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額訴訟是新民事訴訟法增加的一種特殊的訴訟模式,對案件審理標的額有限制性規定,同時采取一審終審。2015年最高法頒布的民訴法司法解釋對小額訴訟的受案范圍及相關程序等情況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對于小額訴訟一審終審所帶來的潛在問題并未進行明確。本文結合學者對小額訴訟之一審終審程序的相關研究,從制度價值、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改革建議提出相應的見解。
關鍵詞:小額訴訟;一審終審;制度價值
1 小額訴訟之一審終審的制度價值
伴隨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相應轉變,訴訟案件在一些法院出現井噴現象,因而結合2011年以來小額速裁程序的實踐經驗,我們能發現小額訴訟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特別體現在一審終審的環節之中。通過一審終審不僅能降低訴訟成本,滿足人民對自身權益維護的訴求;同時也能提升訴訟效率,減輕法院審理負擔。雖然小額訴訟目前還處在初步實踐應用階段,一些配套的制度措施還不是很到位,但不能否認小額訴訟特別是小額訴訟一審終審制度的價值。
(一)節約訴訟資源,提高審判效率
由于法院法官的數量上的限制,很多法官特別是基層法院的法官承擔了巨大的工作任務。這不僅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提升辦案質量。基層法院承擔的民事案件中有相當多數量屬于小額經濟糾紛。這些案件案情較為簡單,法律關系也不復雜以往通常走簡易程序,但仍舊是二審制。此次針對各地實際情況,分別確定小額訴訟的標的額,交由基層法院審理。這減輕了中級法院的審判壓力,將一些訴訟數額較小的案件化解在基層,節約了大量的司法資源。同時小額訴訟可以視為簡易程序的簡化,程序上的簡化也就帶來審判效率的提升。
當然在凸顯提升審判效率的過程中,也不能降低對案件審理質量的要去,要做到“效率”與“公正”的緊密結合。小額訴訟中的一審終審借鑒吸收了國外的做法,降低了訴訟周期,避免了案件的堆積,但是由于很多問題尚未完善,包括民訴法司法解釋也未進行詳盡的規定,因而一審終審下當事人的救濟程序還需要進一步的強化。
(二)程序簡便快捷,保障人民權益
小額訴訟程序并不是新設的獨立的訴訟程序,民訴法將小額訴訟歸于簡易程序下,已經說明小額訴訟的程序還是會遵照簡易程序的相關要求,但是體現為一審終審。目前我國正在進行司法體制改革,強調司法為民。而與人民群眾關系最為緊密的民事案件更應當服務于這一大局。只要符合起訴條件,人們都可以通過法院判決得到應當享有的公平正義。同時這也符合我們一貫的讓人民了解司法、參與司法的目標追求。小額訴訟一審終審的程序簡便正是符合這一大局,減少了人們參與司法的障礙,也是司法活動群眾路線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三)有利于降低訴訟成本
從目前的司法實踐中來看,小額訴訟的訴訟費很少,基本不會對訴訟人員造成經濟上的負擔。這里的降低訴訟成本還應當包括對司法機關的司法資源的節約與分流。因為一審終審的簡便快捷,辦案精力以及司法資源的再分配都可以得到優化,法官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普通程序案件和疑難復雜案件,實現司法資源的優化配置。
2 關于小額訴訟一審終審的質疑
因為是立法中第一次規定小額訴訟程序也是第一次規定一審終審,結合各地區法院目前審理的實際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小額訴訟的適用率是偏低的。但這不能完全否定小額訴訟的實踐價值。同時一審終審對于法官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當下全面推進的司法機關員額制改革中,辦案人員得到壓縮,案件審理的壓力可能會得到加強。總之小額訴訟一審終審是對以往的民事訴訟的改革創新,面對一些質疑和批評需要結合司法實踐,穩妥的推進該制度進一步完善。
(一)小額訴訟一審終審的適用率較低
小額訴訟包括之前的小額速裁試點都不難發現這一制度適用率較低。[1]小額訴訟適用不足,這與制度設計時的構想有差距。究其原因與一審終審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審終審下,當事人認為自己的案件得到了“速審速判”,案件審理的質量是否可靠,讓人心生疑竇。而且一審終審下,當事人的救濟程序單一且薄弱,如果案件的審理不能讓其滿意或有缺陷時,則會產生負面效應。一審終審對法院及司法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法官有著較高的素質水平。[2]一審終審中,必須要切實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特別是在當事人救濟渠道欠缺的現實之中。但是目前我國基層法院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基層法院的業務水準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而法官素質的欠缺恰恰是影響案件審理的關鍵環節。當然,目前的員額制改革正在推進,一批本部門的業務精英能夠脫穎而出,但從整體上看加強政法干部隊伍的素質建設依然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
小額訴訟審理的案件強調的是“小額”,并不見得都是案情簡單的案件,有些案件在審理起來并不容易。最高法院頒布的民訴法司法解釋中明確了幾類適用小額訴訟審理的案件。然而物業電信等服務合同糾紛以及供用水熱力合同糾紛在多數情況下會存在較大的爭議案情會稍顯復雜。[3]這類案件的特點就是舉證復雜,如果按照目前的小額訴訟的審理方式當事人可能難以充分的提供證據。而且這類糾紛較為瑣碎,但是爭議較大,如果適用一審終審可能不利于當事人權益的保護。
此外,法院系統的內部壓力也是小額訴訟使用率低的原因。早在小額速裁程序中法院系統就傾向于調撤方式結案,這一比例也是相當高的。而且現在司法系統執行錯案終身追究制,且案件的再審也在本級法院,這就使得一部分法官不傾向適用小額程序。而且,小額程序將大量的民事案件壓縮到基層,也會對當地的信訪等產生壓力。從目前來看,小額訴訟程序是新興設立的程序,人們可能對該程序還不是特別了解,因此需要根據民訴法解釋第276條的規定向當事人積極說明相關事項,避免當事人產生疑義。
(二)一審終審下小額訴訟強制啟動
由于小額訴訟程序是強制啟動且一審終審,這也引起了部分學者的批判。正如前文所述,一審終審的制度價值之一就是節約司法資源,有利于提升審判效率。但有觀點認為這一制度可能會損害當事人的利益,因為上訴制度有利于糾正一審中可能存在的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等方面的錯誤。但由于一審終審,這些問題可能被掩蓋。從域外的日本、法國、韓國、英國及臺灣地區的實踐來看,都賦予了當事人嚴格條件下的小額訴訟上訴機制。例如:《英國民事訴訟規則》,適用小額訴訟審理程序的案件,法院作出的命令存在影響訴訟程序的嚴重違法或法院適用法律錯誤情形的,一方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4]這一點是否可以借鑒,可以再研究。
根據規定符合條件的金錢給付類案件都應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實行一審終審。正如前文所述,有些案件雖然數額不大,但是案情可能會較為復雜。以往在立法時,常常出現的兜底條款,這次卻未能在小額訴訟中加以體現。在進行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若發現案情較為復雜,可以賦予法官一定的變更訴訟程序的權利。根據司法實踐一些小額訴訟雖然金額不大,但訴訟雙方當事人的“火氣”卻不小,不能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司法裁決。速審速決模式的小額訴訟可能無法滿足當事人的需求。
此外,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在一審終審下由原審法院進行再審審理,這樣就將小額訴訟的審理過程牢牢的限制在基層人民法院。而由原審法院啟動再審程序,它的意愿可能不高,改判的可能性可能不大,可能造成案件的審判監督程序的制度價值大打折扣。我們在進行小額訴訟的制度設計的過程中,有人提到這是以“法院本位”來進行的,沒有充分考慮到當事人的權益保護。筆者認為,在強調司法效率的同時,也要適當考慮各類型案件的復雜性,畢竟隨著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很多潛在問題尚未顯現,因此不能將小額訴訟案件的審理方式、流程等進行固化。此外,當事人的利益殊值保護,一審終審程序能否切實的維護相關當事人的利益,還有待司法實踐的進一步檢驗。
3 小額訴訟一審終審制度的完善
(一)賦予案件當事人訴訟程序的選擇權
筆者認為小額訴訟程序的強制適用可能會起到一定的負面效果,前文已有所分析。賦予當事人選擇權可以讓符合規定條件的當事人選擇走小額程序還是走簡易程序。為了倡導大家走小額程序,可以在訴訟費減免等環節給予當事人優待。民事立法向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給予當事人一定范圍內的訴訟程序選擇權,符合民事立法精神。尊重當事人訴訟主體地位,賦予當事人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合理選擇訴訟程序。參照國外立法,可以賦予原告相應的選擇權,而被告則享有相應的程序異議權。當然為避免當事人大面積的選擇其他程序而不是小額訴訟程序,需要在制度設計上進行必要的安排。主要是縮小小額訴訟案件的范圍;完善小額訴訟的救濟渠道;強化司法服務功能,釋明相關案件事實清楚建議采用小額訴訟程序一審終審以及時獲得司法上的幫助。
(二)強化一審終審中的檢查監督
201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強化了檢察機關對民事案件審理的檢查監督。在二審終審制下,當事人的救濟途徑較多,權益可以得到較好的維護。一審終審下,當事人喪失了一次上訴的機會,他們的權益可能受損,因而可能轉向檢察機關以尋求幫助。請檢查機關抗訴成為法院主動再審以外的另一種主要救濟方式。但是民訴法及其司法解釋并沒有詳盡的載明檢察機關介入小額訴訟程序的具體方式和路徑,這有待于相關部門適時提出相關司法解釋,明確具體步驟。當然檢察機關在進行檢查監督時,除了審查案件事實以外,還需對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進行審查。
(三)訴調并行模式的構建
因為小額訴訟在通常情況下案情較為簡單,可以專門建立與一審終審相配套的訴調結合的制度。目前,全國正在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改革,通過改革人民陪審制度,使得有豐富經驗的社會人士參與到法院的一些案件的審理工作中來,特別是民事審判中一些案情較為簡單、法律關系明確的案件。小額訴訟中的物業費用糾紛、借貸類糾紛、勞務費糾紛等等都可以通過調解程序來進行。在民事審判中,法院還是傾向于當事人通過調解程序推進案件的順利解決,這一點在小額訴訟中尤為明顯。有不少觀點認為應當把調解程序前置。將調解程序與一審終審程序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先行調解可以將相當一部分案件通過調解程序結案,在這一過程中,法官和人民陪審員應當適時參與其中,釋明法律、解答疑惑。如果當事人仍然不愿通過調解程序進行結案,則可以通過一審終審制,使糾紛最終得到相應判決。由于經歷了調解程序,如果經歷一審則事實上法院經歷了兩次對案件的處理程序,在法律框架下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劉學在、歐陽俊.小額訴訟一審終審制之評述[J].湖北社會科學.2013(5):151.
[2]肖建華、唐玉富.小額訴訟制度建構的理性思考[J].河北法學.2012, (8):30.
[3]肖建國、劉東.小額訴訟適用案件類型的思考[J].法律適用.2015(5): 22.
[4]徐昕譯.英國民事訴訟規則[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徐禮鵬(1991-),男,漢族,河南信陽,貴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