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榆縣社會救助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體救助工作人員睿智創新、務實開拓,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制度和措施,有效的解決了我縣5萬多名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疾病救治等社會救助工作,全縣社會救助工作在惠民生、解民憂、保穩定、促和諧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關鍵詞:通榆;救助;能力建設;調研
為進一步推進我縣社會救助工作,我縣在搞好基層社會救助規范化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基層基礎能力建設,并初見成效,其主要表現在:
1 科學踐行救助政策制度,不斷加強改進政策措施
(一)進一步規范審核審批程序。1、規范申請程序。救助申請人或委托申請的村(居)組織是救助申請的責任主體。生活確實困難,自我認為符合當地救助條件的對象都有權直接向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救助。鄉鎮人民政府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受理。2、規范審核程序。我縣各鄉鎮人民政府是審核申請救助對象的責任主體,鄉鎮基層民政工作人員重點核查申請材料以及各項聲明事項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由審核人員和申請人簽字確認。3、規范調查程序。入戶調查人員必須在2人以上,禁止對自己的近親屬或直系親屬進行入戶調查,堅持回避制度,入戶調查率達到100%。4、規范評議程序。各鄉鎮人民政府要以村(居)為單位,建立以人民監督員、村民代表、社會知名人士為主體的評議人員數據庫。入戶調查結束后,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對救助申請人進行民主評議。5、規范公示程序。經民主評議通過的救助對象,各鄉鎮人民政府在全縣各村(居)固定公示欄內進行公示。
(二)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對象的動態管理。我縣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建立救助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定期報告制度,特別是收入與人口不確定的動態管理對象有責任和義務每月向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定期報告變化情況,連續三次不及時報告的,視不需再次進行救助。對于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的“三無人員”,可每年核查一次;對于短期內收入變化不大的家庭,可每半年核查一次;對于收入來源不固定、成員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原則上實行城市按月、農村按季核查。
(三)健全社會救助工作監管機制。我縣民政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縣民政、財政會同有關部門對鄉鎮救助工作進行重點抽查。財政、審計、監察部門將加強對鄉鎮救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民政部門將對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審核、公示、發放、檔案管理等程序進行檢查驗收。建立經辦人員近親屬、國家工作人員近親屬、村(居)民委員會干部直系親屬享受社會救助備案制度,民政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要對備案的救助對象嚴格核查管理。
2 嚴格落實各項管理責任,強化部門個人責任追究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縣各基層民政部門成立了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以鄉鎮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鄉鎮民政部門負責人牽頭、相關部門支持配合、村(居)社會組織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將社會救助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縣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工作目標考核考評體系。(二)強化責任管理。強化救助對象的申請受理、調查、評議和公示等審核職責,加強對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管理、監督、考核等工作,在搞好救助對象的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公示公開等重要程序工作中,充分發揮鄉鎮聯村干部指導、村(居)自治組織積極配合、縣鄉人大代表監督的整體聯動作用。(三)強化責任追究。工作人員不作為、緩作為、亂作為、玩忽職守、失職瀆職或有違法違規且造成損失或不良后果的,不論工作變動或調離,均要追究其相應責任,并建立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經辦事宜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對于出具虛假證明材料的單位和個人,造成救助對象不準或其他影響和損失的,要追究相關責任責任。制訂并實施對救助申請人的責任追究,采取虛報、隱瞞、賄賂、偽造等手段騙取社會救助資金的,除追繳其違反規定領取的救助資金外,還要進行行政和司法處置。
3 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水平不高,意識觀念存在偏差。由于缺乏對社會救助工作的認識,致使人們的認識不足,意識淡薄。有些部門、單位以及一部分群眾片面認為,對困難群體的扶貧幫困是民政部門的事,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有的困難對象“等、靠、要”的思想較為嚴重,不愿依靠自身努力走出困境,個別的甚至認為不拿白不拿,稍有困難就找政府,達不到目的就牢騷滿腹,到處上訪告狀;更有甚者,不惜采取弄虛作假等欺騙手段,以達到獲取救助的目的。
2、地方財力投入不足,救助資金難籌集且規模小。隨著社會救助體系的健全,社會救助對象覆蓋面越來越寬,困難群眾的希望與救助資金不足的矛盾越來越明顯。由于縣級財政普遍困難,財力不足,加之社會籌資渠道少,難以形成規模,致使城鄉社會救助資金投入短缺,基本上靠中央和省級財政支付,一部分需要地方配套的資金不能足額到位。
3、城鄉社會救助水平偏低,難以滿足困難群眾需求。對于真正困難的弱勢群體,按照現行的救助標準和水平,特別是根據醫療救助費用比較大的現象,現有救助水平難以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困難家庭的低收入與其子女上大學昂貴的學費形成強烈的反差,高昂的學費使其家庭生活舉步維艱,助學、醫療、教育等專項救助也只是杯水車薪。
4、基層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推動不力。部分基層民政工作人員缺少,特別是缺少專業人員,以及鄉鎮民政工作人員人事編制管理的現狀,務必影響基層工作的推動和落實。
5、經費保障不足,工作難以完成。民政工作線長面廣,工作量大,沒有必要的工作經費是難以完成各項民政工作業務的。特別是工作經費的列支沒有相關政策文件支持,有關部門間的工作經費撥付是難以協調的,建立出臺相關基層社會救助工作經費財政支出政策文件有利于縣鄉基層民政工作正常運轉。
作者簡介
陳楠(1982-),女,吉林通榆,大學本科學歷,助理研究員。現從事民政社會救助管理服務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