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益權
摘 要:我國現代化的測繪技術飛速發展,工程測量是一門應孕學。建筑施工測量方案的規范化、科學技術合理性起著十分重要作用。如何確保建筑結構施工精度是現代建筑施工中面臨的新課題。現以某工程施工測量方案為示例向讀者介紹一下此類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方法。
關鍵詞:建筑施工;測量方案;設計
1 校核起始依據,建立建筑物控制網
1.1 校核起始依據
定位測量前,應由甲方提供三個相互關聯的坐標控制點,和兩個高程控制點,作為場區控制依據點。以坐標控制點為起始點。作二級導線測量,作為建筑物平面控制網。以高程控制點為依據,作等外附合水準測量,將高程引測至場區內。
平面控制網導線精度不低于1/10000,高程控制測量閉合差不大于±30√L mm(L為附合路線長度以km計)。
在測設建筑物控制網時,首先要對起始依據進行校核。根據紅線樁及圖紙上的建筑物角點坐標,反算出它們之間的相對關系,并進行角度、距離校測。校測允許誤差:角度為±12〃;距離相對精度不低于為1/15000。對起始高程點應用附合水準測量進行校核,高程校測閉合差不大于±10mm√n(n為測站數)。
1.2 建立建筑物控制網
以導線點為依據,測設出距建筑物外邊7米的矩形平面控制網。建筑物平面控制網點必須妥善保護。
2 主軸線的測設
2.1 主軸線的選擇
該工程的結構主體分為裙房和主樓兩部分,裙房為3層,主樓為26層,中間留有后澆帶。因此,定主軸線時,按流水段的劃分將該工程分三部分進行主軸線的控制。選擇3軸、5軸、6軸、11軸、12軸、14軸作為X方向的主軸線;B軸、G軸作為Y方向的主軸線。
2.2 主軸線的測設
根據圖紙尺寸在Ⅰ點上架設經緯儀,后視Ⅱ點,在此方向上量測出3軸、5軸、6軸、11軸、12軸、14軸樁點,再后視Ⅳ點并量測出B軸、G軸樁點。同樣在Ⅲ點架設經緯儀,分別測設出東側、北側的主軸線樁,并分別測設出引樁。測設完的主軸線樁及引樁應用圍欄妥善保護,長期保存。
2.3 高程控制
利用高程點進行附合測法在場區內布設不少于八個點的水準路線abcdefgh,這些水準點作為結構施工高程傳遞的依據。
3 ±0.000米以下及基礎施工測量
該工程的基礎標高為-15.80米。標高傳遞采用鋼尺配合水準儀進行,并控制挖土深度。挖土深度要嚴格控制,不能超挖。
在基礎施工時,為監測邊坡變形,在邊坡上埋設標高監測點,每10米埋設一個,隨時監測邊坡的情況。
清槽后,用經緯儀將3、14、B、G四條軸線投測到基坑內,并進行校核,校核合格后,以此放出墊層邊界線。
按設計要求,抄測出墊層標高,并釘小木樁。在墊層砼施工時,拉線控制墊層厚度。
地下部分的軸線投測,采用經緯儀挑直線法進行外控投測。墊層施工完后,將主軸線投測到墊層上。先在墊層上對投測的主軸線進行閉合校核,精度不低于1/8000,測角限差為±12〃。校核合格后,再進行其它軸線的測設。并彈出墻、柱邊界線。施測時,要嚴格校核圖紙尺寸、投測的軸線尺寸,以確保投測軸線無誤。
地下部分結構施工的高程傳遞,用鋼尺傳遞和樓梯間水準儀觀測互相進行,互為校核。
4 ±0.000米以上施工測量
4.1 軸線豎向傳遞
本工程的軸線豎向傳遞采用激光鉛直儀內控法。在首層地面設置投測基點 。在首層地面鋼筋綁扎施工時,在欲設置激光投測點的位置預埋100×100mm鐵板,鐵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激光投測點的選擇要綜合考慮流水段的劃分,分別在3軸、6軸、12軸東側、5軸、11軸、14軸西側;G軸南側、B軸北側布設激光投測點。各點距主軸線距離均為1.000米。
施工至首層平面時,對各主軸線樁點進行距離、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進行首層平面放線。放線后,再將各激光投測點測定在預埋鐵板上,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
每層頂板應在各激光投測點相應的位置上預留150×150mm的接收孔。投測時將激光鉛直儀置于首層控制點上,在施工層用有機玻璃板貼紙接收。每個點的投測均要用誤差圓取圓心的方法確定投測點。即:每個點的投測應將儀器分別旋轉90°、180°、270°、360°投測四個點,這四個點形成的誤差圓取其圓心作為投測點。每層投測完后均要進行閉合校核,確保投測無誤,再放氣其它軸線及墻邊線、柱邊線。
4.2 高程傳遞
首層施工完后,將±0.000米的高程抄測在首層柱子上,且至少抄測三處,并對這三處進行附合校核,合格后以此進行標高傳遞。
±0.000米以上標高傳遞采用鋼尺從三個不同部位向上傳遞。每層傳遞完后,必須在施工層上用水準儀校核。由于高程超過一整尺,因此,在十層標高投測后,精確校核,合格后,以此作為十以上結構施工高程傳遞依據。標高傳遞誤差主樓不應超過±15mm,裙房不超過±10mm,且每層標高豎向傳遞的不應超過±3mm,超限必須重測。每層結構施工完后,在每層的柱、墻上抄測出1.000米線,作為裝修施工的標高控制依據。
5 裝修施工測量
在結構施工測量中,按裝修工程要求將裝飾施工所需要的控制點、線及時彈在墻、板上,作為裝飾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據。
5.1 地面面層測量
在四周墻身與柱身上投測出100cm水平線,作為地面面層施工標高控制線。根據每層結構施工軸線放出各分隔墻線及門窗洞口的位置線。
5.2 吊頂和屋面施工測量
以1000m線為依據,用鋼尺量至吊頂設計標高,并在四周墻上彈出水平控制線。對于裝飾物比較復雜的吊頂,應在頂板上彈出十字分格線,十字線應將頂板均勻分格,以此為依據向四周擴展等距方格網來控制裝飾物的位置。屋面測量首先要檢查各方向流水實際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實測偏差,在屋面四周彈出水平控制線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線。
5.3 墻面裝飾施工測量
內墻面裝飾控制線,豎直線的精度不應低于1/3000,水平線精度每3m兩端高差小于±1mm,同一條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mm。外墻面裝飾用鉛直線法在建筑物四周吊出鉛直線以控制墻面豎直度、平整度及板塊出墻面的位置。
5.4 電梯安裝測量
在結構施工中,從電梯井底層開始,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準,及時測量電梯井凈空尺寸,并測定電梯井中心控制線。測設軌道中心位置,并確定鉛垂線,并分別丈量鉛垂線間距,其相互偏差(全高)不應超過1mm。每層門套兩邊彈豎直線,并保證電梯門坎與門前地面水平度一致。
5.5 玻璃幕墻的安裝測量
結構完工后,安裝玻璃幕墻時,用鉛垂鋼絲的測法來控制豎直龍骨的豎直度,幕墻分格軸線的測量放線應以主體結構的測量放線相配合,對其誤差應在分段分塊內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積累。幕墻與主體連接的預埋件,應按設計要求埋設,其測量放線偏差高差不大于±3mm,埋件軸線左右與前后偏差不大于10mm。
6 放線質量檢查工作
每次放線前,均應仔細看圖,弄清楚各個軸線之見的關系。放線時要有工長配合并檢查工作。放線后,質檢人員要及時對所放的軸線進行檢查。重要部位要報請監理進行驗線,合格后方可施工。所有驗線工作均要有檢查記錄。
7 精度要求
軸線豎向投測精度不低于1/10000。平面放線量距精度不低于1/8000,標高傳遞精度主樓、裙房分別不超過±15mm、±10mm。
8 測量工作的組織與管理
施工測量管理工作由項目部主任工程師負責,測量技術員負責具體實施,由測量班進行操作。每次放完線后,由質檢人員進行驗線。各級人員均要遵守各自的崗位責任制,互相監督。測量工作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