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菊
摘 要:在新媒體時代下,黨領導干部應順應時代發展的形式,積極接受新的事物,把握住新的時機,將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切實的發揮出來,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扎實的群眾基礎。本文首先闡述了新媒體環境下黨群關系面臨的機遇以及挑戰,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黨群關系;機遇
區別我黨與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我黨與人民群眾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形式逐漸增多,微博、手機、數字電視、微信平臺等多種新媒體已經在我們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媒體的傳播功能以及輿論影響力逐步擴大。在新形勢下,面對新媒體對黨群關系帶來的挑戰以及機遇,如何有效的應對,正是如今黨的建設中亟需解決的一項難題。
1 新媒體環境下黨群關系面臨的機遇
1.1 新媒體為黨群溝通開辟了新渠道
首先,傳統的黨群溝通模式主要是單向傳播,信息交互性差、時間反饋慢;在新媒體環境下,黨群之間的溝通是雙向的,信息交互性好、反饋快,并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溝通,甚至可以實現群眾與官員的在線交流。其次,傳統的溝通模式由于群眾與領導層以及決策層之間存在著不平等的地位效用,以至于黨群之間不能很好的進行交流;而以新媒體為溝通渠道的黨群交流,實現了溝通主體的平等化,打破了黨員與普通民眾之間的位差效應,從而使溝通渠道得以暢通。最后,新媒體為黨群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實現了黨群之間信息傳播的便捷化、廉價化,提高了公民政治參與的熱情度。
1.2 新媒體實現了黨的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在信息時代下,新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形式,為公民參與政治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道路,即時對話、博客空間、網絡論壇、虛擬社區等為普通民眾提供意見、表達建議創造了機會以及平臺。處于社會各階層的公民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暢所欲言,為黨的決策納言獻策,從而為黨決策的科學性以及民主性奠定基礎。
1.3 新媒體為群眾監督營造了新環境
新媒體具有開放、便捷、互動的特點,使黨員干部的言行實現了公開化、透明化。由于社會各層人士都“聚集”到網上,因而,新媒體已經成為了民間輿論的重要產生地,為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監督營造了新的環境。通過網絡反腐的實施,可以增強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決心;依靠網絡輿論力量,可以使黨員干部的行為規范;設置網絡議政、網民問責憑條,可以提高黨政機關對依法執政的重視程度,從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1]。
2 新媒體環境下黨群關系面臨的挑戰
2.1 增加了黨群關系溝通的難度
雖然運用新媒體進行黨群溝通的大多數中國網民都是通情達理的,但是,由于網民大多采用匿名的形式,而這種形式下人的群體遵從性就會降低,從而容易發生一些越軌的行為。在新媒體環境下,黨群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公眾在一些失真信息的引導下,就會發生情緒失控,從而影響黨群關系的發展。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公眾對于國外的政治行為或是政策措施的了解程度也會加深,公眾的價值觀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對黨群關系產生影響。此外,一些熱點事件在網絡上的傳播也會讓網絡輿情疊加、固話,使網民產生負面的情緒或認知,從而給黨群之間的有效溝通帶來巨大的難度。
2.2 使黨和政府的權威性受到影響
由于互聯網具有匿名的特點,因此網民可以在網絡上以“隱形人”的身份自由的操作。對于網絡上的一些黨的重要決策、社會熱點問題、突發事件等,網民大多情況下多不是理性化的。在這些事件中,網民的個人非理性的情緒會對社會情緒產生影響,進而煽動公眾輿論,從而削弱政府的權威性以及丑化黨的形象。在新媒體時代下,每一個人具有信息終端的人都可以成為“媒體人”,都可以對事件進行評論,都可能會成為社會輿論的載體。
2.3 加大了黨對輿情的引導難度
新媒體尤其是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具有即時性的特點,不僅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還可以對其進行轉載,使群眾接收到大量的信息,真假難辨,甚至會讓謠言發展成“真理”。同時,新媒體還具有移動性的特點,網民可以隨時對周圍發生的實踐進行進行直播,在網絡推手以及水軍的推動下,激化一些個體的情緒,使其從而網絡的焦點并迅速傳播,進而對社會輿論產生影響。一些用心險惡的人還可能會通過新媒體平臺,散播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發展觀的言論,擾亂民眾的思想;而一些西方國家也會對民眾進行洗腦,影響民眾的價值觀念,打破其對理想、信念的追求,進而讓其對黨產生不信任感。如此一來,在新媒體時代下,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也就加大,這也就給黨員干部的承受能力、應對能力造成了巨大的考驗。
3 新媒體環境下密切黨群關系的對策
3.1 提高黨員干部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適應力
第一,將提高黨員干部在新媒體時代下的適應能力列入干部的學習以及培訓計劃中,讓其可以迅速掌握新媒體時代的規律以及特點,從而可以更好的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第二,注重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語言轉換,使用群眾習慣的網絡用語;第三,加強對信息的識別以及判斷能力。在新媒體時代下,各種信息真假難辨,黨員干部只有加強自身對信息的鑒別能力,才能避免假信息帶來的不良影響;第四,包容并正確識別不同的意見,加深與群眾之間的平等交流,坦然面對不同的意見。
3.2 建立新媒體輿情常態工作機制
第一,組建新媒體工作機構并培養相應的人才。要設置有效應對網絡輿情的專門機構,并對其職能進行規范,使之形成統一、完整的輿情工作系統,并且培養應對網絡輿情的專業人才。第二,加強建設群眾網絡工作陣地。選派專人對熱點論壇、網站進行關注,構建網絡輿情的應急處理方案;建立回復網友留言的常態工作機制,尤其是要構建完善的重要領導干部信箱反饋回復制度。第三,對網絡輿情事件應積極介入并回應。對于網絡中的輿情時間,黨員干部應在最快的時間內介入,保證良好的回應態度,解決方法要靈活多變、解決措施要有力。
3.3 提高新媒體的利用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保證黨群關系的密切化,首要的便是提高黨員干部對新媒體的應對能力。在信息時代下,新媒體已經成為了公眾力量的一個重要集合點,其對社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誰能很好的利用新媒體,誰就會占據有效的輿論主動權。因此,黨員干部應盡快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組建一支既了解黨的政策。有熟悉新媒體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隊伍,從而保證我黨可以及時掌握網絡上的情況,并可以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此外,還要推廣新媒體的網絡監督作用,規范黨員干部的行為,提高黨員干部反腐倡廉的意識,進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讓我國進入了“大眾麥克風時代“,也給黨群關系帶來了新的挑戰以及機遇。在新媒體環境下,黨員干部只有加強培訓,提高其在這種環境下的適應力;構建新媒體下的常態工作機制;提高其對新媒體的利用能力等,才能實現新媒體環境下黨群關系的密切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漢瓊.新媒體環境下黨群關系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415-419.
[2]陳偲苑. 新媒體時代大學師生和諧關系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J]. 中國成人教育,2014,(22):157-159.
作者簡介
學哲系,就職于山西省侯馬市中共侯馬市委黨校,多年從事理論科研和教學工作,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