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明
教師的語言,是感化學生心靈的一種手段。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育的一門藝術。特別是低年級的小朋友,他們對于數學的良好感受將成為今后喜歡數學、學好數學的關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教師應使自己具備“兒童心靈”——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兒童的情感”去體驗,用“兒童的興趣”去熱愛,并用“兒童的語言”去表達……在不知不覺中打動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到探索知識奧秘的意境中去。
一、利用語言調節,保證學習效率
孩子畢竟是孩子,40分鐘的課堂,他們難免注意力分散,此時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得到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但如果給予學生善意的提醒,收效是截然不同的。如有些學生不注意傾聽,這時教師可以表揚其他同學:“XX同學聽得真仔細,你瞧,他邊聽邊點頭呢!從他臉上的表情呀,老師知道他聽懂了。”或者提問不注意傾聽的學生:“你聽到了嗎?”引起學生注意。
當學生的注意力被學習用品、書本吸引時,可以提醒他們:“今天XX小朋友的文具盒特別不乖,吵得小朋友沒法認真聽講!快跟它說說悄悄話,讓他乖點!”
當課堂上一個環節結束時,需要學生收好文具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有些學生還沉浸在上一個環節的教學活動中,這時候,可以表揚還沒有整理好文具的學生:“XX同學今天進步很快,只差一點就整理好了?!彪m然他還沒有整理好,但受到了激勵,他的動作更快了。
當大部分學生感覺疲憊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動一動。教師說:“請你跟我這樣做?!睂W生:“我跟老師這樣做?!币哉{動學生的情緒。
二、利用語言激勵,獲得成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睌祵W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采用激勵性評價,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一種持續成功的體驗,能夠使數學的課堂充滿快樂的情感體驗。
當學生明確回答時,教師要給予正面的評價,可以是:“你的想法真棒!”“你很認真觀察、善于發現問題,是個了不得的發現家?!?/p>
當學生們答非所問時,教師不要急于否定,而是用“誰愿意告訴他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這樣既保護了孩子們的自尊心,又讓學生有了再次思考的機會。
當學生舉手但又回答不上來時,這類學生一般是學困生,對于他們我更多的是贊揚:“今天你很勇敢!”“別急!慢慢想,你一定行!”
當學生的發言出乎意料且具有創造性,哪怕是異想天開時,教師應更多地予以保護,那將是學生創新的萌芽。例如,教師創設“小老鼠背土豆”故事情景,讓學生嘗試整理有關“7的加減法”,有一個學生說:“老師,缺耳朵(他給小老鼠的名字)的土豆一個也沒丟,因為當一個土豆掉下來的時候,被缺耳朵發現了,正好一陣風從后面吹來,卷起缺耳朵的尾巴,尾巴卷起土豆塞回袋子里,然后缺耳朵停下來,用路邊的小草扎緊袋子回家了,所以土豆一個也沒丟,算式是7-0=7。”
我不禁用掌聲表揚他,并鼓勵他:“XX同學想象力真豐富,將來一定是個創作家。”其他的學生在我的帶動下,也鼓起了掌,流露出羨慕的眼神,而他則洋洋自得地坐下來,成功、喜悅洋溢在他還充滿稚氣的臉上。真不可小看孩子??!他們常常帶給我們出乎意料的驚喜!
三、利用語言鼓勵,提高學習熱情
學生的模仿力很強,受肯定的學生的行為都是其他學生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從眾、唯師心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發言大聲時,教師表揚:“真響亮,真像個男子漢!”“還有更好的嗎?”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寫得規范且字跡清楚時,教師給予肯定:“比老師寫得還好!規范、清楚。”“寫得真漂亮,未來的書法家!”
當教師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欠缺時,可以用轉換批評對象的方法,達到教育效果。比如,教師發現學生列豎式使用了尺子,可是橫線仍然是歪歪扭扭的。教師就可用童話般的語言說:“你的尺子和你不是好朋友,瞧!畫得歪歪扭扭的,快和尺子交個朋友,以后就會直了?!?/p>
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興趣時,教師的語言一樣能發揮功效,創造良好的學期氛圍。比如,在練習課上,學生的學習熱情被一道道的習題澆滅時,教師可以采用激將法,調動學生的好勝心理,再次激起學習的熱情?!跋旅嬗幸坏离y題,你們敢不敢試一試!”“剛才的題目似乎太簡單了,下面要加一點難度,有信心挑戰嗎?”
此外,教師語言的緩急、語調的高低都是課堂上有效的語言“武器”,可以使教師的課堂語言更富感染力,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悅納自我、展示自我,讓數學課堂煥發無窮的魅力,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說:“我能行!”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洛陽嶼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