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發英++肖曉華
摘要 分析秀山縣柑橘煤煙病危害癥狀、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發生特點,并分析該病發病原因,據此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 柑橘;煤煙病;發生特點;防治技術;重慶市;秀山縣
中圖分類號 S436.6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116-02
柑橘煤煙病又稱煤污病、煤病,在全國柑橘產區發生極為普遍。秀山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區腹地,與湖南省花垣縣、保靖縣、龍山縣等柑橘主產地接壤,全縣柑橘種植面積0.6萬hm2,品種以臍橙為主。近年來,秀山縣柑橘煤煙病發生普遍、危害加重,成為柑橘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1 危害癥狀
柑橘煤煙病是真菌性病害,煤層覆蓋在柑橘葉片、枝梢、果實表面,嚴重發生時阻礙光合作用,削弱樹勢,開花少,果品低劣。發病初期,表面出現暗褐色點狀小霉斑,后繼續擴大成絨毛狀黑色或灰黑色霉層,后期霉層上散生許多黑色小點或剛毛狀突起物。不同病原種類引起的癥狀也有不同。煤炱屬的煤層為黑色薄紙狀,易撕下和自然脫落;刺盾屬的煤層如鍋底灰,用手擦時即可脫落,多發生于葉面;小煤炱屬的霉層則呈輻射狀、黑色或暗褐色的小霉斑,分散在葉片正、背面和果實表面,霉斑可相連成大霉斑,菌絲產生吸胞,能緊附于寄主的表面,不易脫離[1-2]。
2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本病由多種真菌引起,除小煤炱是純寄生菌外,其他均為表面附生菌。以菌絲體及閉囊殼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來年春季由霉層飛散孢子,借風雨傳播,栽培不良、密不透風、濕度大的果園有利于本病發生,常以粉虱類、蚧類或蚜蟲類害蟲的分泌物為營養而發病。
3 發生特點
3.1 發生面廣
秀山縣柑橘主產鄉鎮有石堤鎮、里仁鎮、大溪鄉、海洋鄉、宋農鎮、洪安鎮、峨溶鎮、雅江鎮等8個鄉鎮。據調查,各鄉鎮均有柑橘煤煙病發生,特別是管理水平較差、長勢偏弱的柑橘園發生更重。
3.2 危害嚴重
據秀山縣植保植檢站調查,秀山縣柑橘主產鄉鎮煤煙病病株率平均15.5%,最高達78.5%;病葉率平均6.8%,最高達100%;病情指數平均5.46,最高達75.50。柑橘煤煙病由次要病害逐步成為秀山縣柑橘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3.3 不同果園差異顯著
由于各地管理水平差異較大,柑橘煤煙病發生呈現嚴重不均衡現象。總體上,管理粗放、樹勢偏弱的果園發生較重;密植果園發生偏重;品種上,雜柑類如春見、青見,晚熟品種如夏橙類及柚類發生偏重。
3.4 常與綠藻病混合發生
據調查,煤煙病、綠藻病常常混合發生。綠藻病近年來在秀山縣發生也較為普遍,部分地方較為嚴重。
4 原因分析
4.1 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果園總體上管理粗放,導致煤煙病逐年加重
調查表明,秀山縣農村勞動力缺乏是普遍現象,80%以上的務農人口屬于老弱病殘群體,病蟲防治需要的青壯勞力很少。勞力不足對柑橘管理帶來的直接影響,一是管理總體較為粗放,田間農事操作次數較少,部分果園雜草叢生,柑橘長勢弱。二是果農對新技術吸收能力弱,推廣難度大。三是直接影響防治效果。
4.2 柑橘價格年度間波動較大,種植效益不穩,導致果農果園管理意識不強
2014年,秀山縣臍橙均價3.6~4.0元/kg,果農積極性高,2015年柑橘園管理普遍較好,煤煙病等病蟲害總體發生較輕。而2015年價格下降較大,均價僅2.0~3.0元/kg,導致2016年各地柑橘園管理較差,各種病蟲害及草害發生偏重。
4.3 煤煙病發生機理復雜、傳病媒介多、發病快,防治困難
當地柑橘煤煙病周年均有發生,常年需要防治4~5次,果農對此病發生、危害認識不足,藥劑選擇不對路,效果較差,導致煤煙病逐年加重。
5 防治對策
5.1 品種合理布局
新規劃的果園,建議在全縣海拔500 m以下的地方發展,以梅江河、酉水河、洪安河流域為重點。從種植效益、市場銷路、抗病性等因素綜合考慮,品種上應適當控制臍橙類,逐步發展晚熟品種、柚類及優質蜜桔類。
5.2 抓好基地建設,發展大戶及農民合作社
規模經營才能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的要求。以大戶、農民合作社為重點,政府進行適度的補貼,開展大規模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如2013—2015年,在秀山縣石堤鎮、洪安鎮、峨溶鎮、海洋鄉等7個鄉鎮,縣植保植檢站組織10余家開展柑橘病蟲統防統治示范300 hm2/年,農藥減少使用20%,防治效果均比果農常規防治增加10個百分點以上。
5.3 化學防治
(1)及時抓好粉虱類、蚧類和蚜蟲類的防治,尤其應及時防治柑橘粉虱、黑刺粉虱等粉虱類極易誘發嚴重煤煙病的害蟲。由于粉虱世代重疊,給藥劑防治帶來困難,重點抓好5—6月初齡若蟲防治。可選用的藥劑有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40%速撲殺1 5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7 500倍液。以上藥物對粉虱均有效,噴藥時連同果園地面一起噴,5~7 d噴藥1次,連續3次以上。在徹底消滅害蟲的基礎上,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連續噴施2次,以殺滅煤煙病菌,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吹雨淋,黑霉層即干裂脫落,樹體又可恢復正常的生長發育[4]。
(2)做好冬季清園。清除已經發生的煤煙病,也可用機油乳劑200~250倍液噴霧,或雨后對葉面上撒施石灰粉可使霉層脫落。
(3)小煤炱屬應在發病初期開始防治,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在6—7月用20%咪鮮胺·己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于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各噴1次。
(4)加強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有助于減輕該病發生。
6 參考文獻
[1] 周小燕,張斌,耿坤,等.柑橘煤污病病原菌的研究[J].菌物學報,2013(4):758-763.
[2] 唐明麗,門友均,張素英,等.3種藥劑對柑橘煤煙病的田間防治試驗[J].南方園藝,2014(6):29-30.
[3] 金方倫,周光萍.黔北地區柑桔煤煙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9(11):101-104.
[4] 潘佑我,杜正麗,黃成呈.幾種殺菌劑對柑橘煙煤病的防治試驗[J].西南園藝,200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