻的著錄為切入點,對滄源縣圖書館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在地方文獻著錄中,滄源縣圖書館的工作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地方文獻;著錄
滄源縣圖書館建于1991年,藏書5.45萬冊,有地方文獻室、綜合閱覽室、報刊閱覽室、少兒閱覽室等15個庫室,14種文獻種類。其中,地方文獻的館藏有2570冊,都是記載滄源縣政治、經濟、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文獻資料。滄源縣地方文獻集中反映了佤族歷史文化精華,是民族智慧的承載,對發展和傳播佤族文化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應該重視滄源的地方文獻收藏、整理工作,從而更好的保護和傳播文獻信息。
1 滄源縣圖書館地方文獻著錄工作現狀
滄源縣圖書館自建館以來,對地方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地方文獻館藏建設方面,滄源縣圖書館在突出民族特色圖書入藏的同時, 注重了對滄源縣“開發扶貧, 生態建設”的各種地方文獻的收藏,收有地方文獻2570冊,收藏數量逐年遞增,逐漸形成了具有本館特色的藏書體系 , 為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較好的服務和幫助。
1.1 滄源縣圖書館地方文獻著錄工作取得的成就
1.在地方文獻分類方面,滄源縣圖書館也遵循中圖分類法,按學科對文獻進行分類,這個基于中圖法的基礎性分類為文獻科學管理提供了第一步保障,雖不能全面的體現地方文獻的獨特性,但它是目前進行地方文獻分類的最初步的基礎的分類標準,為館員管理、讀者檢索提供方向性的索引,從宏觀層面上利于文獻的統一管理。
3.在地方文獻著錄平臺方面,滄源縣圖書館有了統一的著錄管理平臺—— “中國專業圖書館網”。中國專業圖書館網(CSLN)是以圖書館、書店/出版社、讀者為核心服務對象的自動化管理及信息交流平臺,是以互聯網為操作平臺的圖書館管理系統軟件,是一種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的普及而開發的 “圖書館自動化管理平臺”,為圖書館、閱覽室、用戶輕松提供圖書采購、編目、典藏管理、流通控制、期刊管理、館藏查詢、報表統計等業務管理。滄源圖書館主要是依托這個平臺,對文獻進行管理,而文獻的著錄工作,也是通過這個軟件來實現。
1.2 滄源縣圖書館地方文獻著錄工作出現的問題
1.地方文獻分類方式過于單一。目前,滄源圖書館對文獻的分類是以單一形式的按學科分類為主,依據《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把圖書分為22類。而對于地方文獻的分類,縣圖書館主要將所有地方文獻統一收錄到地方文獻室,然后再按學科分類。這種分類方式相對簡單粗糙,介于人力物力財力有限,館內工作人員只能將分類工作的質量標準限于圖書分類的普適性,而地方文獻的特殊性在分類工作中體現得并不明顯。
2.機讀目錄尚未普及。機讀目錄的實現,是文獻管理標準化的關鍵。但介于信息化水平,經濟落后等因素,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在機讀目錄實現的道路上步履維艱,很難開啟新局面。據調查,在整個臨滄地區,實現機讀目錄的僅僅只有市圖書館,其他縣級圖書館還未涉及。這為今后實現聯機目錄帶來困難。
3.編目工作只流于文獻的外表特征。滄源縣圖書館目前的編目工作僅限于對文獻的外表特征如題名、責任者、出版社、價格、尺寸等的一般描述,極少有對文獻內容的深層揭示。在數字化環境下,圖書數量日益增多、資料類型日漸豐富,用戶希望通過網絡了解書目內容來選擇文獻的需求愈來愈強烈,但這種需求并不能得到滿足。
2 對滄源縣圖書館地方文獻著錄工作的建議
1.對地方文獻的分類應嚴格以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為標準。對地方文獻如何分類的問題,各種分類法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并就相應類目作了明確規定和說明。《中圖法》在許多大類都設有類目專門為地方文獻分類。比如,“K29 地方史志”類,用此類目以及它的下 類“K291 /297 各省、市區史志”對地方文獻進行分類。為了文獻分類的科學性、準確性和統一性, 為了將來全國的讀者都能通過計算機從互聯網上按同一分類標準檢索文獻, 筆者認為對地方文獻的分類理應嚴格以《中圖法》為標準。
3.挖掘主題標引,方便讀者檢索。主題詞是揭示地方文獻知識的最好方式,也是能最全面地凸顯地方文獻著錄特色,能夠為研究和了解佤族文化的讀者提供由點及面的知識全景預覽。比如,利用主題檢索“司崗里史詩”,就能呈現出關于此檢索點的所有涉及宗教、藝術、文學等學科的文獻,實現了內容跨學科的、全面性的呈現。
4.重視附注項的著錄。由于某些地方文獻的作者,以及作品大部分人都不熟悉,特別是與佤族文化相關的一些名詞,或者從佤語音譯過來的詞語,不是對本民族有所了解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筆者建議通過用附注項的方式,對文獻作者、題名等揭示主題的關鍵詞在有限字段中注明,也可利用簡單摘要進行說明。
5. 聯合編制“地方文獻目錄”。我們應當以地區級圖書館為中心,與本地區其他各縣圖書館,聯合編制“地方文獻目錄”,通過編制“地方文獻目錄”,使 我們能深入了解本地區各類型圖書館中地方文獻的收藏情況。
3 結語
地方文獻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情報服務,為科教事業提供文獻服務,為地域文化發展提供史料任務。在當今圖書館信息數字化的環境下,地方文獻的著錄工作在考慮傳統著錄習慣時,更應該重視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并且突出地方文獻特色,利用一切信息技術手段,全方位、多維度地揭示文獻各種特征,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1]鄒娟. 探索地方文獻規范著錄的新思路——以閩都文獻為例[J]. 圖書館雜志,2015,(05):59-62.
[2]劉勤. 地方文獻著錄中的若干問題——以福建地方文獻為例[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10):57-60.
[3]陳美蘭. 地方文獻分類與著錄問題初探[J]. 圖書館建設,2007,(04):68-69.
[4]白玲. 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地方文獻的保護整理與利用[J]. 西域圖書館論壇,2011,(04):2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