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鑫
摘 要:日趨增多的交通事故,正在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如何科學合理的認定交通事故責任主體,是處理交通事故的關鍵所在,也成為當今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焦點。下面本文就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標準進行研究,嚴格說來,主要是探討有關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標準。
關鍵詞:交通事故;責任主體;認定標準
1 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相關概念
(一)交通事故的概念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對機動車交通事故做出了明確的界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其中,車輛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筆者認為,此法條有關交通事故的定義存在問題,它是以車輛作為主體,而車輛只是一個物化的東西,不具有意識形態,實際上造成過錯的主體應該是駕駛車輛的人,因此在表述時,應該給予其一個更加確切、嚴謹的物理性質定義。
(二)交通事故責任主體
所謂交通事故責任主體,指的是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具有過錯,并應當承擔事故責任的人。因此,以侵權行為人對交通事故的發生有無作用以及侵權人是否存在過錯作為判斷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標準。通常認為,事故責任人指的是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車輛駕駛人、行人或者其他交通參與人。
2 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標準
關于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既有法學理論上的依據,也有法規依據。下面筆者將從交通事故責任主體認定的理論標準和我國有關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法律法規對交通事故主體的認定標準進行分析。
(一)交通事故責任主體認定的理論標準
“二元說”理論采用“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相結合的方式,“運行支配”,通常是指對機動車運行享有的支配和控制的權利。“運行利益”,通常是指從機動車的運行中獲得了利益。“二元說”在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得到普遍認可,但究竟以哪種學說作為主導認定標準,尚未有統一觀點,現存在廣義說和狹義說之爭。
持廣義說的人主張,對機動車的運行支配在包括實際的、具體的支配的同時,還包括間接的、潛在的支配;而機動車運行利益的歸屬,除了包括從機動車的運行當中為自己獲取的直接利益之外,基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牽連等而發生的間接利益也應當算為運行利益的一部分,如自身獲得的精神上的滿足、人際關系和諧等。采用廣義說的好處就在于責任主體范圍的擴大,將機動車運行的風險分散給多個主體,提高了賠償權利人獲得賠償的可能性。
相反,持狹義說的人則有不同的觀點,他們主張“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都應當選擇狹義的解釋,即機動車的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的歸屬僅指在發生機動車交通事故這一實際的、具體的運行過程中對機動車的實際支配和運行利益的具體歸屬,并不包括抽象的、潛在的支配和間接的利益歸屬。
通過以上對廣義說與狹義說理論的比較分析,筆者認為采用狹義說更為合適,也是我國認定標準的應然選擇。
3 特殊情形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標準的重要意義表現在對機動車的所有人與實際使用人分離的情況下的適用,下文將著重探討機動車的所有人與實際使用人分離的若干特殊情形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二元說”認定標準適用問題。
(一)轉讓但未過戶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認定
在實際的車輛買賣中尤其是二手車買賣,交付機動車后不過戶甚至多次轉讓也不過戶的現象大量存在,這客觀上造成了所有權人和實際使用人的分離。根據《侵權責任法》第 50 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的規定,雖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只要以買賣方式轉讓并交付機動車,由受讓人承擔責任。這些規定都是對狹義“二元說”標準的適用,在這種情況下,機動車名義所有權人并不具有機動車的運行支配權,也不享有機動車帶來的運行利益,因此由受讓人來承擔責任。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侵權責任法》第50 條規定的不僅適用買賣這種情形,還適用繼承、贈與等方式轉讓并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的情形。
(二)無償為他人提供運行情形下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認定
運行支配者為他人利益無償提供運行情形,如好意同乘、接新娘等,在此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由誰承擔責任的問題,現法無明文規定。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他人人身及財產損害,由運行支配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顯失公平。此時,適用狹義“二元說”的認定標準,以機動車的運行支配為認定的主要原則,由運行支配者承擔賠償責任,基于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分別屬于不同主體的特殊情形,以機動車運行利益的歸屬作為補充的認定原則,由運行利益歸屬者承擔部分賠償責任或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樣更為公平合理。
(三)分期付款買賣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認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機動車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機動車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中的規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購車,出賣方在購買方付清全部車款前保留車輛所有權的,購買方以自己名義與他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并使用該車運輸時,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出賣方不承擔民事責任。”出賣方保留的只是名義上的所有權,并不參與機動車的運行和收益,因此以狹義“二元說”去衡量,一旦分期付款買賣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是機動車的購買方。
本文通過對交通事故責任主體認定的理論標準和我國交通事故責任主體認定的主要法律法規進行論述,并著重分析特殊情況下責任主體的認定。筆者認為,基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我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主體認定標準的應然選擇是狹義“二元說”理論,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更有利于社會實質公平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于敏.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與過失相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吳建國.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律原理與實務[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3]楊立新.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4]李曉旭.論我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D].吉林大學,2013.
[5]崔拓寰.道路交通事故賠償責任主體研究[J].廣東法學,2012(5).
[6]奚曉明,王利明.侵權責任法裁判要旨與審判實務[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