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穎
[摘要]隨著預算管理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入以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重大革新,傳統的收付實現制在事業單位實施的過程中逐漸反映出一系列的問題,因而在此背景下,為保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有序開展,引入權責發生制的呼聲越來越高,并將其合理運用于會計科目中,以此來達到最佳的會計核算狀態。文章從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收付實現制實施中的問題分析入手,闡述了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具體應用,旨在其能推動當前會計工作的有序開展。
[關鍵詞]權責發生制;事業單位;會計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236
1前言在部門預算改革前,收付實現制能夠滿足大部分事業單位會計的預算管理要求,主要是由于當時各事業單位對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預算資金控制的力度要求都不高。但是,隨著公共財政的逐步改革,各事業單位會計要根據人員設置情況、具體項目進展情況等將傳統的預算方法變為更加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為單位順利開展下年度預算財務管理工作堅實其財務會計基礎。為了順應新形勢下的單位發展,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除了能夠準確提供資金收支方面的全部信息,還應當反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方面的其他相關信息。作為部門預算改革的重大措施就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此兩項制度相互并行,共同成為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對現行事業單位的收付實現制會計基礎提出了挑戰。對于之前進行分開管理的預算內和預算外資金,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政府要求事業單位進行統一的歸口管理,我國于2013年1月1日修訂了新的會計制度,新制度中規定:“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的核算應當按照本制度的規定采用權責發生制。”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會計采用的核算基礎仍然主要是收付實現制,采用權責發生制只是很少的業務才能夠采用。傳統的收付實現制由于具有操作簡便,簡單易等特點,因此,在反映單位預算執行方面有其便利性和實用性,但是在新形勢下,無法滿足當前新準則所規定的會計目標。因為事業單位如果采用收付實現制,賬面無法客觀地反映單位的“隱性負債”,不能準確的核算成本、費用、凈資產等,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無法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反映事業單位的各項績效評價和審計結果。因此,權責發生制已經是事業單位提高財務管理發展水平上的一個必然選擇,這將有利于強化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加強財政信息的曝光度,從而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和財務狀況。
在我國,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在適當的會計基礎之下進行,因此準確把握會計核算基礎對提高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事業單位實行收付實現制的弊端
(1)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目前,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將與現金收支行為的發生與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現金收支行為無論其相連的經濟業務是否發生都在其發生的期間全部記作收入和費用,這就導致在會計本期中,將資金的收入作為本期收入進行確認和計量,同時將資金的支出按照實際支付的金額進行確認和計量,雖然可以客觀地反映資金的動態管理,但是對于本期資產和負債的情況無法進行準確的跟蹤,在預算管理的背景下,無法準確反映資金的結余情況和預算執行情況,造成資金利用率的低下和預算執行任務無法執行的情況。
(2)不利用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評價。事業單位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其市場地位越來越重要,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也越來越多元化,包括營業性質的和非營業性質的,在會計核算中,應當根據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進行成本支出和預算支出的核算,然而在實際核算進程中,成本費用的區分并沒有那么明顯,成本費用也沒有那么準確,導致相關費用的攤銷不會細致,此外,會有人為的調節各種會計科目和報表的主觀因素,導致管理者在使用報表和監管者進行績效評價帶來了會計信息失真,無法有效進行績效評價。
(3)事業單位結余反映不準確。事業單位的資金結余分為三種情況:收支相抵、資金結余和預算超支。事業單位以預算為主線,結合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兩條輔助手段進行會計核算,單位資金的結余主要目的是為了核算預算執行情況,在收付實現制下,不能全面地體現在資金的流入、流出中,無法準確體現在本期事業單位結余資金,例如:事業單位在其業務活動過程中,都會發生一些投資行為。制度中規定在投資持有期間收到利潤或是利息等投資收益時,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收入——投資收益”科目。制度中采用權責發生制,是以實際收到投資收益而確認,但是在收付實現制下卻無法準確反映確認時點,這就意味著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收付實現制無法準確應用配比原則,確認計量的金額也是無法保證準確的,相反,在權責發生制情況下卻能夠準確地反映。
3事業單位采用權責發生制的必要性
(1)在市場經濟加速發展的今天,大部分事業單位已經具備了企業的特質,而且越來越與企業的
市場職能相似,再采用收付實現制無法滿足事業單位的各項要求,因此,事業單位適時引入權責發生制有利用準確地反映各項財政數據,客觀準確地傳遞事業單位財政狀況,規范了會計目標,為國家制定方針政策提供有理有據的決策基礎。
(2)收付實現制無法為企業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無法詳細列出準確的財務狀況,無法使會計報表使用者準確了解事業單位相關財務信息,加劇了事業單位的潛在風險,因此,采用權責發生制,降低會計信息失真率,這樣才能夠降低使用財務報表的風險因素。
4事業單位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應用探討
(1)固定資產的核算。固定資產從2013年的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按購入成本借記“固定資產”,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在計提折舊的時候,編制分錄: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這樣導致“固定資產”科目的余額一直為購入固定資產的原值,沒有進行相應的折舊金額,導致虛提固定資產價值,同時,準則中也沒有規定固定資產使用的年限和計提折舊的方法,這樣各個事業單位計提折舊時沒有統一參考標準,這樣的數據之間沒有可比性,無法客觀地體現一個單位的真實資產情況。
(2)職工福利費的核算。按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單位于年末要按規定從年度非財政補助結余中提取職工福利基金,借記“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貸記“專用基金——職工福利基金”科目。在很多單位進行核算的過程中,并沒有將兩者的定義有效地區別開來,在同一科目下進行核算,職工福利費主要用于補助生活困難的職工、報銷因工傷住院治療費用、報銷職工探親差旅費以及報銷獨生子女保健費等;而職工福利基金主要用于建設職工集體福利設施、支付集體福利待遇等。如果將兩個事項都在一個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就無法將職工福利費顯現出來,無法準確反映相關負債。
5權責發生制的采用措施
(1)加強高素質會計人員的培訓。隨著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需要培養一批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會計人才,加強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各項會計培訓中的比重,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各項科目進行的講解,使其了解并掌握具體核算及應用技巧,同時,進行電算化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增強財務管理專業能力。
(2)加強制度建設。權責發生制的執行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來執行,在我國,目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還在不斷地修改和完善中,因此,要想推動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全面鋪開,需要其一系列的制度進行配合,將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內外部審計和績效評價有效地結合起來,只有明確各項制度建設的原則和相互聯系,才能為權責發生制的執行提供良好的土壤。
參考文獻:
范群芻議權責發生制在相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的實際應用[J].中國市場,2014,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