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斌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課堂質量。文章從小學數學的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探討在小學數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
情境教學可以深化學生的感受,使教學富有靈活性和生動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的情境教學提出以下幾個不同的嘗試和研究。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為了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師應該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積極尋找不同的教學情境,設置有趣的教學環節。在設置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也應該注意,要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情境,盡量找學生熟悉的環境來作為教學的背景,做到“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相互聯系和溝通,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斷強化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讓他們不再對數學感到陌生,也讓他們敞開心扉,親身去領悟數學的本質,體驗知識的發現和了解過程,不斷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真正實現數學的應用性價值。比如,在給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進行“學看鐘表”這一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用以下方案來設計教學過程。首先,在開始講課之前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上學生的特點來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和游戲,比如猜謎語、講笑話等,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的一開始就能保持高度的集中,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當然謎語和笑話的內容都應該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相關,才能更好地進行引入。如可以打一個鐘表的謎語,讓學生進行猜測,通過這種帶動他們學習興趣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等學生猜出是鐘表時教師就可以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導入,學生此時也都會帶著飽滿的熱情和興趣去學習,這樣一來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就會大大地提高。
二、營造問題化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另一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營造問題情境,這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自己的數學能力以及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能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始終保持冷靜而又理智的學習狀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創新。
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設計多種具有開放性的教學問題,而且通常這些問題能夠采用不同的解法和的算法,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和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并最終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形成解決問題的獨特的辦法。問題情境設計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小學階段,能讓學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讓他們脫離傳統的教學方法,擺脫教材的束縛,積極地開展自主探究和思考,為學生的想象創新留下了較大的空間。比如,在教學“計算三角形面積”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的問題:①你們誰能夠記起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呢?都分別是哪些?學生進行回答之后教師再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深入展開。②你能用哪些方法來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呢?這個問題就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探究能力,使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多媒體創設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的。學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以教師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點。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比如,在進行小學“分數的意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內容是小白兔和小烏龜比賽跳遠,小白兔給了小烏龜一把米尺,讓小烏龜給它測量距離,可是在測量過程中問題出現了,小烏龜發現小白兔跳的距離既不是三米也不是兩米,剛好是在兩米和三米之間,這種情況應該用什么來表示呢?由此教師就可以進行導入,給學生引入分數這個概念。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教師的層層誘導,充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很快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的教學中來,也由此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的情境教學就是要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激發學習熱情和學習信心,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邱洪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初探 [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4).
[2]馬紅云.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 [J].考試周刊,2009(16).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柳子街小學)