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廣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重教材輕學生、重知識輕情感等不足,忽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成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正確的智力觀、教學觀、學生觀,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提高學生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方法等方面均得到提升和發展。
具體說來,就語文學科而言,我認為成功的課堂應有以下特點:
一、成功的課堂應該是關注生活的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認為:教育的本源是生活。一方面,教育的一切皆源自生活,生活是教育之母,是百科之母;另一方面,教育的一切最終都應服務于生活。
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我們教師應該特別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借用生活中鮮活的語文材料充實我們的課堂,生活里有什么,我們的課堂就應該有什么。我們應該拓寬視野,將生活中的資源納入語文的課堂:手機短信、店鋪名字、網絡新詞、廣告標語、民風民俗都應該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加強書本知識和生活內容的聯系,構建靈活、開放的成功課堂。成功的課堂應該是知識與生活的對接倉,讓學生帶著生活的體驗走入課堂,讓學生帶著課堂的收獲走向生活。
二、成功的課堂應該是關注生命的
常規課堂過分強調本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而忽視了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成功的課堂應該以人為本,是培德啟智的孵化器。成功的課堂不應該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講堂”,而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堂”。在這種課堂里,既關注知識的獲得,又關注生命的成長,即以知識喚醒生命,以生命豐潤知識。這種課堂里,常常把自學、討論、展示、檢測融為一體,把教室里所有學生全部納入知識學習與生命成長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在課堂上應該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愉悅之感。
成功的課堂應該始終貫穿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既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又得到情操的陶冶,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成功的課堂應該是自主平等的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只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才會受到學生歡迎,收到好的效果。
就教師和學生而言,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當作知識的代言人、道德的傳播者,而應當是學習的同路人、修身的同行者。成功的課堂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可以當學生,學生也可以當教師,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每個個體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在此基礎上才會有成功對話,這樣才可以避免抹殺學生的學習個性、思維個性以及抹殺課堂靈活生成等問題。
只有民主型的教師才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好老師,擁有平等對話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
四、成功的課堂應該是合作探究的
長期以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學生總是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成功的課堂應該師生互動。
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和健康個性的養成。社會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動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使思考結果不正確的學生及時得到糾正;不愿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正是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具體體現。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與他人經過磋商并達成一致的社會構建,因此,科學的學習必須通過對話、溝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個體反復思考,在質疑辯論過程中,澄清疑慮,形成正式的、正確的知識。所以成功的課堂應加強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養成主體學習的習慣,掌握主體學習的方法,提高主體學習的能力。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
五、成功的課堂應該是有成功體驗的
賞識教育認為:反復成功的孩子會越來越好,反復失敗的孩子會越來越差,因此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成功的環境,而達到這種效果的主要手段就是讓學生“展示”。因為“展示”是通過成功的體驗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成功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成果展示的課堂。成功的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不再是傳遞知識的主渠道,而是變成了知識、思想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成功課堂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點燃的是激情,體驗的是快樂,享受的是幸福,收獲的是能力。
所以,成功的課堂上,學生的收獲應該是立體式的:既收獲知識,又培養情感;既體驗過程,又收獲方法;既發展思維,又獲得審美體驗;既發展智力因素,又發展非智力因素。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州市沙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