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張菁
說起班級管理,各種“兵法”滿天飛。少先隊大隊部與中隊聯合“出招”,用一系列的活動引領孩子,扎扎實實抓好常規,有時候比什么“兵法”都有效。
一、低年級:習慣成自然
規則都是給不守規則的人制定的。因為,對于遵守規則的人而言,由于他的習慣,自然感受不到規則的束縛。就像在新加坡,在地鐵上吃東西,發現一次要罰款500新幣,相當于人民幣2500元。如此嚴厲的懲罰,卻沒有讓新加坡人感到任何不便,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們早已習慣在公共場合不隨便吃東西。
而對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先嚴后松,總比先松后嚴的好。健康的管教方式,應該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建立規則意識。否則,如果等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才去“管”,無論你用心如何良苦,孩子體會的常常是“法西斯”式的殘酷和不公。
因此,湖南大學子弟小學的學生在一年級剛進校時,都會收到一份禮物——《湖南大學子弟小學學生手冊》,很清晰地告訴學生和家長,哪些是他們必須做到的事情,并用《家有讀書娃,細節助成長》和《一年級,我做到》等告家長信,把學校規章制度的各種細節告訴家長及學生,家長、學生共同學習并簽名。同時每月選定兩三項常規進行重點強化。
1. 入校第一月,主抓守時和課前習慣,爭入學教育章
在中隊層面,我們組織學生共同學習“入學教育章”(見表1)內容,從坐姿、握筆姿勢、班隊等方方面面給出標準示范。如:①認真交代上學的時間:周一早上8:15,其余四天是8:25;學生到校后請假外出必須找老師領請假條。每天不遲到的學生可以蓋“守時星”。②規范課前準備的各項要求,并請各科任老師配合,檢查班上課前準備及安靜等待情況,做得好,則在黑板上畫五星。全天積滿3顆星,放學時就講一個故事獎勵給學生。③第一個月末,大隊部組織雛鷹爭章之“入學教育章”,全年級同時爭章達標,形成常規達標大聲勢,合格的隊員和中隊由大隊頒發“入學教育章”。
2. 入校兩月后,主抓兩操和整理習慣
(1)一年級學生初學兩操,難免“胡來”。因此中隊輔導員親自示范,大隊部再派出六年級手拉手中隊的“學長幫扶”,教學生做好眼保健操、廣播體操,同時每天選出四名做得最好的學生當領操員。
(2)教給學生書包內物品分類擺放的方法。每周不定期抽查,并拍下優秀的照片發班級群。
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各項常規基本形成,也就不需要班主任時時到場、事事操心了。
二、中年級:規矩成方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年級學生規則意識漸漸加強,此時便需要細化每日常規的各項規章,讓學生有規可循。同時,有了規矩,還得有良好的獎懲制度來推進方圓的形成。
我們從中年級時便開始推行“每日常規評分表”(見表2),每天按規定自評分,評分表后的評分細則非常清晰地讓學生看到自己該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努力的方向。學生可以憑積分兌獎品,甚至可以兌換“免作業卡”“免衛生卡”“免批評卡”“合理要求卡”“評優爭先卡”,等等。對于不善于表現的學生,特意在表中設立了每日不犯錯誤的加分項,如“當天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每天+5分”“沒有垃圾者,每天+5分”“全天上課未被批評者,+10分”,等等。
表中還著重加強了集體評優的得分與扣分規則。如“每周常規評比前3名,全班同學分別加30、20、10分,相關班干部及值日生再加10分。”很明顯,因集體而獲得的加分或扣分都遠遠高于個人努力而獲得的加分,此舉是想讓學生明白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同時,將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如果有學生違反了校規而扣了班級分,無疑他也影響了班級所有同學的利益,這是學生更不愿意看到的。如此,教師的教育意愿便巧妙地轉化為集體輿論。
三、高年級:自理成自律
傳統教育學在班級管理中更多地強調班主任的個人權威,其合理性不可否認,任何一個集體都離不開一定的權威,而教師在班集體中的主導作用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尤其是到了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濃,離開了學生的自我教育,班集體建設很容易淪為班主任“一個人的戰斗”,真正的班集體是很難形成的。少先隊這個自下而上的組織形式,在高年級隊干的自我管理能力更為凸顯,中隊管理怎么搞,隊員說了算。比如說,班規的制定由中隊委組織中隊隊員共同提出方案,然后全班討論,逐條通過或修訂,打破班委會7人制傳統,實行“想當干部我做主”,只要學生能想出為班級服務的一個點子,就可以在班上發表競崗演說,半數通過即可以當上管理員。因此,我們除了常規的班委、隊委等“官兒”,還有“雨傘管理員”“盆摘管理員”“課前檢查員”……最多時,人人有崗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這樣,既維護了每個孩子為班級服務的熱情,更是讓每個人都嘗到了管理者的滋味,從而能將心比心地學會維護其他管理者的威信。同時,大隊部在全體動員中采集設計印制了一個個志愿者崗位牌(見表3),大大激發了隊員們的熱情。
另外,我們還給了隊干部總結的時間。比如說,每天下午放學前都有3分鐘的班干部小結,凡是對當天學生表現有想表揚或批評的干部均可以自由上臺發言,并有給相應學生加分扣分的權利。
總而言之,把隊員自我管理、教師的輔導融入集體的權威,讓孩子們學會服從制度而不是服從老師,是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子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