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耀++張楨
摘 要:隨著政治經濟全球化的全面推進,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前途不可估量。翻譯活動作為兩種語言信息交換的途徑,其產業化已經成為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計算計和翻譯活動的結合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這不僅體現在強大的記憶庫和術語庫上,更體現在翻譯過程的管理和控制上,譯員利用計算機這種便利的輔助工具從事翻譯活動,大大提高了人工翻譯的效率。但是計算機并不是萬能的,并且翻譯活動極為復雜和靈活多變,這使得人類不能完全意義上依賴計算機進行翻譯。所以只有計算機翻譯與人類的智慧相結合,相互促進,相互合作才能夠大大提高翻譯的效率。
關鍵字:計算機輔助翻譯;譯員;人工翻譯;翻譯效率
計算機輔助翻譯,簡稱CAT,是指在計算機存儲空間和豐富功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強大的語料庫,術語庫,記憶庫以及電子詞典的使用。譯員將計算機的這些強大功能運用于實際的翻譯活動中,可以加快翻譯速度,提高翻譯活動效率。在計算機對翻譯文本的分析、轉換和生成是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的結合。
1 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利與弊。
1.1 利
1)、翻譯記憶庫——充分使用既得成果,減少重復翻譯。
計算機輔助翻譯的一個顯著優勢就是運用翻譯軟件可以創建龐大精確的記憶庫。翻譯記憶庫是指計算機程序軟件的數據庫。翻譯軟件將譯員每次的翻譯文稿或外部導入的雙語語料進行雙語對齊,創建后可以重復利用的記憶庫,便于后期翻譯。計算機能夠識記、存儲、搜索、提取一些專業詞語甚至一些相似度高的句子,并進行準確的定位和替換翻譯使譯者不用再次翻譯相同內容。如今市面上存在很多計算機輔助翻譯的軟件,這些翻譯軟件不僅能夠通過記憶庫完成簡短術語和短語的提取與替換還能夠對相同或相似度較高的句子進行準確的定位和替換。這尤其體現在一些專業性翻譯工作中,例如政治、經濟、醫學、軍事等專業性強、重復性高的領域。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的記憶庫功能大幅度減少了譯員重復體力勞動和翻譯實踐,使譯員能在其他翻譯方面或翻譯過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增加翻譯成果,提高翻譯效率。
2)、翻譯術語庫——定位選詞方便快捷,專業術語一致。
全面準確的術語庫是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另一大優勢。現有的翻譯軟件中都自帶多個不同專業的詞典,譯員在翻譯生僻詞匯時可以自動查詢選詞;此外還可以選擇導入用戶詞典進行在線查詢,翻譯過程中可以利用詞典進行屏幕取詞,進行翻譯參考,將所得準確翻譯保存到軟件適用的術語庫,方便日后相關文檔翻譯的查詢。雖然譯員在不用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一些電子詞典查詞,但是仍無法媲美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效率。專業術語的一致性對于科技翻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多人合作翻譯的項目,特別應該注意。翻譯軟件擁有嚴格的術語管理體系,并且術語庫能夠實現多人共享,這樣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后期校對時間,還能保證整體譯文中術語的一致性。
3)、質量控制和進度管理。
此外計算機輔助翻譯還擁有完善的質量控制系統。利用翻譯軟件不僅能夠統計原文與譯文的字數進行價格評估,還能夠進行拼寫、標點、錯別字等方面甚至語法的后期校對。在進度管理方面,譯員能夠利用翻譯軟件了解團隊翻譯作業的進度,將現有進度和與其規劃目標進行對比,從而能夠調整翻譯進度,這一點在很多翻譯軟件中有很好的體現(如Trados和Transmate)。
1.2 弊
任何翻譯軟件的使用都要借助計算機來完成,所以才能夠形成龐大準確的記憶庫和術語庫,便于翻譯活動。但是毫無疑問,計算機輔助翻譯也存在著無法避免的局限性。計算機輔助翻譯足夠適用于科技文體翻譯,但是對于文學翻譯來說就不合適。這是因為文學翻譯的復雜性,創造性,以及人類的感情色彩的把握也是計算機翻譯無法企及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素:
1)、譯員無法支付價格昂貴的翻譯軟件。
2)、以句子為單位,對原文理解造成困難。
2 純人工翻譯也各有利弊
一方面,人工翻譯能夠很好的發揮譯員的主觀能動性。人工翻譯能夠充分利用邏輯思維,分析源語文本的語法句式找到文章結構之間的聯系,所以翻譯出的作品往往可讀性較強,易于讀者的理解。對于一些文學性質的源語文本,譯員能夠自由把握翻譯的度,根據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和當地的文化背景運用合適的翻譯方法,合理地表達出原文本的意思,翻譯出的譯文也會更加符合譯入語的閱讀習慣。
另一方面,人工翻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點就是翻譯效率低。譯員翻譯能力有限,即使是很有經驗的譯員,其翻譯速度也可能不及成熟的機器翻譯的三分之一。另外,恰巧也是因為人工翻譯能夠很好地發揮譯員的主觀能動性,這就導致人工翻譯可能會偏離原文的本意,是譯文帶有譯員的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嚴謹客觀的科技、醫學等類型文本中,純人工翻譯操作困難。
3 解決方案
遠見是新時代譯員應該具有的品質。雖然各種計算機輔助方法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但這需要譯員的充分利用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我們在任何翻譯過程中都應該注意新語料和專業術語的積累,與其他譯者相互取長補短,為后期翻譯積累財富。
翻譯過程中,譯員應該選擇合適的翻譯軟件中的匹配內容,挑選合適詞語,組織合適語句,保持原文風格;如果所給內容與原文本語境不合,譯員就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給出最合理的翻譯。
翻譯完成后,譯員要從全文角度對譯文進行整體的邏輯調整和審核,避免文本內容各個部分之間的語義斷層,使譯文在整體上與原文風格相一致。
4 結語
計算機輔助翻譯是翻譯產業化的必然趨勢,它使大規模協同翻譯成為可能。但其自身存在的利弊關系需要我們在翻譯過程中實際把握。人工翻譯仍然是翻譯活動的主體,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人工翻譯應該與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相結合,相互取長補短,翻譯出高質量譯文。
參考文獻
[1]陳善偉.翻譯科技新視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2]李俊.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的應用[J].語文學刊,2013(10):72-94.
[3]劉思.論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優勢與不足[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6):89-91.
[4]沈安昌,王桂蓮.淺析計算機翻譯輔助工具在科技翻譯中的應[J].安徽文學,2015(7):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